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首页
资讯
投融资
HR科技云图
专栏
出海
AI
下载
5月上海
登录
注册
那年今日【05月25日】
资讯
彼得·蒂尔(Peter Thiel)聊投资理念、失败案例
[caption id="attachment_7414" align="alignnone" width="720"] 彼得·蒂尔(Peter Thiel)[/caption] 来自pingwest 蒋鸿昌 在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硅谷·中国众创巡讲活动上,Peter Thiel又一次来到了中国。迎接他的依然是掌声和尖叫,他的拥趸依然狂热,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主啊,你给我测个八字儿”式的提问。有一个观众问到:“我准备投资1000亿建设南中国某海岛旅游,你对我们这样的项目是否看好?愿不愿意给我们投资?” Peter Thiel依然坚持只投资自己书名那样的公司:“从0到1”,具备垄断潜力的技术型企业。他坦诚自己有许多失败案例,甚至认为投资Facebook的经历是失败案例之一。他还谈到了中国,他建议中国应该认真考虑什么时候把自己当成发达国家。 投资理念 如在《从0到1》书中所说,Perter Thiel极端推崇企业的独创性和垄断的潜力。比如,他认为Google成功的关键就是因为它与众不同且垄断。为了规避调查,Google从来不说自己是垄断企业,但事实上它就是。“Google高层的十几个人真正了解它是个垄断企业,普通员工是不了解的,这个概念很多人都不了解。” 对美国2005-2008年的清洁技术泡沫,Peter Thiel认为就是因为有太多人鼓吹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每个人都说自己只要占据1%的市场份额就能获得很大的成功。但实际上,这个领域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是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厂家,你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像风能、石油勘探等能源去竞争的话,实际上你是一条小鱼而已。” 不可知论 对未来持“不可知论”的他,依然被很多人提问和邀请给自己的公司或项目把脉。 “人们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比如未来技术的趋势是什么?我回答这个问题总觉得很难回答,技术的未来,因为我很难去预测未来这个行业是怎么发展,或者利润率是怎么发展。我可以跟你说,五年之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用手机,但实际上这样的答案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就跟怎么样去创造一个新的企业关系不是很大一样,就是很难去预测未来的趋势,因为你老是说未来趋势,是把重要性给高估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口号,你会紧张。实际上在一些IT软件行业已经是非常拥挤了,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做,有很多竞争对手了,所以你要意识到这一点。” 这使得他对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时髦的泡沫词汇(buzzword)嗤之以鼻。叫嚣着这些词汇的公司其实没有差异性,已经泛滥了。 不知道那些相比“从0到1”,更熟悉“从1到N”,热衷于扑捉风口顺势起飞的中国创业者怎么看。 对投资,Peter Thiel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充分了解一家公司的业务,能看到别的投资者看不到的东西。如果一家公司被很多投资人看出了具备垄断潜力,投资就变成了拍卖会。“这个时候投资的成本就很大了。” Facebook的投资经历算是失败案例之一 Facebook天使投资人,是Peter Thiel作为投资人最耀眼的履历,当初50万美元的投资给他带来了数千倍的回报。他看重的就是Facebook的独创性以及高速增长,占领市场份额的能力——尽管在他入股时,Facebook的用户仅有1.2万哈佛大学师生。 然而,当有人询问Peter Thiel是否有失败的投资经历时,他把Facebook列为了自己的失败案例。具体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判断Facebook的估值,从而在合适的机会追加投资: 2005年,《华尔街日报》给了发展期的Facebook很高的ping评价,而CEO 马克·扎克伯格也定下了很高的估值。虽然当时Facebook找到Peter Thiel,表示愿意给他一个优惠的价格,但Peter Thiel和其他一些投资人当时认为估值过高,最终没有跟投。 “有的人认为这家公司已经做的比较好了,但未来不可能做的更好。这就是我的一个失败的案例。” 一年以后,Peter Thiel做的分析显示,Facebook的发展呈指数级增长,“所有的指标都显示它最高的估值和预算是正确的。” 中国要考虑何时把自己当成发达国家 Peter Thiel其实一直对中国的科技产业不看好。在多次演讲中他一再重申,中国在全球化方面做得非常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抱全球化的程度都要高。但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技术、语言乃至全方位的复制。“如果只是复制的话,很容易在到达一个节点后就停滞不前。” 日本是他经常援引的例子。1950年-1990年期间,日本通过复制获得了飞跃,但在9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就出现了停滞。“从人均GDP来看中国还处于日本1950年的水平。现在中国人应该真正考虑的是,如何在接下来25年里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率。” Peter Thiel承认,用标准的衡量方式来看,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且发展模式非常的成功。但是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中国还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复制性过程当中。而且,中国始终把自己当成发展中国家,这会阻碍中国的创新和进步。 “如果你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话你可以通过复制来取得成功,但如果你是一个发达国家的话,你国家的进步必须要通过创新来获得支持。” 今日上海,Peter Thiel 将继续分享以上内容。HRTechChina从论坛现场为你发来报道!
资讯
2015年05月25日
观点
投资人把脉,在线教育创业者如何直面竞争?
摘要: 近两年,在线教育市场非常火爆,平均每天都有几个新进入者,此外,BAT的入局让这个市场更加疯狂。面对众多涌入者以及巨头的挤压,在线教育市场新入者该如何突出重围?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爆:2013年平均每天新增2.6家在线教育平台,也就是说全年新增的线教育平台有近千家。 除此之外BAT的入局让市场更为疯狂:百度投资入股了万学教育、传课网和智库网;腾讯上线了腾讯精品课程,并于最近联手贵学教育,推出了免费四六级英语在线辅导课程;阿里巴巴在淘宝上推出了淘宝同学,后改名淘宝教育,于近日宣布将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帮助1万家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向线上转型。 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1334亿元,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64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达27.7%,前景非常广阔。但在众多涌入者以及巨头的挤压下,在线教育市场新入者该如何突出重围? 5月22日,在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DEMO CHINA)春季论坛在线教育专场上,在线教育平台的创始人、投资人、创业者一起探讨了在线教育的前景如何,什么样的在线教育平台受欢迎、能盈利,在线教育创业者应该怎么做。以下是钛媒体编辑整理的精彩观点: 爱学堂创始人汪健宏: “我把在线教育创业者分两派” 在线教育创业者分两类,一类是地派,他们大多是过去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机构,更多的是想把传统的辅导搬到线上。他们的能力和经验仅限于提分,他们会宣传我有很多名师,我品牌很好,我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更多宣传的是孩子父母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 另一类是天派,这部分创业者以互联网从业者居多,他们更多地想做一个比较新的工具,哪怕只有几个人就可以做得很大,他们不关心用户,更关心用户数,因为互联网行业用户数决定融资额,到500万1000万他们会特别兴奋; 除了这两种创业者还有一种是两栖动物,他们更多是看别人怎么做,而不会思考自己的能力是什么,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更多是别人火就跟着做。 “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这是K12行业里最大的难点” 现在有很多视频放在网上,但如果孩子如果不爱学习,再好的资源她也不会看。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这是K12行业里最大的难点。 有的人说孩子天生不喜欢学习,谁也解决不了。我觉得不是,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课程和他们喜欢的东西相结合,让孩子像喜欢暴走漫画一样喜欢我们的课程。 K12是体制内的,用户需求、时间大部分在老师和学校的手里,孩子喜欢你之后还要让老师喜欢你,让老师在教学中用到你的产品,最后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跟谁学CEO陈向东:不要惧怕巨头 大家不要惧怕所谓的巨头,因为巨头99%的精力都在主营业务上,巨头在在线教育上唯一的出路就是投资、布局。他自己是做不出来的,巨头一般投在线教育的团队就20-30人,更多是布局生态。在重运营行业里深耕细作不是他的基因,因此他只能和大家合作。 真正能打破目前格局的一定是跨界的。谁都没有想到把诺基亚打败的不是三星而是苹果,把中国移动打败的不是联通、电信而是微信。等你看到时才会发现那才是真正的巨头。 如果今天市场布局谁忽略二三线城市,最后用户被别人抢走,我们创业会出现巨大的挑战。 真格基金投资总监郑朝予: “创业宜单点突破” 可以竞争但不要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后期各位(创业者)看商业模式、看商业报表;而早期来讲,需要你在教育行业有耐心,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创业者)不同的方式看待教育的各个环节,会发现不同的需求。每一种需求的互联网切入方式都不一样,你在创业时找什么点切入,能够发挥你在过去的积累,以及团队最大的优势,找到你的盈利点。然后再去做创业这件事情,才能找到单点突破。 “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是否真的是有科学的知识”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做内容创业,尤其对教育来讲不只是形式的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是否真的是有科学的知识。 教育在过去这些年在很大程度上有突飞猛进的实质突破,但基础教育的科研、教育分科以及数据研究方面支持的太少。一首儿歌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帮助,在基础做得太少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出来以后是感性的认知。 顺为基金合伙人程天:未来可能百花齐放 在线教育可能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一方面,在局部细节进行创新和升级的机会目前看起来还挺多;另一方面,很难出现超级大的巨头。 启赋资本联合创始人顾凯:期待颠覆式创新 未来会有更适应互联网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会颠覆我们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会伴随全新品类的教育,或者叫能力传播的新模式。我不认为现在已经非常热了,未来可能会更热,我相信会有更多新模式产生。未来我们期待从零到一的创新,出现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彻底改变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认知。 CA创投合伙人杨溢:能够有收入是很关键一点 国内非常多的企业,在收入盈利方面,大部分是在亏损烧钱的状态。现在在资金方面对这些创业者,支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怎么样让付费被大多数用户接受,或者真的找到比较好的模式,能够有收入,这是在竞争上你是否有优势的关键一点。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叶春燕:还可深挖需求 幼儿园本身教学内容是不标准化的,私立公立都有这样的问题,如何切入幼儿园这块很分散的市场,我觉得大有可为。 在需求层面深度挖掘也是未来很好的方向。 蓝驰创投管理总监曹巍:关注核心竞争力 作为在线教育公司,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否能在高质量内容、服务甚至关系纬度上沉淀下来,成为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和在模式上的创造,能不能帮助你在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形成长期的壁垒。 投资人给在线教育创业者提供的建议,总结来说:一是在线教育领域BAT只会投资、布局,不会深耕,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大的巨头,大家都有机会;二是可以深挖需求,从一个特别的点突破,未来可能产生更多模式,颠覆大家对教育的认知;三是资本市场很残酷,创业须谨慎,要有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短暂亏损可以,长期一定要有盈利;四是不管模式如何,教育行业还是要回归到关注人的需求以及内容的科学性上。 作者:【佳音/钛媒编辑】 来源:钛媒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011003.html
观点
2015年05月25日
硅谷
价格太高谈不拢!微软收购Salesforce告吹
[摘要]微软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但后者要价700亿美元。 CNBC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微软与企业云计算和世界上最大在线软件服务商Salesforce.com曾于今年春季就收购问题举行“重要谈判”,但由于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导致谈判失败。 CNBC报道称,微软当时愿意出价约55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但后者的创始人兼任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坚持要价700亿美元左右。Salesforce目前市值约为484亿美元。 投资银行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丹·埃夫斯(Dan Ives)表示,如果说有买家愿意出资700亿美元收购Salesforce,那么很可能就是微软、甲骨文以及亚马逊。在午盘交易中,Salesforce的股价上涨了4%,而微软股价却下降了1%。 CNBC还报道称,除了Salesforce索价过高外,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似乎也有点儿不太愿意接受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案,因为其结果对微软的影响难以预料。 微软和Salesforce都拒绝对此发表评论。埃夫斯表示:“Salesforce是云计算领域的明珠,鉴于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以及卓越的品牌和分销能力,我们认为其非常适合融入微软生态系统中。” Salesforce总部位于旧金山,是全球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的领军力量。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数据显示,CRM每年市场价值高达230亿美元。CRM软件可帮助企业组织和追踪销售电话和销售引导(sales leads)数据等。 Salesforce提供在线服务,没有软件直接安装在电脑上,已经吸引了甲骨文、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兴趣,因为它们在进入快速发展的云计算市场时已经落后一步。 彭博社4月份曾报道称,已经有潜在买家接触Salesforce。这引发诸多猜测,微软、甲骨文、IBM、亚马逊以及SAP等都可以运行Salesforce。路透社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话称,微软目前未考虑收购Salesforce。 SAP首席执行官比尔·麦克德莫特(Bill McDermott)表示,他们不会收购Salesforce,他也不认为业内任何其他竞争对手会收购Salesforce。(风帆) 来源:腾讯科技
硅谷
2015年05月25日
投融资
逸创云客服完成15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 // 逸创云客服是一款基于SaaS的云端企业服务工具,用于企业对外的客户支持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内员工支持服务。 逸创云客服的前身是KF5帮助台,2014年7月更名,同年11月获得九合创投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逸创云客服旨在解决客户服务工具碎片化、规范化以及统一管理的问题。通过有效地整合各种渠道,如邮件、微博、微信等,将客户提交的请求统一成“工单”的形式。客服通过手机APP、微信等移动端工具查收问题并进行反馈,管理者可以轻松全面地掌握客服绩效、客服动向并查看报告,同时客户也能随时查看当前处理进度。 目前逸创云客服已经拥有8000+注册企业,用户横跨多个行业并且在很多知名企业反馈良好,包括百度、360、UBER、明道、蜜淘、申通、顺丰、新网互联、云智慧等,且用户规模仍在继续扩大中。 此次投资方唯猎资本和容联云通讯为关联方,记者了解到,后续逸创云客服将同容联云通讯紧密合作,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客户支持渠道产品集成合作、市场合作等,为用户提供费用更低,质量更好的电话语音支持服务。同时将附属更多云端电话语音的功能,如来电转接、来电落地、话单、统计、坐席考核等。 叶翔告诉记者,此次A轮融资将用于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功能的提升。团队将希望降低产品对于企业的使用门槛,明确产品各项功能的意义,并辅以详细的使用说明和使用技巧案例。同时整个团队也会进行扩增,目前已在北京建立分部。 来源:猎云网
投融资
2015年05月25日
硅谷
搜索即服务初创企业Algolia获1830万美元A轮融资
为网站提供嵌入式搜索引擎服务的初创企业Algolia近日获得了1830万美元的A轮融资。 Algolia是一家为网站与移动应用提供托管式搜索API的初创企业,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旧金山,曾参加过去年的YC训练营。网站或移动应用只需嵌入简单代码数分钟即可实现搜索功能。 Algolia的服务支持多种语言支持Ruby、Rails、Pathon、PHP、JS、Java、Android、Objective-C等多种语言,具备关键字输入智能容错功能,并提供有搜索排名配置,并具有实时快速的特点(Algolia在全球12个数据中心均有部署)。Algolia还为移动设备提供了离线搜索引擎,其C++ SDK可以嵌入到应用服务器端,这样即便没有网络连接应用也能提供搜索功能。 Algolia服务以月租的方式收费,提供了起步版、发展版、专业版及企业版等几种收费模式。Algolia 的客户包括DigitalOcean、Y Combinator的Hacker News、Medium、Periscope以及Product Hunt等。 其竞争对手则包括Searchify、Swiftype以及云服务提供商AWS、微软Azure等的服务。类似的服务还有开源的Elasticsearch和Solr等。 此轮融资由Accel Partners领投,Alven Capital、Lead Edge Capital、Kevin Rose等参投。此轮过后其总融资已达2110万美元。 来源:36氪,作者:boxi
硅谷
2015年05月25日
观点
2015年云计算产业白皮书
云计算正在成为IT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2014年,全球IT公司纷纷向云计算转型,带来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预测2015年,云计算市场将呈现出混合云成为云服务业态的重要方向,企业级的移动云应用将持续升温,智慧城市和工业等重点行业应用成为云计算重要市场,垂直行业的云应用取得突破等四大热点。展望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高速增长,产业格局迎来洗牌阶段,云计算企业全球影响力将扩大。 2010-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示意图(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Gratner,2015.2 2012-2014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赛迪研究院,2015.3 市场规模增长 创新创业应用成为亮点 云计算正在成为IT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全球IT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纷纷向云计算转型,也带来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201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528亿美元,增长17%。 2014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亿元。同时,云计算的发展也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2014年,云计算产业的应用情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政务领域应用率先开展,有力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改革。2014年,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海南、浙江、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宁夏、新疆、甘肃、广东、吉林、天津等12个省份利用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核心自主技术,搭建政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商化、无线化和智慧化。国家药监总局与阿里云合作,实现了对境内每盒药品从生产、批发到配送、零售各个环节所有信息的完整记录与实时监管,药品流通效率极大提高。 二是传统行业应用日益增多,加快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云计算相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愈加深化,有效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商业模式。海尔、创维、金立等传统制造企业依托云服务创新推出消费者对企业(C2B)的商业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迈进,实现了由硬件制造商向“制造+服务”提供商的升级。传统电器销售商苏宁电器加速向基于云计算的零售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转型。众安保险在阿里云的支持下,用低成本高灵活性的信息技术能力拓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创造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形态。 三是创新创业应用成为亮点,带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2014年,云计算在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方面取得众多成绩,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条件。云计算已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平台。百度云平台已汇聚超过50万个中小企业及开发者用户,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累计为用户节约成本超过20亿元。腾讯云开放平台已有超过60万户开发者注册,分成收入突破10亿元。 云计算企业拥抱开源软件 SaaS服务成为创新热点 2014年,云计算的重要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云计算企业纷纷拥抱开源软件。开源软件正在成为推动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包括华为、华胜天成在内,越来越多的云服务企业和用户开始使用开源云平台,并且参与开源云平台的建设。目前,华为已经成为OpenStack论坛的金牌会员,围绕OpenStack构建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研发人员超过500人。华胜天成则推出中国首家OpenStack服务中心。 二是健康、教育等民生服务创新成为热点。2014年,个人领域的SaaS服务成为云计算创新的热点,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健康、教育、交通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出个人服务产品。电信运营商基于数据优势,在全国各城市布局教育、健康等领域的信息服务。云计算中小创业公司则将教育作为创业首选领域,51talk、91外教、云校等一批创业公司都进入教育云领域。 三是IaaS仍是企业级云服务创新重点。节省高昂的IT投入费用、提高IT设施的利用率、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企业使用云计算的主要目的,也是近两年云服务厂商提供企业级云服务的方向。目前,受限于市场普及程度和企业信息程度,企业级SaaS服务进展缓慢。2014年,企业级云服务的多数进展依然集中在云主机、云存储、网络服务等IaaS层服务。 2015年混合云将成重要方向 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预测2015年,云计算市场将呈现四大热点:一是混合云将成为云服务业态的重要方向。混合云模式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点融于一体。众多大型企业需要私有云和公有云对接,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自由切换,将对混合云架构产生巨大需求。 二是企业级的移动云应用将持续升温。企业物理边界的逐渐模糊及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使得移动办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将在Saas层面增加预算投入,而移动云办公领域将成为优先考虑的项目之一。 三是智慧城市和工业等重点行业应用将成为云计算重要市场。各城市正普遍把智慧城市和民生应用领域的应用当作抓手,大力发展政务云、城市云和教育云、医疗云等,上马一系列相关项目。物流、教育、旅游、医疗等行业的行业云平台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众多企业积极建设这些重点行业的公共云平台并提供衍生服务。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概念迅速兴起,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云”也将迎来迅速发展阶段。 四是垂直行业的云应用将取得突破。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智能化以及真实、有效地获取用户数据,提供更为细分、垂直的云计算服务。尤其在智能家居领域,云计算将与家居产品相结合,成为2015年个人服务领域的亮点。 2015年,我国云计算的发展展望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产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90亿元,增速超过30%。云计算的发展将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二是产业格局迎来洗牌阶段。2014年,云计算企业纷纷通过并购、融资、合作等手段构建自己的产业体系或生态圈,以增强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弥补产业短板,与合作伙伴一起构筑强大的竞争优势。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有望形成若干个类似于Wintel体系的稳固合作体系,在此之前,市场将处于激烈的洗牌阶段。 三是我国云计算企业全球影响力将扩大。通过在云计算领域的大量投入、积极研发,我国公有云服务企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样的优势,大型云服务企业正在吹响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阿里云在美国和香港数据中心进入商用阶段,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未来,我国企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同亚马逊、IBM这些国际巨头一同竞争。
观点
2015年05月25日
观点
SaaS企业级市场又掀投资热浪,源码资本押宝微信企业号第三方服务商
导语 美国的互联网市场一直分两大块,一个是消费级市场(TO C),一个是企业级市场(TO B),两者的市值比例大概是6:4。在中国,这个比例被扭曲的很厉害,可能是20:1。美国的企业用户相对而言更成熟,信息化程度更高,而中国则是另一幅光景。好消息是,中国的企业级市场这两年开始热起来了。 Mobil时代,saas的春天 2015年,伴随着全球企业级市场的回暖,微软和Oracle竞 购Sakesforce的传闻。加上国内两会总理报告中提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股汹涌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潮蜂拥而至。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创业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创业公司为SaaS企业提供了最好的收割机会。此时此刻的SaaS厂商们,也开始受到资本青睐和疯狂追捧。 近期,北森、万户、金蝶、今目标、客如云、Udesk、等传统软件厂商和SaaS软件厂商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纷纷和资本结缘,打造属于自身研发的移动管理软件成为必不可少的勾选题。 5月22日,微信企业号首推案例合作商,畅移(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获得了来自源码资本的Pre-A轮投资,据悉本轮投资估值为一亿元人民币。 作为投资了趣分期、PP租车、一亩田等TO C业务的源码资本而言,这一次进军TO B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尤其是投资基于腾讯微信企业号研发和运营的第三方服务商,原因何在? 首个微信企业号服务商,喜逢资本垂青 “畅移信息”正式运营始于2014年9月,与很多创业项目不同,这是一个完全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发的创业项目。微信企业号面向的是企业,服务的也是企业,并且全部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实现。用畅移信息COO胡瑛的话说,“现在微信是全民皆用的工具,那么企业为什么不去用好它呢?”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近一个月在不同场合放出将腾讯“半条命“交给合作方的豪言,希望和大家共建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在2015年的上海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企业号商务负责人坦言,“企业号完全可以与服务号进行融合,建立企业内外部连接,成为o2o重要的支点。”畅移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实现两者的连接。自从去年9月份企业号上线后,目前畅移信息在线注册用户已达近2万家,深度合作品牌客户数十家。综上所述,源码资本决定对畅移信息进行Pre-A投资。这也是风险投资领域首次豪赌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服务商。 微信+时代,助力传统产业移动互联网化 2015年5月13日,在亚洲数字营销领域的专业奖项——“亚洲之龙”(Dragon of Asia)评选中,哈根达斯中国凭借2014年的线上表现首次摘得“亚洲之龙:卓越表现奖”。组委会评定的获奖理由之一就是将传统CRM与微信全面升级打通。而哈根达斯获得的荣誉和成绩,都和畅移信息密切相关。在微信企业号的官方首推案例中,“哈根达斯·巡店宝”赫然在目,而该案例的缔造者,就是畅移信息。 对于外企来说,对细节的管控向来十分严格,尤其对于像哈根达斯这样的知名零售企业,在全国60多个城市拥有300多家门店,如何高效地检验各个门店在陈列上的规范性问题,过去一直是个难点。 为此,去年年底,哈根达斯找到了畅移,经过3个月畅移团队的奋力开发,一款名叫“巡店宝”的应用由此诞生。“利用这个应用,巡店员可以随时利用手机的微信企业号填写信息,拍摄照片,而所有的巡店数据和现场照片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各个门店店长、区域经理手上,速度非常快。”胡瑛透露,自从使用“巡店宝”之后,哈根达斯巡店员的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了15%以上。 产品迭代服务升级,让SaaS市场回归初心 畅移信息COO胡瑛接受访问时提到,公司获得源码资本投资后,未来半年的核心将放在产品迭代服务提升上。国内SaaS领域一直存在一种怪象,那就是“重销售轻服务”。为了获得财务指标的完成,很多厂家都在拼命的发展代理商,许以重利,结果很多代理商往往为了获取个人/公司利益,对采购了SaaS软件的客户后续服务置之不理,很多服务条款只是纸上谈兵,不仅客户受损,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及其不好的影响。 采访结束前,胡瑛提到,虽然畅移为企业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并非免费,但是为了扶持传统企业转型,以及响应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和“万众创业”,让他们去更好地去感受移动互联网,体验各种使用场景,在获得投资后,公司所有的股东和管理团第一时间提出:为一万家30人以下的微小型传统企业和创业型公司,送出三年免费使用权的畅移营销云内控管理套件。胡瑛说,这也是畅移想要为中国的传统企业转型提供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技术精英和运营高手加盟畅移信息,大家一起来做大这个蛋糕,一起来帮助中国传统企业体验移动互联网“贴地飞行”的快感。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5/OwyW0MQmSqMPS4jt.html 来源:雷锋网
观点
2015年05月25日
资讯
智联招聘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6.4%
智联招聘公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智联招聘2016财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3.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净利润为人民币61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此外,智联招聘的独立雇主数持续上升,增长至352,379个,同比增幅达20.9%。继而推动在线招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7%,达到人民币3.238亿元。 财报显示,智联招聘的总营收、净利润以及在线招聘业务收入均实现稳健增长。Ÿ如不计入股权激励费用和之前确认的2016财年第3季度股权激励费用的转回,非GAAP净利润下降14.2%至5490万元人民币(850万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12元人民币(0.18美元)和1.08元人民币(0.16美元);每股美国存托凭证非GAAP基本和摊薄净利润分别为1.00元人民币(0.16美元)和0.96元人民币(0.14美元)。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郭盛说:“我们对智联招聘在第3季度的增长十分满意。我们的总收入达到了3.78亿元人民币,比一年前高出19%。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独立雇主数持续强劲上升,达到了352,379个,同比增长了21%,继而也推动我们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增长了23.7%。尽管宏观经济不景气,但由于我们对高增长服务领域的专注、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利好,以及再投资对业务的积极影响,智联招聘仍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例如,营销支出的增加让客户更多地了解了智联招聘与职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提供更高效的招聘产品,我们加大了研发投入,开发出了直约面试等创新化产品,同时也升级了智联招聘的手机应用程序。” 来源:网易科技
资讯
2016年05月25日
新创
实习+体验+课程,刺猬实习想要帮助年轻人从校园向职场过渡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蓝景曦 近10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2015年增加16万人。然而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部分企业提高用人门槛、减少招聘规模乃至停止了面向应届生的校园招聘。于是,“最难就业季”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逐渐转变观念,从低年级开始就不断累积实践、实习经历;与此相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大街网等知名招聘网站纷纷推出针对在校生的实习板块;实习僧、实习邦等细分领域的垂直招聘平台也层出不穷。那么,今天要介绍的“刺猬实习”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刺猬实习”的联合创始人张磊告诉记者,“刺猬实习”不单纯是做一个实习招聘平台,更是一个帮助年轻人成长,完成校园到职场过渡的职业成长平台。 因此,在搭建一个实习和校招的垂直招聘平台之外,针对青年人求职目标不明确、求职技能弱等问题,刺猬实习推出了打工换宿、保护大自然志愿者等体验类实习项目,其中,东南亚志愿者项目有14万用户报名参与。这些体验,让大学生提前走出校门,获得实践经历的同时增进自我了解;为了帮助大学生快速成长,“刺猬实习”推出线下训练营,涵盖金融、互联网产品、新媒体运营3个领域;针对想要自我提升的职场新鲜人,“刺猬实习”则推出线上课程平台“刺猬职场”。 刺猬实习拥有PC端和移动端网站,在线注册用户超过20万;全国分站公众号拥有超过100万粉丝;合作企业有3000多家。 在推广上主要有针对学校的校园俱乐部,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俱乐部以及公益分享等各类合作。 在商业模式上,当前针对学生跟企业两端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未来的盈利来自于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付费课程服务。 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线上课程方面,将与更有资质的课程提供方合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课程。体验项目方面会更注重稳定性,增加用户对于刺猬体验的认知度和黏度。在实习方面则会挖掘更多对大学生有帮助,也对企业有贡献的实习机会,形成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团队方面,创始人李亚平,曾任世界500强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高级总监;联合创始人张磊,前华为高级招聘经理;联合创始人Orange,迅雷第一任用户研究总监,曾任职腾讯,参与顺丰数次核心项目开发;合伙人Andrew,腾讯前互动娱乐运营部高级开发经理,参与过两次创业项目。 “刺猬实习”已于去年年中获投天使轮,目前正在洽谈Pre-A轮融资。
新创
2016年05月25日
观点
科技将改变“四大”招聘模式?
在科技改变企业审计方式之际,跻身于全球最大毕业生雇主之列的“四大”专业服务公司正在彻底反思各自的招聘实践。 随着部分审计流程实现自动化,随着各事务所采纳人工智能技术,过去往往交由初级员工完成的单调的行政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正被消除。这导致人们预测,某些最大审计机构将显著减少招聘毕业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毕业生的需求正在下降,”安永(EY)英国及爱尔兰董事长和管理合伙人史蒂夫•瓦利(Steve Varley)表示,“我们在2010年招聘了650名毕业生,在2015年招聘了1200名毕业生。考虑到技术加快审计流程的速率,到202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下降50%。” 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意味着,具备数据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技能的毕业生非常吃香。 在美国工作的会计专家和作者吉姆•彼得森(Jim Peterson)表示,从中期来看,专业服务公司的招聘模式将出现戏剧性改变。“事务所不再需要大批初级员工,而是需要世界上最优秀的算法设计怪才,”他说,“事务所会派出一间会议室就能容纳的团队来审计大公司,而不需要占据整栋写字楼的庞大团队。”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采用数据分析,一大挑战在于确保它们拥有搭配合适的技能。 毕马威(KPMG)英国审计业务负责人阿德里安•斯通(Adrian Stone)表示:“我们还没有到计算机代替人的阶段。现在的挑战是确保我们在从事数据诠释的人员和设置计算机使其恰当查询数据的人员之间达到正确平衡。” 德勤(Deloitte)纽约的首席创新官乔恩•拉斐尔(Jon Raphael)表示,该事务所“开始聘用更多帮助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的专业人士”。 对技术方面的技能更为看重意味着,各事务所或许在搜寻人才时需要更大面积地撒网,这使它们难免和苹果(Apple)及Alphabet等科技公司正面交锋。 德勤英国审计和风险咨询管理合伙人斯蒂芬•格里格斯(Stephen Griggs)表示:“我们可能必须从科技公司那里招聘人才。在现代社会,这些人将成为抢手的人才,因此他们将是一种昂贵的资源。”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资深学术研究者威廉•克林(William Kring)也表示,他预计“对来自商学院的求职者的IT背景将更加重视”。 “我预计招聘人员将更加关注审计师的分析能力,”他说。 英国排名前三的毕业生雇主普华永道(PwC)的鉴证业务主管詹姆斯•查默斯(James Chalmers)并不认为该公司招聘的毕业生人数将会降低。 “如果你认为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那么我们认为更多地采用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围绕解决新的、不同的问题创造出种种机遇,”他说,“我们认为这将促进业务增长。”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哈丽雅特•阿格纽 译者 何黎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观点
2016年05月25日
1
2
3
4
》
2025年05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最近文章
【财报】Workday 2026财年Q1营收达22.4亿美元,AI平台驱动业绩持续增长
2025年05月23日
【美国】员工激励独角兽Awardco完成1.65亿美元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
2025年05月22日
北森酷学院发布新一代AI Learning平台,企业学习开启Agents时代
2025年05月21日
金蝶AI新品全线发布,开启企业管理AI时代
2025年05月20日
【参会指南】周五见:日程嘉宾-HR科技年度论坛5月23日在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举办,火热报名中
2025年05月19日
Josh Bersin说:HR组织将部分被AI取代——这是件好事
2025年05月19日
【英国】面试日程安排平台Cronofy 获得 BGF 1,500 万英镑投资
2025年05月15日
【西班牙】劳动力协调平台供应商Shakers 获得 1400 万欧元 A轮融资
2025年05月14日
【必读】AI正在重塑HR工作流程:什么是MCP与A2A?以HCM为例-HR领导者必读
2025年05月13日
【财报】日本HR科技巨头Recruit Holdings 2024财年营收达3.56万亿日元,净利润4085亿日元,增长15.5%,HRTech业务持续驱动增长
2025年05月13日
微上
您是否使用过该公司的产品?
用过
听过
想了解
热门文章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加入我们
|
2022新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ChatGPT与HR
|
2024年HRTech活动计划
|
HR出海频道
|
HR云图
|
资料下载
|
员工体验研究院
|
北美华人人力资源协会
|
马上加入出海俱乐部
|
2024版员工体验旅程图
|
2024HR机构优秀品牌发展计划
|
推动HR工作中实践负责任AI的倡议书
|
NACSHR
|
出海北美第一站
|
HR上市公司财报
Email:
hi@hrtechchina.com
Copyright © 2025 HRTech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 08005049号-4.
×
登录
用户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
密码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