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CRM的十大发展趋势 // // // 最近,Forrester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总结了今年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AD&D)人员制定CRM计划时需要考虑的十大行业趋势。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行业新趋势: 经验驱动 Forrester预测,公司将采用更严格的方法,以实现客户体验转型。你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提升客户体验成熟度:修复,提升,优化和区分。为成功的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具备以下6种学科的知识:客户理解,测量,管理,战略,设计和文化。 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为了取得更有意义的改进,企业需要调整其客户体验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深度的理解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角度体验以及一定的社交客户洞察力。企业将在踏上这种新的转变过程。 数字噪音的增加 一旦企业使用数字工具或者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总会产生一些数字噪音。在我们的一项数字噪音准备状况的调查中,89%的高管表示数字噪音会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只有32%的高管相信通过他们政策和做法,公司将适应这些情况。 移动化观念推动CRM的转变 移动CRM解决方案将继续快速发展,每一个CRM厂商都将提供一个移动版本。但是,要想开发一款满足移动化员工的特殊需求或者客户体验的移动CRM解决方案,需要达到技术,流程以及人员决策的完美结合。 大数据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将大数据引入商业世界中。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毫无头绪。因此,Forrester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帮助企业衡量成熟度,引导客户数据管理能力的改进计划,捕捉,分析,共享数据和发展组织,以支持CRM策略。 社交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交技术已经改变了企业和客户交流的方式。然而,尽管最近10年社交媒体兴起,大多数高管依然对社交媒体技术并不感冒。对此,我们预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社交技术应用于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采用SaaS CRM解决方案进行快速部署 Forrester预测,70%的各种规模的企业将部署或者计划部署SaaSCRM解决方案。这不仅仅因为价格因素。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可以给组织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压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敏捷生产 所有的企业都渴望对消费者有更多的了解,他们通过结构化流程,交易系统和打包应用程序以实现这一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灵活体系结构的系统已经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给企业快速响应造成了障碍。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这些技术,流程以及组织结构变得更敏捷,以此提升竞争力。 了解客户需求,并充分利用之 大多数企业都将营销技术当作一套购买和使用的工具来对待,而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营销人员搜集了很多具备使用价值的数据。我们预测,这些数据将在企业营销项目中起更大的作用。 敞开大门,让员工接受新技术 在最近的一次对超过6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五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的最大的CRM问题是“人的问题”。如:用户采用率低下,培训不当,工作方式转化中遇到的难题。结果必然会导致CRM投资的回报率低下。我们预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吸取这些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成功的部署CRM技术。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企业有所帮助,希望它能帮助你的企业实施成功的CRM项目。 来源:CIO时代网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4月03日
  • 观点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  导读:“互联网+人力资源”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人力资源的发展有几个阶段:1、老板是人力资源(野蛮生长下的中心化集权);2、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专业化);3、业务部门是人力资源(业务导向);4、员工自己是人力资源(互联网时代基于管理成熟度的个性化,客户导向)!你怎么看呢?   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互联网+”的概念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人力资源管理是否也能够被“互联网+”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2015年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2015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将出现哪些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将人置于战略之上。人比战略重要,把人塑造对,战略就会更好。   对于HR从业者来说,首先,HR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将工作核心由关注岗位转到关心人,去触发、激励、组织人;其次,要成为更好的业务伙伴,了解公司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并从公司高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预见问题并提前行动;再次,HR部门需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内部催化师,对人员进行培养及提升,建立情感统领性,解决内部冲突、阻力,帮助组织内的小微群体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与互联网思维匹配吗?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谈互联网精神,大家都在学习如何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更多地激发人,产生更多的信息、动力及效率,鼓励员工抓住可能的机会,看重员工对自我价值的挖掘,因此会出现更多有活力的小微组织,比如:海尔的创客实践。   此时,人际之间的社交、沟通、情感交流更为重要。并且,工作开展不再限于岗位要求,而是基于每个人的能力去打造有战斗力、凝聚力、有奋斗精神的团队。   以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是KPI考核之类的规范性管理,所谓的规模化战略就是控制,而这些都出于对员工的不信任。但随着组织的变革,员工掌握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所以对员工的管控越来越难。     因此,公司不能封闭自己,而要让员工进入企业这个大平台,大家一起成长。这将是一个高明的放弃,通过放弃来实现更大的影响,让员工有额外的成长、额外的付出,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HR管理进入三阶段人力资源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走过了三个阶段。梁星晖认为这三个阶段为:   第一阶段,是基于岗位的,通过绩效来进行的管理。以岗位为管理的单位,人成为了第二管理单元。人的兴趣是被压制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不畅,紧张,容易沉淀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第二阶段,是围绕战略进行的,关注到了战略的发展,却没有关注到人性的发展。人随战略变动时,由于没有统一心态,感到被折腾、被压迫、被裁剪,很难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是从人性角度出发的,关注人性、人的内心,关注人如何成为一个可再生资源,重视人的可塑性。   2015年,我们应该进入这个阶段了。     这就要求每个领导都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一方面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我的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从关注自己转变到关注到每一个员工。   如何升级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的最核心特征之一是“去中介化”或信息沟通渠道的扁平化,如何打破层级的汇报关系,形成内部社交的互动协同关系,是人才管理者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地方。包括社交招聘、分享式学习、职场情商、绩效与目标管理、人才盘点与继任计划等,这些都是新课题。   情感的互动管理。我们说如今的人力资源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功能来提高员工情感互动性性。员工情感是通过不断的互动产生的。应用内部员工管理系统,不仅完成日常的工作管理任务,也可以将员工的职场情商管理加入其中,对于团队工作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管理方式的人性化。一方面,我们通过相对娱乐和轻松的方式,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管理系统,公司和员工可以做到频繁互动,彼此受益,合作共赢。     互联网实现持续性成长。组织学习的方式正越来越多元化,对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没有完美的、一招致胜的方式。以课堂培训为例,在课堂上仅能吸取10%左右的内容,需要和导师有效沟通之后得到20%,然而剩下的70%要在解决问题和自我成长中获得。那么我们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扁平化信息传播与互动的特点,来获取这70%的持续性成长。   总之,所谓“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和发挥互联网的平台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将一个联网的软件当作一个工具交给客户。只有建立良好的互联网交互体系,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互联网中,让互联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来源:蓝拓人力资源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4月02日
  • 观点
    微软公布新一轮中小初创企业扶持计划 [摘要]截至今年1月,微软创投加速器在30个月中已经完成了五期100家初创公司的孵化。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贺乐赋 4月1日,落地中国一年后,微软公布了其云服务成绩单:Azure在华增长3.5倍,Office 365增长1.5倍。   不过,这样的成绩仍然难以匹及过去一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增长幅度。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增长超过了4倍。   为了借助这股增长动力,微软周三公布了一项名叫“凌云”的投资计划。微软称,其将携手北极光等投资机构,在未来6个月内向100家初创及中小企业提供价值一亿元人民币的Azure服务、软件和开发工具。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在宣布这一计划时,格外强调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跨国企业的挑战。“如何与中国公司共同创新发展非常重要。”贺乐赋对腾讯科技表示。   据了解,目前由世纪互联运营的Windows Azure云服务已拥有超过50000家客户,其中包括34家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用户;Office 365已经拥有超过35000企业用户,其中63%的业务来自于遍布全国的700个合作伙伴。   事实上,这并非是微软第一次为中国创业者提供扶持计划,以带动其产品普及。2008年,微软曾在中国启动了“新创企业扶持计划”,而在微软云Azure落地之后,也曾推出以加速云端创业为目标的“微软创投加速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微软创投加速器在30个月中已经完成了五期100家初创公司的孵化,90%的企业已经获得新一轮融资。微软称,其总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腾讯科技讯(梁辰)
    观点
    2015年04月02日
  • 观点
    臭皮匠:招聘行业风将停,有几只融资千万的猪会掉下来 本文来源:微信公号:一个臭皮匠(ygcpj021)   招聘行业风将停,有几只融资千万的猪会掉下来   // // // 今天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回答创投朋友的问题;二是给一个相熟的创业团队,谈谈互联网创业的商业方法论。下面将用我的方法论,判断下招聘行业中各玩家的未来。   臭皮匠先列名单,再用我总结的商业方法论给它们把把脉。   风停时,继续飞的猪:前程无忧、58同城、猎聘网、拉勾网;   风停时,掉下来的猪:周伯通招聘网(拿了2800万)、100offer(拿了2000万)、职场导航(拿了3000万人民币)、猎上网(拿了千万美元)、脉脉(拿了2500万美元),外加一群不知名的小猪;   被点名的同学不要急着站起来啊,你们先听听师(chui)承(niu)于(bi)雕爷的臭皮匠,说得有没有逻辑嘛!   话说早在2014年,做创投的朋友就问我对招聘行业疯狂融资的看法,那时对这个行业进行没关注,就随口敷衍了几句。2015年初,又跟一个做招聘项目的创业团队,聊到这个行业。他们用了一个很荒谬的逻辑来论证这个创业项目:“一个人为了找工作,会在多个网站投递简历,所以做招聘项目是有前途的”。臭皮匠脾气多臭啊,既然一再坚持这样的逻辑,那你们继续讨论吧。我自己喝茶去,神游天外。好了,喝完茶,我们继续聊。   第一个方法论:活用边际效应规律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领域会出现寡头垄断,一个细分行业第一名过的很滋润,第二名艰难度日,第三名及往后基本没活路。瞅下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的财务报表,就知道第二名活得有多蛋疼了;再瞅携程和去哪儿,上帝对他哥俩也一视同仁。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现象,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年臭皮匠也不懂啊,花了200万后,才买回来这个答案。答案就是经济学的边际效应规律,在互联网领域整蛊作怪。(不懂啥叫边际效应的同学去翻翻西方经济学)   1) 细分行业的第一名,在获取用户的成本方面,都会得到边际效应规律的奖励。时间越往后,品牌光环越来越强大,口碑传播越来越广泛,获取用户的成本也就越来越低;与之相反,第二名及往后,会被边际效应规律处罚,获取用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2) 在获得商家方面也是如此;商家投钱是为了赚回更大的回报,他们只会往人流旺的地方集中,有谁看见沃尔玛跑到鄂尔多斯的鬼城开店?   3) 不仅用户和商家,哪怕是员工招聘方面,边际效应规律也会往第一名倾斜;所以才造成第一名滋润,第二名蛋疼,第三名及往后基本没活路,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来的互联网就是这么残酷。   上面言及的创业团队逻辑荒谬,就在于不懂边际效应规律,前期做可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越到后面竞争越是乏力,最后的结局是竞争不下去鸟。   说到这里:臭皮匠抛出一块小砖,引引玉。如果发现一个细分行业里已经有老大和老二,就不要去凑份子了,否则连内裤都输掉。相反,如果发现一个细分蓝海,一个领头羊都没有的时候,那赶紧跑进去,玩命抢第一,抢到了你就等待躺着赚钱的日子到来吧。这是为啥2014年快的和滴滴像疯狗一样拼命撕咬。   看到这,估计有同学骂娘了,“现在哪个行业没有老大啊,我等屌丝还能创业?”,稍安毋躁,臭皮匠既然敢称自己为臭皮匠,把自己放在一个战略规划的位置,没几把刷子,还怎么混啊。下面我将给出一剂互联网创业的生存方法论。   第二个方法论: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 第一个方法论是告诉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们,别自己主动寻死。而这个方法论是告诉你如何找到一条生路。臭皮匠还是以案例开道,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1) 猎聘网把自己定位高端人才招聘这一块,拉勾网则定位于互联网从业者,58同城死磕蓝领阶层。看,它们把前程无忧的市场,根据用户属性重新定位出各自细分市场,然后把自己做成了各自细分市场里的招聘老大。根据第一个方法论,它们因而得到了边际效应规律的奖励,正逐步走向各自的成功。   2) 再看看臭皮匠熟悉的电商行业:京东从3C起步,当当从图书起步,它们根据商品品类,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并夺取了第一,得到了边际效应的奖励,成功从淘宝的魔掌中活了下来。还有最奇葩的唯品会,它干脆从销售模式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玩起了特卖,最后抢到了头名,也得到了边际效益的祝福。   重新定位行业细分市场,是创业求生的一个方法论,创业时别一上来就定位自己服务全人类,那基本上连在市场上冒个泡的机会都没有。另外,这个方法论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重新定位的行业细分市场必须足够大,记得以前电商里面有个专门卖胸罩的网站,现在都不知死在哪个旮旯里了。而聚美优品把自己定位在化妆品特卖这个足够大的细分市场,才抢到了一个上市名额。假如猎聘网把自己定位在互联网高端人才招聘,估计早死了。拉勾网如果把自己定位在程序员招聘,迟早被别人灭掉。掉下来的几只猪,在行业细分市场上,都没选好!   第三个方法论: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 重新定位好一个行业细分市场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判断的方法是看行业中的其他大玩家能不能踏入进来。臭皮匠再抛出小砖头——给大家参考的案例。   1) 猎聘网的模式是跟猎头合作,服务高端人群,前程无忧踏入不进来;它要想进来,产品模式、运营模式和收入模式都要改变,巨变程度不亚于从新开始;所以猎聘网能守好自己的行业边界,把前程无忧这个招聘大鳄堵在门外。   2) 拉勾网三天两头搞活动,跟互联网人high的不行,这种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个行业从业者的心理。前程无忧要这样搞,估计要把传统行业的HR吓疯了。所以啊,拉勾网也勉强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3) 再给个,看微信和陌陌,一个是熟人社交,一个是陌生人社交;微信要想进入陌陌的地盘,产品体系要改,运营体系要改,伤筋动骨,实在是下不了手啊。   看明白了吧,各位,想要守好自己的边界,关键在于,你打造的是一套商业模式,而不是一个功能的。如此,行业大鳄要想抄袭,就要把它自己原来的商业模式否定掉。   好了,今天先抛出三个方法论,大家拿着三个方法论的尺子去衡量下:前程无忧、58招聘、猎聘网、拉勾网即使风停了,是不是也不会掉下来摔死啊。它们都成了各自细分市场的第一名,边际效益规律会给它们加持生命力。   而周伯通招聘网,实际钻进了拉勾网的边界,会被处罚的。移动互联网人群和互联网人群真有区别吗?运营模式有区别吗?唯一区别的一些小功能,技术上大家都是很容易实现的。   100offer,也是这样。程序员嘛,强的跑猎聘去了,弱些的拉勾网在抢,100offer的这种拍卖功能,拉勾网要上线了,技术很容易实现,运营模式也不需要改变。   猎上网,打算跟猎聘网火并啊,不知道边际效应规律吗?   脉脉,做职场社交+招聘,往招聘走一步,就是前程无忧的地盘,往社交走一步,腾讯的陆海空三军在等着你呢?   职场导航,亲啊,你闯进了大鳄的地盘啦,你这个小功能前程无忧很容易抄袭的。   明白了吧,招聘行业风停止的时候,几个融资过千万的大猪还有一帮不知名的小猪,将会摔的鼻青脸肿,当年电商特卖行业的历史将在这个行业重现。说到这,我特么想吐槽做创投的一些人,只知道看风口,商业方法论都没弄懂。真不知道这些人是钱多人傻,还是看中人家胸大敢说(后半句受教于春水堂的春叔,哈哈)。   最后提醒下,即将掉下来的猪们,按臭皮匠的分析,其实你们还有一个机会。在第二个方法论中,定位行业细分市场时,可以找反面。比如:前程无忧的反面是58招聘、猎聘这样的细分玩家;而58招聘的反面是猎聘这样的高端玩家。拉勾呢?拉勾反面的位置还没人在占啊。谁找了这个位置,找出了切入点,然后站稳这个位置,可是具备10亿的估值啊!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4月01日
  • 观点
    Android 版 Gmail 大更新,让你集中管理所有邮件 即使在 Android 版 Gmail 应用程序没有支持第三方邮件帐户之前,小编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也有加入几个不同的 Gmail。每当要在上面寻找电邮可是灾难了,因为不确定寄到哪个帐户的话就要到每一个收件匣中查看。而在新版的 Android 版 Gmail 中则终于加入了All Inboxs(全部收件匣)的功能,让所有帐户的邮件都集中一处显示(包括第三方帐户),而且回覆时也会自动以收件的帐户寄出(这是当然的吧)。 在应用程式中,也终于支援让第三方账号(Yahoo、Outlook 或其他使用 IMAP/POP3 的电邮账户)都可以把邮件内容显示为讨论串,让多次往返的电邮不会冗长地包含着前一封邮件的內容,对话会变得更简洁。另外,自动填写、更大的附件预览和一键下载至 Google Drive 的功能也有在这次更新中加入。看到如此丰富的更新,大家会不会继续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式?还是已经转用了 Gmail 呢?
    观点
    2015年04月01日
  • 观点
    潘欣谈:在线教育的三个阶段 本文来自潘欣,新东方在线副总裁。 如果说2013年开始资本越来越多的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算是资本推动的第一阶段的话,那么近期的跟谁学5000万、猿题库6000万和一起作业1亿美元的三笔大额融资可以说在线教育领域的资本推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是撒胡椒面式的,广撒网,下小注;   第二阶段资本则开始锁定“准寡头”,下重注了。   当然,目前还只是准寡头,拿到了巨额投资不等于就一定能成为最终的胜者。相信,今年还会继续有拿到大钱的在线教育企业。 教育培训行业其实一直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互联网或许给了教育培训行业一个培育寡头的的可能性,但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如果拿了大钱的这些公司最终还是只做成了一个线上的新东方或学而思的话,其实真就失去了互联网赋予教育的想象力。这些巨额的投资或许不会亏本,但也没什么太大的升值空间了。所以,这些巨额资本赌的一定是在线教育的“垄断”,哪怕是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垄断,比如市场无比巨大的K12。 其实,在线教育和资本的关系同电商、团购、社交之类的和资本的关系并无二致。这不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而是资本的特质所决定的。有些差别的其实倒是教育的被资本催熟的速度没其他行业那么快罢了。 估计再有1、2年的时间,等在线教育各种免费、各种补贴都把用户攒得差不多的时候,等在线教育该烧的各种钱烧的差不多的时候,等各种模式都相对清晰的时候,就将资本推动的第三阶段了。 哦,对不起,你肯定想错了,我说的第三阶段不是IPO,而是进入BAT战略资本的收割阶段。现在BAT虽然也都在布局在线教育,不过还都处在试探和摸索的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出重拳。看看现在BAT对其他行业的资本投入,那应该就是在线教育的明天了……  
    观点
    2015年03月31日
  • 观点
    拥抱SPOC 强化在线学习的互动性 // // -1 && url=='http://www.chinahrd.net/') { location = 'http://m.chinahrd.net/'; break; } //普通文章跳手机版内容页 if(userAgent.indexOf(n) > -1 && (cmstype == 1 || cmstype == 2)){ if(url.indexOf('/about/') > -1){//如果url是关于我们的不跳 break; } var str = url.substr(url.indexOf("article/")+8,10); time=str.replace("-","/"); var timestamp = ((new Date(time)).getTime())/1000; //console.log(timestamp); location = 'http://m.chinahrd.net/show.html#/'+timestamp+'/'+cmsArticleId; break; } } }(); document.write(''); // ]]> 传统的e-Learning是直接的在线学习,学员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评估。它通常被封闭在企业内网中,和外界互联网的交互程度并不高,且大部分e-Learning平台的内容由各讲师自行决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战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新近,迅速风靡全球的MOOC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开放性,一门课程最多可以有几十万人学习,很难形成有效交流与互动;二是内容,MOOC的大部分资源都来自于高校,对于急需补充知识的人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企业端需要补充专业技能、实操工具而言,便不太可行。相比之下,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建立在MOCC的基础之上,能够系统规划和设计内容,通过翻转教学的模式来实现教学,注重成果和互动(见图表1)。 SPOC运营的四大关键点 SPOC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想要做好SPOC必须掌握如下要点。 基于岗位关键任务的系统课程规划与开发 没有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就无法保证培训的有效实施与效果。相比MOOC课程的开放与多元,SPOC课程则更聚焦在其一类岗位技能的提升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目标岗位的专业等级标准进行梳理,明确关键行为标准、核心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要求,设计岗位知识技能操作和学习路径,并以此进行系统课程规划。同时,课程之间既要讲究系统性,又要讲求逻辑性。 在课程开发上,SPOC课程一方面要保证知识的有效传承,另一方面是对关键技能进行细化描述,因此,需要对岗位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萃取和提炼,并将之流程化、工具化、模板化。课程内容更强调“怎么做”,而且对基于线上的学习互动进行精细设计,包括作业任务书、工具模板等内容。 精细课程录制与制作 在线课程形式可以有多种,从PPT到语音+PPT,再到今天大量的高清视频课件,每一种都有对应的市场和观众。但无论哪种形式,在内容制作上都不能马虎,例如,PPT既要确保逻辑清晰、美化到位,又要保证逻辑的通顺和内容的可操作性;讲师视频既要高清,又要保证高质量的呈现技巧,需要专业的剪辑和制作。 视频录制结束后,在剪辑上线前,还需要对课程进行描述,设计课程展示界面,描述关键词,制作课程介绍,设计作业任务书,明确课程模板,并设计翻转教学流程。 调整在线学习与练习的比例 传统的e-Learning学习中,听视频占整个课程的80%,甚至更多;而在SPOC时代,听视频仅占整体学习的30——40%,更多是做练习。通过提前预设的课程作业,要求学员完成相关的作业内容,提交到SPOC平台上,由辅导员进行指导,学院根据辅导员提交的修订意见进行初次作业的修订。 翻转教学实施与学习效果评估 SPOC最大的特点就是翻转教学的实施,它不一定是由资深的讲师进行,经过训练的助教也可完成。在翻转课堂上,助教引导学员对某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就结果达成一致。而整体的教学过程既可以通过现场交流方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实现交互式交流。 在SPOC系统中,学员的考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测,在学员学习前进行;第二部分为知识测评,在学员学习课程并参加翻转教学后进行;第三部分为认证评审,学员按照认证要求,在线提交完成的作业,由专业的评审团队进行在线评审,通过评审后,方可获得证书。 企业大学构建SPOC的四大要点 对于大多数企业大学而言,国企面临着有关培训费用标准的控制,私企面临着大量的差旅费增加,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运营好企业的SPOC系统,企业大学构建SPOC平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接入开放式平台 如今,封闭式e-Learning平台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员工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购买在线学习平台时,企业要考虑到平台所带来的课程数量和质量,同时还需要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内外部课程资源整合 过去,很多公司都购买了基于e-Learning的成套课程,希望能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但事实上,课程的点击率很低,系统形同虚设。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课程与公司岗位的匹配性较差,员工听了很难“解渴”。听课是被动的,公司有学分要求,而不是基于个人的业务提升需要进行的主动学习。 从内容匹配上看,企业大学要做到两点:一是找到基于持续开发升级的外部课程资源,二是提升内部课程规划、开发的能力,自行制作各类线上课程,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施。 聚焦核心岗位 企业大学运营SPOC学院时,还需要专注聚焦于某个核心岗位。如果聚焦面铺得过广,每一个都浅尝辄止,时间久了,业务部门主管对培训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会逐渐下降。聚焦核心岗位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突破,集中培训实施、建立样板之后再普及。   构建教练团队和翻转教学机制 培训的目的是让学员“学会”,因此在提供系统课程之外,企业大学还需要构建自己的教练团队。有条件的公司建议采取专职,根据公司业务计划来设计教学计划,有序地实施翻转教学,强调学员自主学习,构建学习氛围。 (来源:培训杂志 文/ 刘建华)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3月31日
  • 观点
    100教育发布一年,称已覆盖10%留学领域学生,将进军职业教育及K12市场 去年,那个以娱乐见长的YY说要进军在线教育,推出了“100教育”的子品牌、而一年后,YY看上去已经在在线教育上摸到了一些门道,除了原来进军的出国语言培训领域以外,今年还会往职业教育以及K12两个领域拓展。   今天,100教育进行了一场线上发布会,总结了一下过去一年的成长状况以及未来规划,我们将发布会内容梳理如下:   100教育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1、自去年2月25日100教育发布以来,推出了免费的雅思、托福强化班产品,1一年中共培训学生43397人(覆盖留学领域10%学生),预计为学生节省了培训费1亿元。   2、此外,100教育目前已经可以支持Windows、MacOS、安卓、iOS、智能电视等各种平台,开发了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相关产品,在技术产品上完成了布局。   3、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100教育还先后收购了在线出国英语培训的郑仁强团队,以及在在线职业教育领域耕耘多年的环球网校,为平台本身的教育内容部分做了增强。 进入2015年,100教育对业务架构重新进行了战略规划——将继续主打“免费”,推进雅思和托福免费强化班,并将很快会推出会计师免费强化班,以及进军K12领域。除此之外,100教育还正在开发智能化个性化学习(这个在文章后面会有介绍)。   对于雅思和托福免费强化班,2015年对100教育将会做如下改进和调整:   1、打好基础的课程定位。改版后的100教育免费强化班将主要是这样一个定——让入门学员,也就是对雅思、托福还一无所知的学员通过上这个课程对考试有一个大致的认知和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基础不好的学员打下坚实的备考基础。很多传统机构的收费强化班都宣称上完就可以去考试了,但其实几乎所有上过的人如果直接就去考试会考的很差。原因很简单,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没打好就盲目开始学习做题技巧、机经预测去考试就会导致“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恶果,学了个样子但没练出能力。   2、无缝对接的课程内容。在改版后的100教育免费强化班里,将专攻词汇、语法、长难句、发音、听力读题、阅读定位、口语结构、写作素材等基础性内容。强化班授课内容会和之后的封闭班或一对一课程无缝衔接。比如在强化班讲授的阅读词汇其实就取材于之后封闭班或一对一课程的必讲真题,这些词汇都是经过长期大量的学员调查和大数据统计而总结出的各种分数段学员必须掌握、而且近期考试最容易出现的高频考点词和高频难词。   3.个性化效果至上的授课方式。之前的强化班主要是网络直播的单一上课方式,其实和线下大班差不多。 改版后的强化班将采取翻转课堂的模式,结合直播、录播、在线练习、在线作业评改、在线分组答疑等授课手段,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效果。学员先在直播环节接受规划指导,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之前直播环节的指导在录播环节学习知识点切片,然后通过在线练习和作业确认学习效果,最后在分组答疑环节解决个性化问题。每一位学员在上完一期班后,还会收到一个完整详细的报告, 包含其在强化班学习的所有轨迹记录、测评分析,存在问题以及给他制定的个性化备考建议。   那么,什么是封闭班和一对一课程核心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呢? 据100教育留学负责人郑仁强介绍,简单来说,个性化学习系统就是通过直播、录播、作业等环节设置的各种问题测试结果,为不同情况的学员推荐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比如,一个想一个月内从5分到6分的学员被推荐做的真题同一个想3个月从6分到7.5分的学员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近期打算考试的学员同3个月后考试的学员要重点学习的知识点也是不同的。一个学员被推荐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备考计划会随着考试趋势的变化、学员个体的基础、目标分数、备考时间、甚至学员的性格和学习习惯而改变。   个性化学习系统是基于这些变量的大数据分析而研发的。就像下双陆棋一样,因为学生对每道测试题或知识点的反应不同,每个人前进的路线也就相应发生变化。有的人可能需要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很久然后一点点拾级而上,有的人则可能直接跨过前3个阶段到第4个阶段。   目前,100教育正在研发这套系统中,面市时间未定。   而收购环球网校之后,100教育会推出职教领域的免费产品----会计师免费强化班,覆盖会计从业、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全系列课程,涉及导学、基础讲解、考点强化、考前串讲等精选内容。   除此之外,100教育负责人刘豫军还表示,K12模块正在紧张研发中,随时可能上线。   来源:36氪  作者:苑伶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3月31日
  • 观点
    SaaS的春天,新时代来了! 浓缩观点 硬盘价格的持续下降,导致了磁带这个存储介质退出历史舞台;智能机价格的下降,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十年后云平台价格的下降,为SaaS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此外,创业潮、企业级软件市场、固有的行业进入壁垒都将有助于SaaS的复兴。 第一次听说“云”的时候还是出自几年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一名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之口。当然,云计算的概念要比这早得多,云计算最早出自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之口,当时是2006年。 但是,直到2010年,云计算依然充满质疑,我们能看到的云计算似乎只存在于IBM、微软、亚马逊、惠普等巨头们的公关文章中,真正能够落地的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要去理解云计算的时候,还需要分“广义”和“狭义”,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真正能够触碰到云计算的时候,还是在SaaS这个概念出现以后。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虽然SaaS是云计算其中的一层应用,但是SaaS的概念曾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存在了若干时间。 到了2013年作为云计算三种不同业务的IaaS、PaaS、SaaS,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IaaS(基础构架即服务,典型代表阿里云)的收入还是占据大头,而PaaS(平台即服务,典型代表Force和GoogleAppEngine)陷入了定位不明确的困境,SaaS(软件即服务,典型代表salesforce.com、多备份)则正处于起步阶段。 还好,SaaS的这个起步阶段即将结束! 2013年年底,亚马逊正式宣布公有云服务AWS(AmazonWebService)通过与宽带资本旗下云基地的战略合作在中国的落地,这件事最大的意义是拉开了各云平台之间打响的价格战。所有商业的改革,价格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这是就像互联网的摩尔定律说指出的那样。 硬盘价格的持续下降,导致了磁带这个存储介质退出历史舞台,变革了存储方式;智能机价格的下降,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十年后云平台价格的下降,为SaaS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以云端数据备份提供商多备份为例,其1G数据云端的成本仅为0.5元人民币。 此外,创业潮、企业级软件市场、固有的行业进入壁垒都将有助于SaaS的复兴。 1、企业级市场的回暖 企业级市场的回暖首先要感谢这一波来得比80年代那一次还要凶猛的创业潮,创业似乎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创业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创业公司为SaaS企业提供了最好的收割机会。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3月—1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69万户,注册资本(金)18.53万亿元。其中,企业323.51万户,同比增长48.76%,注册资本(金)17.07万亿元,同比增长97.09%,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06万户。 此外,在O2O大热的当下,垂直细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服务型的SaaS企业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切入点,纺织、美容美发、建筑等行业SaaS做得风生水起,更个行业间SaaS基于API的合作也越发的紧密和简单。 2、企业级软件应用需求的形成 在国内,作为SaaS产业基础生态的云计算产业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而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概念推动下,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形成。未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有SaaS的身影,从销售自动化方向的CRM、数据管理的云端服务、简洁的商业流程管理、客服系统等。 另一方面,企业软件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软件可以租用,可以按需购买,而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软件不在需要下载,以往的客户端需要解决的事情,一个页面就可以搞定,越来越多的用户和SaaS服务商都在强调安全的问题。软件定义一切,而SaaS定义软件。 3、进入壁垒 其实很好理解,有云就要有服务器,有服务器就要有备案、监管等。SaaS业务无论自是自建服务器还是使用公有云平台,都需要IDC托管服务,对这一块国家有明确的政策监管,国外企业要想在中国境内从事类电信服务,必须要在国内有商业存在,且占股不得超过51%。 所以才会有微软+世纪互联、SAP+中国电信、亚马逊+中云、IBM+首都在线这种奇葩的组合。这事儿知道就可以了,不再细说了。 去年年末,Oracle尴尬的宣称自己是全球第二大SaaS公司,而第一名,正是其一首培养出的竞争对手:Salesforce.com,虽然后者已经早已超出了SaaS的范围,但是SaaS界却任然有他的传说。 Salesforce.com目前的市值超过400亿,相当于Oracle的1/4,年收入50亿,我说的可是美元!SaaS的成功已经获得了巨头们的关注,相信未来,国内一定出现Salesforce.com一样SaaS不再是梦想,耐得住寂寞的SaaS创业者们,收割的时代即将到来。   来源:钛媒体   作者:又木呈禾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3月31日
  • 观点
    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新一轮革命,如何浴火重生 传统ISV和SI在企业移动化和企业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下异常焦虑,现有的B/S架构产品移动化的过程缓慢且充满失败风险,创新的产品又不得其法而迟迟无法商业化。 行业变化更是眼花缭乱,当正在艰难的组建iOS与Android的开发团队准备开发App的时候,微信又扰乱了向移动转型的步伐,盲目的重复投入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中国企业软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惨痛失败的戏码、这一幕幕在不同的传统公司不停的重复上演。   传统ISV和SI失败的三个原因 1、移动开发团队组建步履维艰 想做移动App开发,传统ISV或SI面临团队重组的压力,因为既有团队的知识水平和项目管理方式与App的开发需求格格不入。传统软件和企业信息化系统90%以上以B/S架构为基础,现有团队的知识结构以Java、PHP和HTML5等传统网页技术为主,不具备App开发的能力,转型成本巨大。   而重新组建做App开发的iOS与Android工程团队存在“人难招”和“成本高”的问题!更何况移动App分平台开发的特性对开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差的情况是这些企业勉强组建的移动开发团队刚运作起来,稍有经验的团队成员面对各种互联网公司的诱惑而纷纷跳槽,因为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文化以及待遇都更具吸引力。   缺人-缺能在移动转型中干出成绩的人,成了令大中小ISV和SI管理者头疼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既有团队吐故纳新,逐步“能做”直至“做好”移动转型是传统企业软件领域平滑转型的关键。裹足不前或者大破大立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2、Web时代的成功经验是移动时代的负资产 面向移动时代很多新组建的垂直领域软件公司并没有老的B/S架构的束缚,但是通常这些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还是以传统ISV和SI时代的骨干为基础,这些人有经验、懂市场,在创新的企业移动化和互联网化方向上想一展身手。但是很多时候B/S架构时代经验成了负担、甚至负资产。   HTML5的兴起给了一些传统ISV团队做移动的能力,刚好也可以复用一些B/S架构的经验,但是正是经验害了这些创新业务。众多的企业软件公司在移动创新实践上,先基于HTML5开发个手机网站,然后外面加一个native的App外壳,实际上等于写了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再把基于Web的手机网站嵌套在里面。   尽管这种延续传统Web时代经验的做法带来了业务更新的便利性,但是与此同时彻底牺牲了移动背景下的“优质用户体验”“丰富的设备功能”“高效的通讯能力”等等SOLOMO(Social Local Mobile)相关特性。Web套壳的App,永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APP更谈不上创新的移动App。   目前国内融资顺利的数个SaaS领域创新公司无不是在创新上充足的发挥了移动特性,而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包装概念假装做业务。   所以经验是把双刃剑,能够延续价值同时也抹杀着创新能力。传统ISV在移动转型上这种表现尤为突出,经验特别是技术经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移动创新的负资产。   3、“搬家式”的移动化思路是彻底的错误 新一轮的企业软件领域革命是以“云+端”架构为技术基础的,而业务革新以“O2O”为最突出的代表。“创新”贯穿着企业互联网化的整个脉络,有很多企业在移动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创新,但是企业移动化只是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中间状态,绝对不能当成最终目的。   比如我们不能说“屈臣氏做了App,就算在O2O的大环境下完成了向互联网过度,如果不做模式创新和彻底的互联网化改造,做了App的屈臣氏还是我们熟悉的商场中的那个屈臣氏。”   对于传统的企业软件领域更是如此,固有PC端的软件不能因为可以在移动端使用就说搬家式的移动化就是企业互联网化创新的全部,反而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做法会影响真正的创新。   纵观今天互联网的格局(因为移动已经成为互联网接下来10年最重要的载体,因此不再区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过去10年曾经风光的网站被大量的留在PC时代,例如人人、豆瓣甚至QQ、新浪和网易,取而代之的是陌陌、微信、Zarker、我叫MT等等移动创新业务。   因此无论是我们今天说的狭义的互联网抑或是企业软件或传统企业,真正互联网化的未来就是基于创新的技术、产品以及创新的模式,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搬家式”的移动化思路,很多人很多企业还是盲目跟风,没有分清楚业务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到底是“企业移动化”还是“企业互联网化”,本质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互联网化革命到达爆发点 “去IOE”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软件领域公认的趋势,逐渐变成潮流。但“去IOE”只是一种表现,根源来自“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需求。企业互联网化,不仅需要“互联网的思路”、“互联网的人才”,更需要“互联网的技术”。   而互联网公司是很少使用或者几乎不用IOE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技术产品的。同样,传统企业软件市场,向互联网迈进的过程中,必须拥抱互联网的技术,这就加速了“去IOE”的步伐。   传统的ISV和SI接下来面临的转型困境不是一时的,而是“非生即死”的转折。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对“云+端”“云端一体”的迫切需求,让传统ISV和SI不知所措。   如果传统ISV以及SI不能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尽快掌握移动开发的能力,那么剩下的价值就只是维护好既有B/S架构的企业软件产品,保障客户既有业务的安全。而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变革,打开新市场的机会则留给了众多后来者和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公司。   但是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批帮助传统ISV和SI向互联网领域转型的公司,赋予他们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市场的能力,例如像SDN领域的云杉科技这种销售云平台产品的公司,帮助传统IDC从主机转向云服务市场。   再比如众多的B2D面向开发者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如个推、七牛、云之讯、ping++等,将某个领域核心的互联网能力以服务的形式开放,帮助简化企业互联网App的开发难度。还有像APICloud云端一体的移动应用平台,赋予众多掌握网页技能的工程师快速开发高品质App的能力,让传统ISV和SI顺利实现技术和业务转型。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哪怕是在中国。   在国外,企业软件市场的变革更是彻底,虽然前不久疯传的Oracle以440亿美金收购Salesforce是个谣传,但是从侧面都能体会传统ISV和SI对企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寒意,云服务的率先崛起带动了一大批创新型公司快速杀入企业互联网化市场,成就了众多创业者。   而国内,这一趋势刚刚引爆,接下来市场看到的将是“大量的死亡和大量的新生”。   那你,传统ISV和SI的朋友,你会是重生的那一个么?     (本文系作者@Sean.liu   出处:钛媒体   文章链接:http://www.tmtpost.com/218633.html)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观点
    2015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