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
大势不可逆,伪SaaS成了传统软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拜伦斯 来源:猎云网
注: 在企业级服务成为当下资本新热土之下,围绕saas服务涌现大量项目,在蜂拥而上比拼口号的厮杀时,还需沉下静思,哪些是伪需求伪服务,市场的真正需求。以下为长期关注研究企业软件、企业SaaS服务的拜伦斯投稿:
中国有句老话叫,“顺势而为”。历史告诉我们,所有与趋势的对抗终究只是枉然。
外贸软件行业也是如此。
在与代表SaaS趋势的后起之秀的对抗中,那些传统外贸软件公司不仅没占到一丝便宜,反而成了“朝三暮四”的形象代言人。
我们不可否认,传统外贸软件公司曾经也是这个行业的推动者。然而手机巨人诺基亚都已轰然倒下,何况产品生命周期更短的软件行业。产品陈旧、模式老化,除了“我资历更老”外,他们真的已经拿不出任何可以和朝气蓬勃的SaaS公司来比拼的资本。
于是,唯有“变”。
“我们免费啦”,“新用户免费使用一年”,“**与阿里云强强联合”……那些昨天还在鼓吹自建服务器更安全,一分价格一分质量的传统外贸软件公司,一夜之间纷纷成了saas模式的“拥护者”。
其实,与其说是拥护,不如说他们是真的害怕了,这些久经商场的老板们,不会不知道趋势的不可逆。放不下的唯有“利益”,从传统软件模式过渡到真正的saas软件,这其中需要割舍的“利益”是巨大的。他们一直在采用拖延战术,在不变或者微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延续更多销售合同。
所以,多家传统外贸软件公司突然向SaaS示好的背后,会不会只是一种变相拖延的战术呢?
在某家老牌外贸软件公司的内部动员邮件中提到:时代变了,今后要遵循互联网模式,要免费;先免费一年,等积累了用户量之后就不愁赚钱,当务之急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这样“血战到底”的宣扬固然“可歌可泣”。但是要把免费就等同于互联网思维,是完全没有理解互联网的真谛。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体制上的变革,是由内而外的。免费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就像saas产品的本质是“轻和快”,快速的产品迭代周期,没有任何升级成本,从而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所以云计算是必然的选择。
回头再看看如今转型的传统外贸软件公司,不得不说只是一种“伪SaaS”。他们选择仍需要单独维护升级的私有云服务器,因此无法做到产品的快速迭代。相反,这只不过是继续销售过时产品的延续而已。另外,所谓的一年免费,完全免费,也只是销售模式上变换。换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软件公司,只不过披上了一层“伪SaaS”的新装。
风水轮流转,在商业上新的模式代替旧的模式,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作为传统软件公司,既然知道saas趋势的不可逆,为何不像四十岁的老鹰一样,狠下心磨去旧喙,扯下羽毛和指甲来一次蜕变和重生呢?相反,如果一方面舍不得彻底割舍眼下的利益,一方面又眼红SaaS公司的成果,不伦不类的转型只会是最后的挣扎。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saas
SaaS界最具“钱途”独角兽Slack的中国小伙伴在哪里?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美国资本市场那些“有钱任性”的人都在高度关注SaaS领域和这个亿万量级的市场,而Slack则是他们公认的最有“钱途”的未来之星!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Apple、Microsoft或者Google。那么,中国的把Slack在哪里?为什么还没有爆发?
把Slack称之为SaaS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只独角兽,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这只SaaS界的独角兽,正在以令人乍舌的速度成长。
1、2014年2月正式推出,首日就有超过8000家公司注册;
2、随后不到一月,以2.5亿美元的估值完成4275万美元的融资;
3、同年10月末,融资1.2亿美元,估值高达11.2亿美元,正式成为独角兽俱乐部成员;
4、2015年4月17日,Slack正式宣布以28亿美元的估值,在新一轮的融资中获得1.6亿美元投资。
再来看看Slack背后的“金主”们:DigitalSkyTechnologies、HorizonsVentures、InstitutionalVenturePartners、SparkCapitalGrowth、AccelPartners、AndreessenHorowitz、GoogleVentures、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Social+CapitalPartnership等等,除了大牌,就是更大牌。更重要的是,之前所有的投资者都参与了近期针对Slack的融资!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资本市场那些“有钱任性”的人都在高度关注SaaS领域和这个亿万量级的市场,而Slack则是他们公认的最有“钱途”的未来之星!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Apple、Microsoft或者Google。
那么,Slack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Slack的自我定位是“邮件杀手”,希望解决邮箱常被塞爆而又会忽略重要邮件的问题,将沟通方式聚集到一个平台,邮件、IM、短信、类似Yammer的工具、企业内网和Wiki等都能在Slack找到,完成“企业级IM+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此外,Slack也整合了Twitter、Zendesk、Crashlytics和Heroku等服务,将它们的通知提醒、Bug追踪等数据融入到公司内的信息流中。
国内是否有模式一样或相似的公司?笔者就在这里为各位盘点一下国内SaaS领域的几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并与Slack做一个简单对比。
Teambition与Worktile属于团队协作工具,以任务为核心将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主战场在Web端。可监测项目实时进度、各子项目完成情况、每个成员具体的工作内容等,当出现任务超时等意外情况时,可找到问题出现的地方及相关负责人,并以组建临时小组的方式进行在线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纷享销客与销售易属于销售人员管理工具,主要为企业解决销售人员大部分时间不在公司办公的问题,主战场在手机端,通过地理位置管理、客户资料管理等方式,对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同时加强其与公司内部的即时沟通能力。
imo班聊属于企业级沟通协同平台,为企业提供员工工作的统一入口,实现了PC手机一体化。提供“企业级IM+任务协作+SaaSOA+统一搜索”的产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imo完成单点登录、一站式工作平台入口,移动/桌面一体化,公有云+私有云。同时,企业无需进行专门部署及维护,下载并注册即可使用。
Teambition、worktile、销售易和纷享销客属于工具型软件,imo班聊和Slack属于平台型软件。可见,与Slack模式最接近的是imo班聊,两款产品的差异之处在于Slack在办公应用之外还集成了Fackbook、Twitter等社交应用;而imo班聊是一款无娱乐的纯办公产品,移动端与PC端已经打通,并且拥有较好的跨屏办公体验。另外,如果说Slack做的是“沟通+协同”,那么imo做的就是“沟通+协同+X”,这个X连接的是更加广阔的服务市场,比如商旅机票、酒店预订、订餐、叫车……等等。
综上,无论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国内都有与Slack非常接近的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企业,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像Slack一样爆发呢?
B端市场从来就不如C端惹人关注。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在国内,无论是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面向B端的产品从来都不像面向C端的产品那样容易引起用户的尖叫与自发传播。比如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的就是纯B端的业务,但是真正让阿里巴巴红遍大江南北的是后来才有的“亲”、“双11”、“剁手党”等等背后的淘宝、天猫、支付宝。晒账单的朋友圈消息你可能已经见的烦了,但是你见过晒公司业务(当然这里是指非保密的)的吗?当一个产品缺乏用户自发传播的基因的时候就难以得到足够的曝光度,大部分投资人看到它以及和它相关的信息的机会就相对少很多,当然真正去研究的就更少了。
市场环境发展滞后于美国。众所周知,美国的B端市场一直领先于国内,除了互联网出现的时间不一样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B端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设施,比如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度,还有就是大多数用户(也就是公司员工)的习惯的养成,缺一不可。比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几款基于移动端的产品,试想一下如果智能手机的普及度不够高,那么产品再好也不会有市场。再比如,如果一家企业从来没有用过OA、IM、ERP等办公软件,甚至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打算使用,那么对于服务于B端市场的企业来讲,发展壮大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笔者认为以上两点可能是导致到目前为止国内SaaS界没有独角兽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好在最近几年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加之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国内的SaaS界开始逐渐受到投资界及媒体界的关注,并且目前已经有几家企业拿到了不同额度的投资。换句话说,SaaS界的寒冬已经过去了,开始变得“热”起来了。随着大量资本的不断注入,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服务于B端的企业就要开始拼自己的“硬实力”了,产品、团队、商业模式等等,都将成为能否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无论如何,国内SaaS领域出现一只像Slack一样的独角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问题来了:Who & When?毕竟,没有投资人甘心错过下一个百度、腾讯或者阿里巴巴。
(本文作者庐陵子村,微信公众号:书客,ID:shukewenzhai,独家首发钛媒体。)
-
saas
SaaS界的下一匹独角兽:为HR包办杂活的Zenefits
Zenefits 是一家坐落在旧金山的初创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云 HR 管理工具,简单地说,就是让 HR 杂活更简单便捷,包括员工的入职和离职手续办理,工资和福利发放,保险和退休基金办理,缴税缴费,专利追踪等等。
据 Crunchbase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3年, Zenefits 先后于2013年6月获21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14年1月获1500万美元 A 轮融资,2014年6月获6650万美元 B 轮融资。在最近两轮融资中,Andreessen Horowitz 都有参与。
和 Uber 一样, Zenefits 在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的管制。据Forbes 报道,在美国犹他州, Zenefits 一度被判定为非法,罪名是不正当返利和诱导用户。罪名的由头是, Zenefits 免费提供保险办理的入口,如果用户通过 Zenefits 办理保险,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 Zenefits 5%的佣金。这样一来,绕过了保险经销商。保险经销商控诉称,由于 Zenefits 是免费软件,这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
幸运的是,两周后,犹他州撤销了禁令。当然,这是后话。
据 TC 爆料, Zenefits 正在寻求新一轮的融资,融资额将介于3亿到5亿美元之间,并一举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几周前,线人称, Zenefits 的估值区间还在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而几周后,估值已攀升至30亿美元至40亿美元。也难怪,同为 SaaS 公司,同由 Andreessen Horowitz 投资,上周,企业内协作软件 Slack 融资1.6亿美元,估值在28亿美元。 Slack 半年内估值翻番, Zenefits 一年内估值增7倍,这两家明星公司的路径如此相似。
Zenefits 是增长速度最快的 SaaS 企业之一。成立不到3年, Zenefits 的本财年的总营收有望逼近1亿美元,GAAP 营收超5000万美元。不过,营收增长的同时, Zenefits 的开支也很大,本财年的总支出有可能超过1亿美元,入不敷出。截至2014年底, Zenefits 员工数约为500人。今年,这一数字可能翻两番,扩招的员工将主要在销售和营销领域。
TC 称,新一轮融资将由一部分来自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典型风险隔离机制)。此前据WSJ报道,在硅谷,SPV这种投融资形式近年来明显升温。
考虑到 Zenefits 的烧钱速度,即便这一轮融资额十分可观,在不太遥远的将来, Zenefits 还将再次融资。
来源:36氪 作者:胡卷卷
-
saas
差旅费用是企业大头支出,宝库在线希望能用SaaS方式来帮企业做好管理
据统计,2013年中国企业每年花在差旅上的费用超过两千亿,占全球四分之一,2016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差旅市场。而差旅成本也是中国企业非生产材料采购环节支出最大的一块。但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进行流程管理的优化,以及根据数据报表即时对下一阶段做调整,所以在差旅出行上造成一定浪费,而这正是差旅管理SaaS宝库在线想改变的。
作为一个差旅管理SaaS,宝库在线有以下三个功能点:
1. 前端管理。差旅的流程一般很长,从事前员工的申请、公司的审批,到事中的采购、出行,以及事后的报销结算,通常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同时由于企业OA不外连,所以很容易造成管理和采购环节脱节,因此宝库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环节都统一在了一个SaaS平台下,节省行政人员与员工沟通的时间,优化整体效率;
2. TShop采购平台,即供企业采购的后端。由于宝库此前为多家航空公司开发内部管理系统,所以这里可以做到和国航、海航等航空公司系统直连,让企业直接批量向航空公司进行采购。当然,还有很多企业原本便有自己固定合作的供应商,所以这里宝库也可以帮助企业接入机票代理商,进行机票预订。而除了票务外,宝库也可以提供住宿预订等其他差旅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宝库在线在筛选供应商时,会将其合规性作为首要考虑标准,虽然有的票代公司价格更优惠,但会因为其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企业最终面临退票等方面的财务损失,所以这个环节保证供应商的合规性会在价格因素之前作为更重要的考虑指标。
3. 深度数据报告。每一次差旅的背后,都有值得总结的数据,宝库就想把企业在差旅上支出的费用做个统计以及对比,来告诉企业哪些方面是还可以优化的。比如说,有很多企业会认为低价票因为无法退票,所以反而会造成损失,因此长期定高价票,但事实上,宝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果企业买价格适中的票,一年可以节省200万,而其仅需要为退票支出5万的成本,如此一来企业便可以根据事后的数据总结看出自己可以优化的方向。
而上面所说的这种方式,仅为数据后置的方式,如果未来数据量大了之后,宝库有可能做到数据前置,在企业采购前就给其合理建议,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告知供应商如何制定自己的价格体系是合理的。
目前,宝库在线的服务对象都是大中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每年的采购量大、和人员的沟通成本高、流程复杂,所以会更需要这类差旅管理的SaaS辅助。但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并不需要庞大的系统功能,所以宝库在线很快也会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让员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订票,同时也能让企业老板透明地了解公司差旅支出状况。
盈利模式上,宝库在线目前是按SaaS的收费方式(即流量付费)来进行营收,而如果企业内部有对接OA、ERP等需求,宝库还会提供增值服务。至于未来,宝库在线还希望可以融进更多目的地的产品,当有用户通过宝库出差之后,他们在目的地进行的一些活动、甚至是在当地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在宝库上来预订购买。
至于差旅管理SaaS的难点,宝库在线创始人王雪松说,还是中国企业对SaaS的接受程度吧,当然目前来看已经有不少企业乃至央企都已经有此意识了。而和航空公司系统直连的准入资质则是其他公司的一个进入门槛。
此前宝库在线已经获得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宽带资本和亚信联创。值得一提的是,和宝库相似的国外公司Concur,在去年9月以83亿美元被SAP收购。
来源:36氪 作者:苑伶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saas
SaaS的春天,新时代来了!
浓缩观点
硬盘价格的持续下降,导致了磁带这个存储介质退出历史舞台;智能机价格的下降,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十年后云平台价格的下降,为SaaS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此外,创业潮、企业级软件市场、固有的行业进入壁垒都将有助于SaaS的复兴。
第一次听说“云”的时候还是出自几年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一名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之口。当然,云计算的概念要比这早得多,云计算最早出自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之口,当时是2006年。
但是,直到2010年,云计算依然充满质疑,我们能看到的云计算似乎只存在于IBM、微软、亚马逊、惠普等巨头们的公关文章中,真正能够落地的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要去理解云计算的时候,还需要分“广义”和“狭义”,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真正能够触碰到云计算的时候,还是在SaaS这个概念出现以后。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虽然SaaS是云计算其中的一层应用,但是SaaS的概念曾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存在了若干时间。
到了2013年作为云计算三种不同业务的IaaS、PaaS、SaaS,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IaaS(基础构架即服务,典型代表阿里云)的收入还是占据大头,而PaaS(平台即服务,典型代表Force和GoogleAppEngine)陷入了定位不明确的困境,SaaS(软件即服务,典型代表salesforce.com、多备份)则正处于起步阶段。
还好,SaaS的这个起步阶段即将结束!
2013年年底,亚马逊正式宣布公有云服务AWS(AmazonWebService)通过与宽带资本旗下云基地的战略合作在中国的落地,这件事最大的意义是拉开了各云平台之间打响的价格战。所有商业的改革,价格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这是就像互联网的摩尔定律说指出的那样。
硬盘价格的持续下降,导致了磁带这个存储介质退出历史舞台,变革了存储方式;智能机价格的下降,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十年后云平台价格的下降,为SaaS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以云端数据备份提供商多备份为例,其1G数据云端的成本仅为0.5元人民币。
此外,创业潮、企业级软件市场、固有的行业进入壁垒都将有助于SaaS的复兴。
1、企业级市场的回暖
企业级市场的回暖首先要感谢这一波来得比80年代那一次还要凶猛的创业潮,创业似乎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创业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创业公司为SaaS企业提供了最好的收割机会。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3月—1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69万户,注册资本(金)18.53万亿元。其中,企业323.51万户,同比增长48.76%,注册资本(金)17.07万亿元,同比增长97.09%,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06万户。
此外,在O2O大热的当下,垂直细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服务型的SaaS企业提供了更快、更准确的切入点,纺织、美容美发、建筑等行业SaaS做得风生水起,更个行业间SaaS基于API的合作也越发的紧密和简单。
2、企业级软件应用需求的形成
在国内,作为SaaS产业基础生态的云计算产业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而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概念推动下,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形成。未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有SaaS的身影,从销售自动化方向的CRM、数据管理的云端服务、简洁的商业流程管理、客服系统等。
另一方面,企业软件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软件可以租用,可以按需购买,而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软件不在需要下载,以往的客户端需要解决的事情,一个页面就可以搞定,越来越多的用户和SaaS服务商都在强调安全的问题。软件定义一切,而SaaS定义软件。
3、进入壁垒
其实很好理解,有云就要有服务器,有服务器就要有备案、监管等。SaaS业务无论自是自建服务器还是使用公有云平台,都需要IDC托管服务,对这一块国家有明确的政策监管,国外企业要想在中国境内从事类电信服务,必须要在国内有商业存在,且占股不得超过51%。
所以才会有微软+世纪互联、SAP+中国电信、亚马逊+中云、IBM+首都在线这种奇葩的组合。这事儿知道就可以了,不再细说了。
去年年末,Oracle尴尬的宣称自己是全球第二大SaaS公司,而第一名,正是其一首培养出的竞争对手:Salesforce.com,虽然后者已经早已超出了SaaS的范围,但是SaaS界却任然有他的传说。
Salesforce.com目前的市值超过400亿,相当于Oracle的1/4,年收入50亿,我说的可是美元!SaaS的成功已经获得了巨头们的关注,相信未来,国内一定出现Salesforce.com一样SaaS不再是梦想,耐得住寂寞的SaaS创业者们,收割的时代即将到来。
来源:钛媒体 作者:又木呈禾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saas
纷享科技:C轮5000万美元的4个融资逻辑
浓缩观点
如果以C轮融资5000万美元来看,成立于2011年12月,至今仅三年,纷享销客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估值提升了4倍。伴随融资,纷享主要布局研发和销售。
“企业社交软件SaaS公司分为2个主流派,一是功能派,以管理或销售为主的CRM软件。二是连接派,底层架构是企业通讯,在通讯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的协同、管理,连接一切。”这是纷享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旭的观点,纷享科技所推出的企业社交软件——纷享销客正是走了连接派路子。去年7月,这家创业企业刚刚宣布了B轮千万美元融资,不到半年,再次公布了C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
C轮投资由DCM领投,A轮投资机构IDG资本、B轮领投机构北极光创投继续保持跟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近年来中国移动办公领域创业公司最大的一笔融资。在DCM投资的40家中国公司中,已有11家成功IPO。伴随C轮融资,纷享首次提出了“工具+平台+生态”的初步构想。团队规模方面也从2014年初的不足50人,扩张到近300余人。
如果以C轮融资5000万美元来看,成立于2011年12月,至今仅三年,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估值提升了4倍。
纷享销客的注册企业用户已经达到7万家,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则保持加速度增长。通邮集团、新浪乐居、速8、德恒门诊等是其标杆用户。代理商增长到100家,销售收入今年内持续保持每3个月翻番的增长速度。
伴随融资,纷享主要布局研发和销售。下一步除了企业销售,纷享要把企业的客户连接起来,再下一步把商家供应链打通;延伸到管理软件的数据分析和BI可视化。纷享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旭对中国企业社交SaaS软件的分析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IM是企业通信软件的核心
企业社交软件的底层核心是即时通信。企业社交兴起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诉求和变化,只有快公司才能在商业中杀出来,这种快体现在四个维度:敏捷研发、管理、生产和决策和服务。一个企业只有将四个维度全部连接在一起,才能实现这种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必须能和客户、上下游产业链连接在一起,让每个员工连接起来,让每一分子与商业生态连接起来。连接是企业能够移动并敏捷起来的根本。企业社交实现了这种连接,提供了一个承载工具和虚拟平台,企业内部连接用实时在线,自然敏捷;外部连接客户靠社交网络、移动CRM。
微信培养了用户的社交习惯,但微信有先天短板,一是公私生活不分,二是所有聊的东西没有记载,没有为企业留存下宝贵的资料。三是没有信息接收机制。管理中强调响应和闭环,否则管理的团队一踏糊涂。
纷享最初的产品架构设计,第一层是通讯,上线Email,第二层是功能,协同、CRM等,其他公司做的这一层,这与微信群一模一样,这对小公司足够了。但与微信不一样的是有业务、文档,在一对一对话时有业务模块功能,在通讯的基础上做业务,更多的竞争对手在做功能,纷享在做通讯,做的更低层,更难。纷享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有第一层。
SaaS公司绝不定制化
投资人是否融资的核心是看企业对趋势的判断,这和企业的实践有关。纷享有2个原则。第一,个性化定制从来都不做,真正聪明的投资人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第二,纷享去年的销售收入3000万,至少是竞争对手的10倍,说明方向是对的。
纷享主要聚焦于服务一年四五百万收入的中等团队用户,这种发展中的企业才需要解决管理和效率的问题,纯粹做小企业无法支撑企业社交软件持续发展。罗旭认为其客户不分类型,主要是销售型企业或者传统企业销售部门,解决销售在外移动却需要随时与公司保持联结的需求,数量可以从20到上千人。纷享坚决不做定制化的原因在于要考虑将来足够多的用户量做开放平台,提供差异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取决于企业用户自身对产品的理解和能力,日志、指令、审批等功能键可以由公司自己完成,也可以第三方完成。
做好企业软件的前提是懂企业懂管理
做传统软件的人一定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组织行为学,再来做软件,而不是单纯思考做某种功能。
组织行为学有几种模式。第一种是金字塔模式,导致组织层级架构,效率低下。第二种是矩阵模式,让横向和纵向团队可以随时协作,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这种模式 。第三种是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模式,资源导向性、资源动态分配行模式。未来还有新的模式a+b模式,前面是传统动态化结构组织,后面是虚拟平台,微信就是一个虚拟平台,99%企业都有微信平台,结构化+虚拟化。
纷享做的就是把c端虚拟化平台做成b端虚拟化平台,再与架构化组织在一起。不是在结构化上直接做功能,而是虚拟化,给企业管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Salesforce走到所有企业社交软件的前面,它的整个平台是一个巨大生态,单个创业者在Salesforce的生态上互相依存,更容易存活。所以Salesforce市值380亿美金,2000亿人民币。
另外,管理软件面临一个文化问题,中国人的思维比较保守,交流相对封闭。国外的软件也要根据中国人的管理素质做改造,ebay在中国不能成功,但马云不断改变商业模式做的阿里巴巴和淘宝却活得很好。其次,老外都喜欢刷信用卡,中国人缺乏信用管理和平台,所以才有支付宝。
传统软件受限“流程”
传统软件构建有2个思路,一种是以流程为核心,涉及到大量权限、审批、员工级别、这是传统做法,需要初始化,需要设置审批层级、审批角色、审批权限,最后变得超级复杂,不可变。
但现实是公司流程、角色经常变化,这导致传统OA用起来很痛苦,如果仅仅是单一的把传统OA搬到云上来,这是做不成的,本质上与时代背离。
在国外,老外的公司只有ERP、 CRM 、Email,并没有OA。这侧面说明邮件里没有组织架构、权限,但同样能做审批,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为驱动。张三要做什么事情,推给李四,李四根据需求推给王五,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王五决定后回个信息转发给财务。这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业务驱动的柔性体系,邮件是最传统的沟通模式,纷享把邮件的模式衍生成一种社会化的社交模式,真正的流程不在软件里在人的脑子里。传统思路不一定会死,始终会有一帮传统观念的老企业和用户用着传统软件。但趋势是要以人和业务为核心颠覆以组织架构为核心,以流程为驱动、以功能为核心的软件模式。(文/ITValue 记者 张宇婷)
【ITValue是中国最大的CIO实名制社区,致力于为信息化建设者、管理者、专家等提供最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共同释放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推动商业与社会进步。ITValue通过为CIO搭建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增加CIO交流,提高CIO决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共谋信息化发展大计。】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saas
2015年关于SaaS趋势的一些分析
来源:微信公众号“SaaS”
// // //
文中分析了SaaS在15年的一些趋势,小编从中挑选了几点和大家讨论一下。
1. 免费的SaaS
软件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免费版本,这意味着软件将迎来更大的用户群体。在巨大用户群体的身上,将会间接产生类似B2C的商业模式。
例子:Quartzy, Zenefits(又是Zenefits,这个公司也快成为buzzword了)
2. 语音的力量
语音会贯穿企业关于客服,培训甚至通讯的一切。语音和文字相比,优势是不需要一个交互界面,而且适用于各种可穿戴设别。(apple watch可是马上就要发布了)
例子:Aircall, Solved,CodeMentor,AirPair,Twilio
3. 垂直细分的SaaS
现在几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细分都有一个专业的软件去服务。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无论是医生,律师,设计师。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一个新的,用户友好的,负担得起的软件来帮助人们去简单高效的管理自己的信息。
例子: Clio, Lightspeed
4. 按需服务
这个已经快被说烂了,Uberization. 这种Uber的模式将会进入食物快递公司(Instacart),清洁公司(Handy)。最终一定会从消费者渗透到企业,也就是大家常常谈到的企业的消费者化 。
例子:ManagedByQ, Uber for business(相信专车业务可能会逐步改变企业传统车队的配置)
5. SaaS移动化
将会有越来越多业务开始于移动端,核心在移动端,甚至都不需要一个桌面端。这极大的方便了员工在任何时间地点方便的沟通和办公。
例子:Slack, ShowPad(国内也有很多协同类和CRM类走在了前面)
6. 融资和上市的提速
过去,SaaS平均上市的时间是7-10年。
从图中我们能看到最短的4年,最长的要14年。
我们熟悉的Salesforce花了6年,WorkDay花了7年,而最近的公司节奏越来越快,Zenefits从建立到2千万美金ARR只花了20个月,预计15年底达到1个亿美金,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T2D3模式么,这意味着Zenefits用不到3年的时间将会走完绝大多数SaaS公司7年走过的路走向IPO。
参考:
1. 文章:https://medium.com/inside-efounders/15-saas-predictions-for-2015-5dfecb0a783c
2. 图片来自:http://www.altosventures.com/2013/12/saas-ipos/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
saas
Zuora:“按需租用”软件经济的获益者 估值已达10亿美元
这是一个所有软件都在走向云端的时代。媒体企业、健康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为消费者提供付费服务,而不仅仅是将实体产品卖给消费者,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的良好关系。
如今的消费者也不再像以前一样购买软件了,而是更喜欢“租用”软件,简单来来说,就是用一个月交一个月的钱。这种软件使用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在这个浪潮中,也许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比Zuora获得了更多的利益。Zuora是一家来自加州的初创企业,他们向企业销售商务软件,并且帮助企业管理软件租用营收。
在硅谷之外,Zuora鲜为人知,但是上周三他们获得了新一轮1.15亿美元的融资,其估值也随之达到了10亿美元。
Index Ventures长期以来都是Zuora的投资方,他们也参与了该公司最新的一论融资,其他参与投资的机构还包括Wellinton、BalckRock和Passport Capital等。
Zuora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Tien Tzuo。在创立Zuora之前,Tzuo曾是Salesforce的第11名员工,负责市场营销和战略制定工作。在创立Zuora的时候,SaaS这种商业模式还处于婴儿期,尚未广泛被人们所认知。在Tzuo选择创业之后,Saleforce的创始人Marc Benioff也成为了他第一批投资人之一。
Tzuo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推广租用型软件,让人们认识到这种软件销售方式的好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软件销售方式可以带来重复营收,用户必须每月缴纳租用费用才能继续使用软件。而租用软件的缺点,就是消费者如果在使用了软件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对软件不满意,他们可以随时取消使用。
但是这同时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对软件做出改进,让企业一直认真倾听用户的需要和反馈。
通用汽车旗下的网络汽车诊断服务安吉星就在使用Zuora的服务。用户在购买了他们的汽车之后,可以按年租用这个服务,使用各种智能服务。
法国能源管理企业Schneider Electric也在去年开始使用Zuora的服务。这是一家年营收达到了267亿美元的大型企业。
对于Tzuo来说,现在这种状况正是他在最初创业时所期望的。和Box、DocuSign、Zendesk和Marketo等企业一样,Zuora最初凭借SaaS获得了成功。事实证明,科技行业需要这样一家企业,但是如果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Zuora必须要让更多人接受这种软件销售方式。
在SaaS市场上,Zuora面对的是一些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甲骨文和SAP等老牌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他们决定进行最近的一轮融资。在本轮融资之后,该公司融资总额已达2.5亿美元。截止到目前,Zuora拥有员工500人,他们计划在明年内将员工人数扩充到750-800人。
Tzuo表示:“如果我们规模足够大,就能够与这些大企业进行竞争。如果我们人手不够多,竞争对手就会将他们的产品卖给我们的潜在客户。”
(via cnbc,译|快鲤鱼)
-
saas
全时收购视高,中国SAAS市场或将引爆
浓缩观点
这桩中国目前最大的SAAS领域的收购,使全时公司将占有中国国内网络会议行业市场80%的份额,极大提升全时在中国SAAS行业的竞争力,也给中国本土SAAS公司和B2B市场投资以信心。
《商业价值》注:2015年3月4日,北京创想空间商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时公司”)宣布以接近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深圳市视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高”)。
全时公司和视高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在线视频会议公司,这次收购不仅是在线视频会议行业的大事,更是中国SAAS行业市场将大规模启动的一个重要信号。
近5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对SAAS行业十分追捧。目前美国总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SAAS公司已经超过10家,而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SAAS公司有近100家,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垂直行业领域里迅速生长。
而这一轮热潮的开端,就始于2007年思科公司32亿美元收购在线视频会议公司WebEx公司,这被认为开创了美国SAAS行业的历史。随后,销售管理软件Salesforce公司的成功又将SAAS模式被迅速发扬光大,随后一大批SAAS公司声名鹊起,如人力资源和财务规划软件提供商Workday、开支管理软件开发商Concur公司、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定制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程序制造商Netsuit、基于云端的文件管理服务Box等等。
SAAS行业的整体市值也正在接近传统软件业,创立于1999年的Salesforce公司几乎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P公司总市值的二分之一,而创立于2005年的workday如今市值达到160多亿美元。
除了资本市场的追逐,软件公司也陆续花大价钱收购SAAS公司,如SAP公司在2014年花费83亿美元收购开支管理软件开发商Concur;Oracle早在2012年时以15 亿美元收购云客户服务提供商 RightNow;微软也在2014年初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云客户服务管理商Parature。早年间SAAS行业跟传统软件业还处于分庭抗礼的局面,如今SAAS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中国,SAAS行业市场还显得非常平静,成功的本土SAAS公司几乎没有。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人均占有率极高,中国B2C市场与美国市场差距并不大,给SAAS行业市场的崛起提供了土壤,资本力量的介入也会推动SAAS市场的发展。
全时公司一直被资本市场视作中国SAAS行业的领军者与先驱,其客户定位是世界500强以及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产品重点是PC端及手机等移动端的应用。而视高公司的定位则是中国中小企业,产品主打会议室使用的视频产品。收购使全时的产品线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延展。在2014年全时还招募了WebEx在中国苏州的研发团队,同时在硅谷也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这桩中国目前最大的SAAS领域的收购,使全时公司将占有中国国内网络会议行业市场80%的份额,极大提升全时在中国SAAS行业的竞争力,也给中国本土SAAS公司和B2B市场投资以信心。
来源:本文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作者:韩洋
-
saas
“40%法则”:SaaS创业的生死基准线
注:本文作者系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科罗拉多博尔德某一集团的常务董事。菲尔德在美国投资了不少软件及互联网公司。最近一次董事会后,他又与各位分享了一条新的法则:“40%法则”——即增长率与利润率之和应为40%。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董事会会议,在会上,我从一个后期投资者那里了解到一些从未听闻的新知识。他说,他的公司常采用40%法则来判断一个软件公司是否运营良好,当然其中也包括软件即服务公司。一般情况下软件即服务公司的常态是——假设总利润为5000万美元——在我的想象中,只有当最大上升率(MRR)达到100万时公司的运营发展才是最完美的。
这位投资人说的40%法则,指的是增长率加上利润率应该等于40%。所以,如果你的增长率为20%,那么照理你的利润应该增加20%。如果增长率为40%,那么利润则无增无减。但是如果增长率达到了50%,则利润非常有可能减少10%。所以如果你能超越40%法则,那你的公司就不得了了。
在软件即服务企业,增长率是非常容易计算的。只要对比一下每个月的MRR的同比增长率,你就可以得到你的营业收益总额,但是记住你在计算MRR的时候也确保在你的通用会计准则账单里没有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数据,尤其是其中还包括了即时服务的收益。所以时不时地检查一遍你的年度增长毛利润是有意义的,不管你是用的是AWS,还是其他的云服务,又或者是直接运行一个数据中心,你都需要保证销售成本和利润增长相协调。
但是利润则是另一番情况,通常利润很难定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利润到底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还是营业收入,是净收入,还是净现金流,又或者只是现金流,或者还是其他的呢?在这里,我打算以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基础,然后在拿其他百分比数据做测试。如果你的公司恰好运行在AWS或者其他云服务上,那么定义利润不会太难而且也相对稳定。但是,如果你在你自己的基础设备上运行的话,你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营业收入和净现金流会和你的净收入以及现金流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存在设备采购、债务融资或者租金等开销。所以,你在使用利润数据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谨慎,应该使用哪个数据,其实取决于你的公司运行性质。
尽管我们知道如果增长过快会导致亏损,但是只要不超过40%这个点,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个较令人满意的增长率。如今,有的人关注MRR增长率,有的人关心ARR(会计收益率)增长率,而有的人会比较在意每个月的同比增长率。另外有些人还会把焦点放在同样奇怪的公认会计准则收入这样的数据上,以期证明增长率。无论你的关注点是什么,你都需要一条基准线。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MRR同比增长率是最容易计算且歧义最小的,但是我不会只看这一个数据,其他的数据测算可以帮助我得到更加真实准确的答案。
我经常听到一些小型软件即服务公司表示,“如果我们放慢增长速度,我们就能马上盈利。”的确,话是没错,但是如果你把增长率放慢到20%,那么你的利润虽然只增长了20%,但是这也说明了你的公司运营良好,很快就会从小型变为中型甚至是大型成功企业。所以,如果你想获得风投公司的融资,那么试试40%法则吧。
来源:猎云网(编译:小白)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