• 观点
    应对跳槽季 创新型招聘网站频出奇招 // // //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跳槽旺季,不过从今年的行情来看,招聘网站对于跳槽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今年的招聘大战中,唱主角的无疑是猎聘网、拉勾网、周伯通这样的新型招聘网站。对于招聘网站而言,由于它们背后多了资本的推动,因此与传统招聘网站相比更加灵活,为了吸引眼球,它们也屡出奇招。   玩概念? 招聘网站新秀唱主角 虽然今年的春节时间较晚,但以往每年底的跳槽旺季却有提前来袭之势。从近日各大招聘网站的宣传造势来看,为了迎接年终跳槽季,各大招聘网站也是蛮拼的。   围绕着网络招聘这门生意,也诞生了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样的上市公司,另外还有各垂直招聘以及分类招聘等网站,每年底的跳槽旺季,各大招聘网站之间免不了会有一场混战,不过在今年的招聘大战中,表现抢眼的当属一些新兴网站了,如猎聘网、拉勾网、周伯通等,要么联合企业宣传造势,要么举办“招聘风暴周”,要么招聘送大礼等活动,反观一些传统招聘网站,除了例行公事般发布一些行业报告外鲜有亮点。   分析认为,不同招聘网站的不同玩法,归根结底还是与招聘网站本身的商业模式有关,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大多停留在卖广告位的阶段,而一些新型招聘网站为了吸引眼球,则必须通过制造事件来引人注意。   玩烧钱? 有钱就是任性 对比这些新型招聘网站便会发现,虽然成立时间比较短,但在过去的2014年里,它们大多是资本的宠儿,并大多获得巨额融资。例如,在2014年里,周伯通获得2800万元A轮融资,赶集网获得2亿美元融资,脉脉获2000万美元融资,拉勾网两轮共获3000万美元融资,猎上网获2000万美元融资,猎聘网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   有钱了,这些招聘网站便任性起来,也开始玩起了烧钱游戏。其中,猎聘网抓住了春运难这个话题,推出了“年前签offer,送机票”活动,凡在2月6日前注册为猎聘网用户,并在“猎聘网IT精英offer月”活动中成功入职者,便可获得1月11日-2月28日国内经济舱单程机票一张。据猎聘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猎聘网共计划送出2015张机票,以单张机票1500元计算,仅送机票便花销300余万元。   另一家招聘网站猎上网,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招聘送补贴活动,不过它针对的主要是企业主,只要用户在猎上网发布招聘职位,便可获得5000元红包,该红包直接用来抵扣猎头费。据了解,猎上网此次补贴计划达千万元。   玩O2O? 垂直招聘机会多 不同于传统招聘网站上发布消息,然后等着企业通知应聘者面试,这些新型招聘网站开始把线上招聘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例如猎聘网联合极客公园举办年度“挪窝儿”大会,周伯通举办“双12”招聘节,拉勾网举办“招聘风暴周”以及“野心时代”招聘盛典等。   在拉勾网联合创始人鲍艾乐看来,招聘网站举办线下活动,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说法就是O2O,“它绝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线下招聘展,传统招聘展的负责人一般职业最高不过是人力总监,而且主要负责收简历,在我们举办的线下招聘展上,大多是公司创始人级别,能够当场拍板。另外,在展会上,还有很多互联网大佬前来助阵,也吸引了不少人气”。   据鲍艾乐介绍,拉勾网当前的线下活动正在走向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而去年底结束的互联网“招聘风暴周”所取得的成绩可谓令人侧目,共吸引了3300名企业、数十万人参与,单日简历投递量便突破7万。“我们不做大而全,只做互联网领域的垂直招聘。互联网行业一般都是薪酬保密的,我们要求招聘企业在职业上必须标注薪资,而且收到简历后无论意向与否7日内必须通知求职者,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谓是一大颠覆。”鲍艾乐表示。   来源: 北京商报   |   作者:李立勋
    观点
    2015年01月21日
  • 观点
    调查显示:2015年45%的小企业主计划在技术方面有所支出 经济开始持续改善前,许多小企业只是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并不是寻求增长。根据eMarketer新报告“Small Businesses as B2B Customers: Ready to Spend, but Only if Given Good Reason.”,对小企业来说现金周转更像涓涓细流,让他们无力进行资本支出。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2014年经济健康运行使得企业获得收入,企业家预测未来还会有更大增长。对小企业主(SBOs)的关注已经从生存转向增长。这个向小企业兜售商品的企业创造了机会,特别是各种企业都需要的技术。   技术是小企业购物列表上的分母,但是,小企业主不会随意在技术上支出,特别是没有证实新技术对它们的企业是必须的。   2014年10月Manta调查了小企业主的节日礼物清单,“新电脑”排在首位,领先于新客户和用于商业目的的资金(调查是在Manta小企业在线社区成员中进行的)。   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2014年7月到9月进行的调查显示,36%的小企业主计划未来六个月内增加技术支出。综观资本投资,American Express发现57%的小企业主正在为未来六个月制定计划,技术也是最多人选择的类目。 也有一些小企业主会减少技术支出,但是他们只是例外。根据2014年9月广告代理商Cargo的调查,在购买电脑设备方面支出更多的小企业主是支出更少的人的两倍。   电脑对于智能手机时代的消费者来说看起来有些落后,但是在小企业里他们仍然很重要,这一点2014年5月Ipsos Public Affairs为Microsoft进行的调查中已经得到证实。当询问如果资源允许会优先升级什么技术时,小企业主将PC和手提电脑放在首位,领先于移动设备(35%vs. 11%)。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199IT  编译
    观点
    2015年01月20日
  • 观点
    IT职业在线教育,势必一直引领在线教育风头 在线教育非盈利领域有edx,在线教育大学联盟领域有Coursera,在线教育非大学联盟领域有Udacity,三座大山死死镇压在在线教育领域,而在线教育IT职业领域有Lynda,硬生生的做出属于自己的领域。 在线教育非盈利领域有edx,在线教育大学联盟领域有Coursera,在线教育非大学联盟领域有Udacity,三座大山死死镇压在在线教育领域,而在线教育IT职业领域有Lynda,硬生生的做出属于自己的领域,尤其是最近1.86亿美元融资。这是继YY用3亿收购环球网校后,再次刷新在线教育资本市场的一个记录,接近10亿人民币的融资,也是Lynda的底气,也是作为IT职业在线教育领头羊的风采。   继上次融资后,这才过去两年时间。2013年1月16日,Lynda创业17年首次融资1.03亿美元,而这次资本方是一个苦苦追求四年,尝试过无数过手段,提供无数诱惑的Accel,最后才得到Lynda的首肯。据说在Lynda接受有史以来第一次融资后,Accel人员在加拿大整夜买醉,几乎和衣跳进游泳池,可想而知Lynda对于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在线教育内容服务商,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1)在线教育的元老。Lynda始创于上世纪90年,起步资金才两万美元,但是存活到今日,试问国内在线教育机构能够多几个?   (2)实现盈利。自公司2011年公布收入7000万美元后,随后2012年盈利1亿美元,时至今天盈利早超过1亿美元。   (3)资源丰富。该公司提供逾5700项课程和25.5万段视频辅导,并且拥有550名员工。   (4)不急于套现。Lynda的视频教程都是由行业专家,在职专业人士,资深教师主讲,用户每月的订阅费用高于25美金,提供给个人付费内容,并且与企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付费内容,不把平台局限于个人付费内容,而是向B端收费。   正如两位创始人,Lynda Weinman 和 Bruce Heavin认为:在成为一名企业家之前你应该首先成为一名行业资深专家,并且将专注的焦点集中于产品而不是利润,保持用户对你的忠诚度以及通过听取他们的反馈来推动你事业的前进。在看到真实盈利之前,你需要走过一个非常漫长的沙漠探寻期,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客户,就会给你带来非常积极的结果。   在不了解Lynda底细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夸夸其谈:它是什么模式?它就是这样子成功?它就是怎样怎样?而如果了解到所收集的资料后,估计很多人都倒吸一口气,这简直是在线教育第四座大山,尤其是矗立在IT职业在线教育领域,但是幸运的是,它只是一个外国在线教育平台,要符合中国化难度还是蛮有难度的。作为最热门的在线教育领域之一的IT职业教育,国内又有哪个敢说自己要做中国版的Lynda。那就是B轮融资2200万美元的极客学院,首次对外宣布的自己的野心,但是实力能够支撑它们的论调吗?   不少都对在线职业教育的风云人物极客学院有过稍微了解,2014年初才上线,历时9个月后融资2200万美金,而创始人靳岩是中国第一本Android开发教材的作者,之前还创办了中国最大的移动开发者社区。并且积累了传统教育和在线两个领域的经验,趟过了很多雷区,并且拥有超过10年的技术社区运营经验。极客学院的前身是国内最早、最大的移动开发者社区——eoe移动开发者社区,该社区上的注册开发者超过200万,用户粘性极强。这200万的移动开发者社区支撑,可以保证获得开发者大量的学习需求,同时挖掘优质的讲师。   而时至今日,极客学院的新故事是不到一年时间积累超过30万用户,而Lynda花19年时间才获得百万用户,这是在线教育红利期的结果,也是极客学院敢于称中国版Lynda的原因之一。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么太过草率。在行业中,用户数据就是一个坑,有些平台随便一上线,就开始宣称有xx万用户,极客学院给出的真正的原因还有其他。   比如作为国内IT职业在线教育首家走付费模式,并且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制收费(30元/月、260元/年等),拥有30多万庞大用户的背后,这也是极客学院的底气,敢于为优质内容收费,估计给一点时间它们,实现盈利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跟Lynda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后者在没有任何融资的情况,凭靠2万美元就实现盈利,现在的融资是为日后集团壮大,或者为了上市,或者为了航空母舰配设装备吧,因此极客学院的路还有还长。   但是时代给了极客学院机会,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对于Lynda而言更多是积累资源与摸索,而如今只是摘取果实而已,但是对于极客学院而言就是一个辉煌的未来,有璞玉在前,IT职业在线教育势必一直引领在线教育风头,正像一直被誉为红海的外语在线培训领域,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新兴的革命者。   老一批的沪江网革比它前的命,现在这批新的又准备革了沪江网等老牌,谁是新兴,谁是革命者,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前的革命者就变成别人眼中的被革对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情况,不然红海依然是红海,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投入,正是因为红海是很少的一块,还有更多的蓝海未必挖掘。   最后,极客学院定位为中国版的Lynda的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嘉榔给极客学院的一个建议:尝试先实现盈利,成为行业的巨头脚步可以更快一点。中国版的Lynda加油吧!   【作者注:黄嘉榔,在线教育第一自媒体(微信号:hjialang)】
    观点
    2015年01月20日
  • 观点
    为什么日本人不用 LinkedIn 来 link? LinkedIn 2009 年在印度孟买设立办公室,正式进军亚洲市场。得益于印度对职场社交网络接纳程度比较高和英语教育传统,LinkedIn 在印度发展比较迅速。而 LinkedIn 2011 年上线日文版页面并在东京设立办公室后,其在日本发展却颇为不顺。 上图是 2014 年 7 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日本用户数最多的社交网络是 Line,Twitter 和 Facebook 紧随其后,而 LinkedIn 的用户数居然还不足以独立开来统计,被列进了“其他”一项中。 上图显示日本内 Facebook、Twitter 和 LinkedIn 在 Google 上的搜索热度趋势,LinkedIn 是黄色那条线,低得几乎看不到。虽然 Google 在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只有 40% 左右,但从三个社交网络的对比中还是可以一窥 LinkedIn 在日本的不振。   一位在日本互联网巨头 DeNA 工作的风险投资人 James Riney 在日常工作中也同样发现,日本职场人士普遍不使用 LinkedIn 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反而使用 Facebook 来增进对商业伙伴的了解。他非常好奇:难道日本人喜欢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Riney 总结了和日本职场人士打交道的经验,认为他们不使用 LinkedIn 而喜欢 Facebook 主要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日本的文化中,职场人士倾向于在一家公司工作很长时间,甚至很多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同一家公司度过。而 LinkedIn 在他们看来是一个寻找其他工作的网站,要是自己在上面完善了各种信息并且不幸被老板看到,那无异于自毁前程。   日本人崇尚谦逊,“我第一年就帮助公司利润从 500 万提升至 2000 万”这种描述在他们看来是在过分自夸,他们更加喜欢“谦逊地自夸”。LinkedIn 要求用户准确描述自己在一个项目中贡献了多少力量,而在 Facebook 上,日本职场人士可以“谦逊地自夸”认识某个人或者参与到哪些项目中。   日本职场人士倾向于和私交更加亲密的朋友进行商业合作,而 Facebook 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相熟的商业伙伴。   最后,Riney 给了那些想要打造“日本的 LinkedIn”的创业者一个建议:你们都很好奇日本职场人士为什么不需要职场社交网络,但却没有意识到,Facebook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日本的 LinkedIn”了。   职场社交网络领域发展不顺的 LinkedIn 在日本也上线了更多的项目,譬如LinkedIn Influencers,在这上面用户可以学习到像 Hiroshi Mikitani 和 Shinzo Abe 这样日本国内一些领袖级人物的专有的见解。   2014 年 LinkedIn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和日本同属高语境文化,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价值判断。LinkedIn 在中国的发展是会重蹈覆辙,还是吸取经验打开一片天地?   来源:爱范儿     题图来自 Medium、插图来自 intead.com, Google Trends  
    观点
    2015年01月20日
  • 观点
    2014中国教育行业大数据白皮书 来源:百度
    观点
    2015年01月19日
  • 观点
    用友营收增长乏力 但股票为何出现七连阳? 来源:公众号“人称T客”   截止2015年1月16日下午3点上证交易闭市,用友软件涨停封在37.52人民币,市值是437亿人民币,在这之前用友股票已经是7连阳。   从上证交易所发布的财报看,用友2013年全年收入43.6亿人民币, 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的财报, 前三季度收入是24亿人民币.虽然2014年年报还未发布,但用友的企业互联网转型到底怎么样了?难道只是名称从“用友软件”变为“用友网络”?能否成为中国首支突破千亿市值的管理软件上市企业。资本市场似乎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   企业互联网业务全新战略 据悉,用友公司的业务在战略上被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企业互联网服务板块,二是互联网金融板块。第一个板块有两种形态的业务,一是企业应用软件,二是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金融业务,用友现在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用友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数据,包括财务进销存等。用友的互联网金融是以企业为中心,主要是围绕企业,后面会有更详细分析。   企业应用软件业务,除了原有软件业务向互联网转型升级外,在移动互联网上还诞生的新业务,如统一营销,与SAP的Hybris类似,但比Hybris更本地化,因为中国电商在全球是同步而且领先,没有最佳实践可以借鉴了。   互联网服务将提供“3+1”类服务,3是指财务会计服务、营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1是互联网协作服务。其中每类都包含多种服务,有的是全新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有的是将原来应用软件中可以提以互联网模式提供服务的应用升级为互联网服务。据悉,财务会计服务类下面的一个应用服务,到目前为止用户已经达到十几万。   互联网服务具体是那些服务呢,醋哥卖个关子,随后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管理服务的“跨界” 用友在2014年开始了两次跨界征程,拿了两个跨界的牌照,一个是金融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另一个是电信业的虚拟运营商的牌照。   那么进展如何呢? 在金融方面,一是已经开展了企业支付业务,预计在2015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将超过一千亿人民币。二是P2P,从2014年10月开业不到三个月,P2P交易额已经超过1亿人民币;预计在2015年将要超过10亿人民币。未来用友还会推出新的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   在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方面,这是一种改变移动应用的全新企业互联网运营模式,详细可以参看醋哥文章《企业互联网:用友通信的虚拟运营商牌照与移动应用是一种新模式》,据悉已经在不到两个月内,用户数量已经过万,将曾经的失联用户连接了起来。   连接用户的数据与征信服务 如前所述,通过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包括移动应用服务,将失联的用户连接起来后,通过激活存量用户并吸引增量用户,不断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强粘性,未来的想象空间将更大。   与之对应,最近用友各下属公司已经开始密集招聘人才了,据悉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将会亲自发出人才招集令。   看到这些,相信你会理解用友在股市上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了。   说到这儿,还有一个真实的小插曲。在2014年12月份用友股权激励股票解禁的前几天,醋哥与一位持有用友股权激励股票的用友员工说,建议别出,用友未来能够到千亿市值,他不信,解禁当天22块多一点出的,现在以37.52计算,1万股,醋哥就不说什么了。当然,幸运的是他还有一半没有解禁。
    观点
    2015年01月19日
  • 观点
    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会在一个月之前开始准备社交媒体营销内容 eMarketer预测,今年近85%的美国大中型企业(雇员100人及以上)使用Facebook进行营销,还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使用Twitter营销。根据Percolate2014年10月的研究,使用单一平台或两个平台都使用的企业的内容分配完全不同。 美国营销高管更愿意在计划当天就创建Twitter内容,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但是,第二普遍的准备时间排在时间段末尾:16%的受访者会在创建Twitter内容之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这部分人也许是将社交内容作为整体、长期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动态的营销活动。有趣的是,创建推特内容前准备一天的受访者比例下降至7%,成为比例最小部分。   Facebook较少实时创建,营销高管更愿意在创建内容之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这部分受访者占25%。准备2到5天的受访者比例排在第二位,占17%。如Twitter一样,创建内容前一天开始准备的受访者最少,只占9%。 内容营销超过社交和简易内容,如推特和状态更新,有43%受访者使用,包括电子通讯(57%)、图像(49%)、简报(39%)、blog发布(34%)和长视频(34%)。营销人员必须披荆斩棘,搞清楚什么内容适用于受众。Percolate发现营销人员通常通过研究过去的内容和广告的性能数据,以及积极监测社交渠道一般活动来发掘适用的内容,每个选项都有31%的受访者选择。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199IT原创编译
    观点
    2015年01月16日
  • 观点
    2015,SaaS的新转变 来源:三影塔CIO之家// // // 企业和客户之间会存在更多的选择。尽管我们心里企盼平稳,但是在市场,销售和产品研发领域,特别是云计算相关领域仍然会发生持续的变化。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会看到SaaS五大发展趋势:   1. 企业会在个体消费研究方面加大投资规模   目前很多对消费者的研究还停留在静态的方式上,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更多的企业会在个性化定制服务方面加大投入。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社交网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直接的接触(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来了解客户的需要。像购买动机,生活方式以及内心需求这样的细节都很重要。营销策略的关键是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激发客户的品牌价值意识,所以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服务。   2. 云数据服务将会赶超传统意义上的存储   相对传统的前置应用,微软公司将会从其云服务领域获得更大收益。传统的前置应用受限于自身的前置存储空间,而云数据服务则更加开放。尽管云数据服务成本相对低廉,但企业为了获得有效的发展,还会研究去缩减其开支。云数据服务需要提防的一点是其合法性问题。希望企业花重金来做好数据的安全工作,避免数据外泄。   3. 更多的SaaS应用会行业化定制   像医疗卫生行业,制造业以及零售业将会开发出更多适用其领域的应用程序。这样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承担起客户更深层次、更复杂的体验工作。但在开发新的功能时,企业在特定领域SaaS所具有的用户基础会使企业抢得先机。同时对用户也有好处。这种趋势不容小觑的原因是用户对特定领域相关应用的需要日益增长。在任何一个领域,通用的应用软件都会避免变得过于复杂。过于复杂会提供给用户不切实际的服务而与用户脱节。   4. 多重租用的可选方案将会出现   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应用对于管理云服务数据是行之有效的,而传统认识是让多个用户使用,具有各自的界面。多重租用则具有更个性化的用户体验。例如,salesforce.com为企业所提供的新服务“Superpod”。这使企业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拥有自己专用的基础架构,而不是连接到一个单独的服务器。这些新的混合服务给企业通向未来提供了更多可选项,为系统的开发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这样就解决了云服务市场存在的瓶颈,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5. 大数据分析更显突出   在2015年DaaS(数据及服务)的应用量会呈现上升的趋势,消费额将达到2150亿美元。DaaS将利用云来提供服务。他们还预测,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其商业及开放数据集的一部分。云存储为企业的接入和整体存储容量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由于每单位云存储的相对成本在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变得兴致有加,该技术则是实施开放数据集的绝佳机会。  
    观点
    2015年01月13日
  • 观点
    当员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应微信时,此时其智商会平均下跌10个点 注:每天点开微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你,会不会同意本文观点?本文来自连线网站,由网易科技编译:   毋庸置疑,短信和其它社交数字媒体是当下热门的商业产品。但这些产品是否有如其宣称的一般可以促进生产力,还是像一些批评者认为的它们只会让人们从真正的工作中分神?   消费者市场的通信应用通常包括WhatsApp、TextSecure, Wickr、Vibr和Text Me等。这些应用一般都还提供语音和视频通话功能。其中,Wickr和TextSecure还考虑到了企业用户对隐私安全方面的要求,因此提供了较高级的保护机制。尤其是Wickr,甚至提供了类似Snapchat一样的“自焚”功能,即短信消息在发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毁灭、消失。   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支持使用短信工具的拥护者而言,短信为例行公事和紧急事件提供了一个快速回应的途径。然而批评者则认为——如果每一条短信都是即刻发出的,那么无关紧要的事也会显得拥有高优先级,这无疑会导致正在工作的人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将精力转移至他处。事实上,这种精力的不集中,表现于时不时要查阅短信或电子邮件——在过去十年已普遍存在,并还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信息狂躁症”(infomania)。   “信息狂躁症”是会影响员工的认知能力的,而且对生产力是绝对的负面影响。惠普公司在2005年委托英国心理学家Glenn Wilson博士作了一项调查,“信息狂躁症”在此次调查中得到了量化。根据该项调查结果,62%的英国成年人对在工作时间之外和休假期间查阅短信存“瘾”。   半数的员工会习惯于立即回复电子邮件,或在一小时之内回复;五分之一的人会打断商务会议或者社交会议来回复邮件或短信。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对企业是很好的促进因素。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将注意力从会议或者某项任务中抽离,并转至阅读和回复短信上,并不能促进生产力。相反地,这些“信息狂躁份子”的智商还出现了短时的明显下滑。   根据Wilson博士的调查显示,当员工停下手中的活去回应短信时,此时其智商会平均下跌10个点。这一跌幅甚至超过抽大麻时智商下降幅度的两倍,基本等同于一整晚未眠后的影响。在实际调查测试中,男性比女性受影响程度更严重。(从侧面支持了女性比男性更擅长“一心多用”的理论)。   所以,短信或者其他会中断工作的应用并不会像声称的那样可以促进生产力。   最近一款由软件商Fundamental开发的面向“00后”一代用户群体的应用Dubbed Serum,更是远离“促进生产力”的宣传口号。该应用主要功能为:让用户提出问题,然后以匿名方式向好友发送。   Fundamental产品总监Julian Ing表示,Serum的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送请求,并收到真诚的意见和回复。实际Serum的提问,大多关乎“今天某位女性的着装如何”,“朋友的男朋友可能劈腿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将会是极其性别化和个人主观的。当然,这毕竟是只是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市场的产品。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当前以消费市场为主的应用大都在通过拉拢企业用户,以提高自身估值。Facebook和Twitter就是最好的例子。两家公司在拉拢企业用户上十分激进。Facebook还特别推出了一个私密组协同工作环境,以帮助企业用户实现围绕开发项目建立文件共享和交流对话的功能。虽然Serum当前只是面向“00后”消费群体,但从长远看,千禧一代也会长大,并在未来成为移动办公的主流群体。因此并不难想象,在默认Serum会成功的前提下,公司也会逐步推出面向企业市场的功能。   将无后顾之忧地给同僚提出真诚意见看作为一个商机,Serum站到了企业众包业务的对立面。企业事实上需要知道意见是来自何处——并不需要精确到个人,而是需要从一个企业的角度了解群体类别。譬如究竟是销售部门的人感到不适,还是说其他部门的人对此有了抱怨。   至于对“提出的真诚意见将被妥善采纳”抱有幻想的人,除非是在意见中滥用了权利,否则想法将会是可笑的。如果说“信息狂躁症”对生产力的影响是绊脚石,那么一款不断向“00后”询问匿名意见的应用则绝对是一记重创。   匿名回馈可谓是最不靠谱的连接体验。企业需要的是有意义的互动——即信息被协同分享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意见都存有一定的价值。这种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会议交流,或者基于网络的视频会议交流——一种强调关联性的体验,而不是将人们从真正的工作中抽离。   短信可能在小范围工作组中存在价值,但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取代性的工具,更不应该因为它而阻碍了真正的生产力。    
    观点
    2015年01月13日
  • 观点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亚洲已成全球在线教育的实验室 如果说美国是世界上教育科技的领先者,那么亚洲则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重要实验室。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亚洲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 K-12 用户群体。 大学的入学率正在进一步上升。 深度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渗透。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非常高。   此外,来自亚洲的教育力量正在影响着美国这个成熟的,但是增长缓慢的市场。这个影响是广泛而深入的,包括提供基础教育的公司、大学,甚至于是投资者和企业家。   观察最近刚刚出炉的一份美国最受用户喜爱的教育公司名单,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公司都依赖于国际学生来增加收入。MOOC,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于是免费模式,在入学率和收入上无疑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巨大影响,这一类的公司包括Coursera、EdX、Udacity、Udemy甚至于是Minerva。而语言学习的创业公司 Open English、Duolingo也都试图在迎合亚洲和以及其他全球学生的需求来获取一个可以预期的增长(今年最大的一轮语言学习类产品融资(VIPABC)就是由中国的投资者主导的,融资金额为 1 亿美元)。另外,主打自适应学习的创业公司Knewton,也在近日宣布与韩国的Chungdahm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合作扩展全球市场。而在这笔合作达成之前,Knewton 刚刚获得了国际投资机构 Atomico 的 B 轮融资。   所有的趋势都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亚洲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全球教育的中心。 首先,亚洲教育市场庞大,亚洲的 K-12 入学率相比美国高出 10 倍,市场总额将超过 600 万美元。根据一份OECD的报告显示:到 2020 年,全球 25 岁 -34 岁人群中拥有大学教育学历的人数将达到 2.04 亿,亚洲将占据超过一半的份额,达到 55%,其中中国占 29%,印度占 12%(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以 11% 数字将会落后于印度)。   第二,亚洲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在线教育市场。在一些关键领域,包括游戏化教学、移动学习、基于社交的学习产品上,亚洲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可以看几个数据: 在2018年之前,亚洲将占全球电子学习(E-learning)市场的25%(预估全球的收益将达到 530 亿),其中排名前 7 的国家分别是:越南、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机器学习(M-learning)的市场将飞速发展,从 2014 年 23 亿增长到 2020 年的 123 亿,增长将达到 4.5 倍。 全球 2470 亿语言市场将继续受到亚洲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到2017年,亚洲将占领全球游戏市场收入的64%,而在这里面27%将是基于模拟游戏的学习市场。 第三,亚洲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帮助人们接受教育、技能的培训。2025 年符合工作年龄人口数量会在南亚国家迅速扩大—— 特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而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第四,全球研发中心已经逐渐地转移到了亚洲,因此对于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而这一现象将拓展出一个新的领域,就是 3000 亿的企业培训市场。   第五,亚洲的教育生态系统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某些特定的市场失灵,包括提供更深入的本地化、用户界面和更低成本结构。 而从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2014 年都在创造一个新的记录。   在线教育领域的风险投资在 2014 年达到了新高度:142 亿,其中包括许多亚洲的大企业投资者,如中国的小米、阿里巴巴和中信,印度的Wipro和日本的教育巨头Benesse。同时,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也无处不在:从自适应学习平台KnowRe和KungFU数学,到社交学习网络产品Kelase,Zenius,Brainly和ClassDo;还包括职业 MOOC 平台慧科教育,果壳,极客学院和DeltaViet、考试平台Rankjunction、早教平台QLL,RevoTech和Taamkru,和考试准备产品Mana.bo和Rockit Online。   而在其他领域发生的亚洲重组和刷新原有市场布局和产品线的现象也在教育领域发生着。亚洲精明的本地化策略和新技术的创造已经在当地掀起了新的革新浪潮,包括那些创业公司和投机取巧的大企业。   最后的最后,有一个对于美国的教育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小备忘:如果想在全球砸下一个坑,首先你必须征服亚洲市场。   自 36kr
    观点
    2015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