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中,英特尔投资看好哪些投资趋势
我们已经在资本寒冬中了吗?反正,今天于圣地亚哥举行的英特尔投资全球论坛上,英特尔投资总裁毕闻德(Wendell Brooks)说他们以后会投更少的公司,但给予更多的支持。
但如果想知道下一波浪潮在哪里,看一下毕闻德提到的英特尔资本所关注的领域,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参考。英特尔投资是最积极的企业风险投资(Corportae VC,简称CVC)之一: 按照 CB Insights 的数据,英特尔投资和 Google Venture在最近几年于CVC中表现最为活跃。而且,英特尔投资也开始更积极地投资更早期的初创公司。在这次大会上宣布新增投资的12家公司中,有超过4家公司尚在种子轮,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还没到 B 轮。
数据来源于CB Insights
毕闻德说,有四个领域是他们会格外关注的:
和5G相关的无线领域;
能增强云计算能力的领域,例如大数据,更快数据存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的算法;
包括 VR/AR 在内的新人机交互界面;
包括无人机和无人车在内的无人驾驶设备。
这些领域中,毕闻德又 highlight 了英特尔投资在 AR/VR 和无人机生态系统中的布局。
如果结合其它投资机构的数据,你能看到英特尔正在下赌注的这些领域看上去是兵家必争之地:
IoT
按照 CB Insights的数据,从2012年到现在,英特尔投资是在这个领域投资最多的投资机构,投资企业超过40家。紧跟其后的投资机构包括 GE 的投资部门 GE Ventures,硅谷最好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 Andressen Horowitz,高通的投资部门 Qualcomm Venture 和 NEA。
AI
对 AI 领域一直很有胃口的是 Google,在过去三四年间,它收购了 11 家和 AI 有关的公司,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DeepMind Technology。而此前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大动作的 Intel 在今年一口气收购了三家和 AI 相关的企业:Itseez, Nervana Systems 和 Movidius。而苹果也从去年开始加速了对 AI 领域企业的收购。在今年,它今年也收购了三家企业,Emotient、Turi 和 Tuplejump。除并购外,无论是英特尔资本还是 Google Venture 也都投资了大量 AI 创业公司。
数据来源于CB Insights
3.无人机
比英特尔投资更积极投资无人机的是高通和 Google。在2012年时,只有一家无人机公司得到投资,但到2015年,有17家无人机公司得到了投资。
数据来源于CB Insights
4.VR/AR
在这个领域,和英特尔一样进行了大量风险资本投资的的还有Google、高通和 Adnreessen Horowitz。当然,Facebook、Google、HTC 、Valve 和索尼等公司已经将之列为自己最重要业务的一部分了。
5.机器人
在2014年,这个领域获得融资的公司不到10家,而到2015年,有35家初创公司获得融资。除英特尔之外,这个领域非常活跃的机构还有Google、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的ABB,GE,以及富士康。Google Venture 和 英特尔资本还联手投资了生产机器人服务员的公司 Savioke。
关于作者:徐涛 来源:36氪
-
资本寒冬
关于资本“寒冬”
张五常教授在《思考的方法》一文中说,“问题要一针见血”;“问题问得好,答案就往往得了过半”。那么,“资本‘寒冬’是否来了”是个好问题吗?貌似不是。因为不论回答是或否,话题都无法继续深入下去,无法指引进一步的思考。那我们来换个角度问问题。
“寒冬”一语,最初来自几位资本界大佬的言论。很有意思的是,说这番话时还是资本市场正热的时候。到时下,从创业圈和投资圈的直接观感来看,尤其是在互联网圈,投融资活动确实少了,A轮、B轮的估值也普遍降下来了。因此,媒体圈的朋友也惊呼“寒冬”来了。但是,我们也观察到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的资本仍然在涌入股权投资市场。请看以下新闻标题:
全球央行放水2.5万亿美元流动性要买下全世界吗?
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逾2万亿元 呈“井喷式”增长
险资遭遇低利率与资产荒权益资产成重要配置方向
另外,各地相继成立了巨型的市场化的母基金,规模都在百亿级别。这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从资本供给来看,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应该说正是资本的盛夏,而非寒冬。这可以在中后期的PE市场得到印证。但凡有明确的A股上市计划的项目,估值依然畸高(18-20倍市盈率的项目也会被大量人民币基金疯抢);而最近完成或正在进行的C轮以后的互联网项目,估值水平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并未见明显的下降。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么,正确的问题应该是:
在热钱泛滥的当下,为什么中早期互联网项目很难融到钱呢?
我认为有两大原因。
一是退出通道受阻。
如果把风险投资比作一辆车的话,它应当是后轮驱动的越野车。前轮是资本的注入,后轮是资本的退出。如果后轮卡住了,前轮再怎么用力,车也跑不起来。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就好比一辆后轮卡在野外的越野车,任凭前轮如何疯转,就是使不上力。
在美元基金主导国内风险投资的时候,美国股市是VC退出的主要场所。但去年的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导致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危机,去美国上市很困难。但这不是主要的。在人民币基金主导风险投资的这几年,大家本就是以A股市场为预期退出通道的(包括传言中的战新板和降低互联网企业上市门槛)。没想到股灾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企业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互联网和金融双双被列为“脱实向虚”之“虚”的负面典型,从双创鼓励的新兴行业一下子被打入受歧视的另册。战新板和注册制都遥遥无期了。国内的A股发行上市条件本就是为传统企业设置的,并未考虑到互联网和新兴行业的特点。如果按一般的发行条件,并与普通企业一起排队,照现在的发行审核节奏,从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到锁定期后风投退出,至少需要4年时间。而人民币基金的期限平均在5至7年(而美元基金通常有10年以上的期限)。因此,基金只能在企业申报上市前1-3年投进去。这时的企业已经处于发展的中后期了。因此,人民币资金被迫涌入中后期项目,估值水涨船高,而中早期项目少人问津。
二是互联网创业进入了创意枯竭的周期性低谷。
互联网行业的演进也有很强的周期性和节点属性。手机直播和网红经济之后,市场上突然没有了热点,大家普遍感到迷茫,不知道投什么好。虽然有人提出了消费升级和企业级服务,但除了媒体有所呼应外,圈内其实应者寥寥。创业圈创意枯竭,很久没有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了。现在做市场调查已经很容易,AppStore排行榜、FA们项目推介app都是很好的参考源。观察AppStore总榜前150名、社交榜前50名,新上的app很少很少。FA朋友们推荐的项目。至少有90%是me too的项目(我没仔细研究过这些数据,凭观感而得出的大概比率)。
我有一个观点,在中国创新比美国容易,只要模仿美国同行的模式和产品,背靠中国这么大的人群基数,创新就可能有捷径。但是,美国时下热点领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航空航天这类黑科技,没有雄厚的技术储备,是模仿不了的。这也是创意枯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对VC行业而言,行业的变局可能已悄然来临。在监管政策不太有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开展行业自救,创新地开拓退出通道。有两个可能的趋势:
一是接盘基金的兴起,其主要的投资策略就是收购中早期基金的已投资项目。知名品牌的老基金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基于自有的中早期项目投资组合,自行募集接盘基金。而年轻的中小基金就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VC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知名基金管理人集中。
二是双结构基金的兴起。包括人民币和美元双币种基金或平行基金(以A股和海外两类市场为目标退出通道),以及人民币基金借投资于VIE结构的企业而打通海外市场退出通道(这是VIE结构的魅力,既可吸纳美元投资,又可接受人民币投资)。能创造性地解决双结构问题的中国律师将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他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多。令人欣慰的是,中概股的美股市场正在复苏。
对创业圈的朋友而言,除了降低估值预期以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项目。如果属于me too的项目,要坚决停下来,保存手中的子弹,寻找新的创业方向。在这样的时节,烧钱买流量的玩法已经不灵了,切不可再指望用投资人的钱去买市场份额。互联网创业会回归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即免费或低成本获取流量,并以大的流量基数来变现。流量获取能力应当是创业团队的核心能力。产品经理和个人站长老司机的创业项目将大受追捧。接下来会是产品经理创业的黄金时代。
圈内人用各种维度来框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有的人说移动互联网已进入了下半场,有的说接下来将是智能互联时代,这些都是出自技术的视角。我更愿意用互联网人群的代际更替来描述创业创新的下一个篇章,其实互联网发展的代际特征比技术特征更为明显。新的热点必定出现以95后、00后的新世代为用户人群的产品领域。潮落潮起,互联网创新将永不停歇。大家一起加油。
来源:36氪,作者:chrisj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3794.html
-
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从来都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编者按:本文由混沌研习社(ID:dfscx2014)首发,如转载请联系混沌研习社。混沌研习社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把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请到混沌研习社来讲课,为创业公司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
高翔说,很多创业者觉得,失败是因为资本寒冬。但是寒冬每三到五年来一次,寒冬过后都会出现大批的优秀公司,所以寒冬从来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那么原因在哪里?他梳理了自己投过的曾经陷入困难期的所有公司,总结了让他们陷入困境的五大原因。
演讲者|高翔(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
大家好,我是高翔,来自高榕资本。我2002年大学毕业加入IDG资本,2013年开始自己创业做高榕资本,很有幸参与了整个中国互联网从最开始到现在的十几年。
今天和大家分享两个内容:
第一部分,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在我投过的项目中,创业团队犯过的一些错误,以及可能化解的思路或者方法,帮助大家在创业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第二部分,从投资人角度谈谈创业者做融资时可能碰到的若干问题,比如如何和投资人打交道这些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的事情。
寒冬从来不是创业失败的原因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讲,经济寒冬往往也是未来的机会所在。
最近媒体每次提到寒冬都是非常负面的报道,老是把寒冬跟创业失败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样的舆论对创业者有误导,让很多创业者觉得,如果没有寒冬我就不会失败。
寒冬从来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创业寒冬通常每三到五年一次,一般随着资本热潮的消退而到来。比如2008年视频网站寒冬,对应的是2005年到2007年,资本对视频网站的追捧;2011年到2012年的电商寒冬,对应的是2009年到2011年的电商热潮。
寒冬过后会是什么情况?视频寒冬过去之后的两三年,在2011年前后,土豆、优酷、乐视分别上市,行业内出现很多并购。电商寒冬之后两年,在2014年上半年,聚美、京东上市。所以寒冬过后必然会有一个收获期。
事实上,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讲,经济寒冬往往也是未来的机会所在。因为和你一起面临寒冬困难的还有很多行业巨头,只有当行业巨头遇到困难的时候,市场才会转而选择效率更高的创新公司。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带来了电商的繁荣。
所以,资本寒冬从来都不是创业失败的原因。那么什么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团队自身的缺陷才是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创业团队常犯的五个错误,以及对应的化解思路有哪些?
为了做这次演讲,我把自己投过的曾经陷入困难期的公司列了一遍,仔细思考了它们陷入困难的原因,选了五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现象和大家分享。
NO.1 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转向“更大”或者“更正确”的事情
2007年的时候我投过一个类似Facebook的社交网站,这家公司非常擅长社交类小游戏,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南方学校基本占领了。
大概三四个月以后,他们来找我,给我详细讲了Facebook的发展过程:你看,Facebook经历过一次高速增长以后,后面大概有半年的增长瓶颈期。再一次增长是什么时候呢?他们推出Facebook开放平台的时候。所以我们要成为Facebook这样的网站,也必须做开放平台。
我想想也对,就干吧。于是公司的主力就放到了开放平台开发这个项目组上。但事实是半年以后,开放平台并没有研发出来。开放平台是件非常难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当时这个团队的能力,虽然他们为了做开放平台,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毕竟是小公司,能获取的资源很少。并且在同一时间,人人网却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基本上把所有的渠道都占领了。
上面这个案例,简单来讲就是五个字“力所不能及”。创业者一定要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最强的能力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在行业里把它做到最强?
当你最强的能力还能够让公司再快速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改变你的节奏和策略。只有当你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了,让你觉得成长吃力的时候,才应该去寻找新的方向。
NO.2 只有大的目标,没有具体的分解
我之前投过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有一年给我发了一个有10页长的年度计划,讲明年要推出一个重要的新产品,里面全是团队、产品、市场、推广相关的通用描述,通篇没有数字,只在最后一页写了一个大的目标:新产品计划在二季度推出,全年计划做500万用户,日活5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什么什么。
第二年显然也是没有做到的,但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总结了一下原因,由于市场、团队、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个年度计划没有完成。然后今年我们要做这样的改进,准备年底做到1000万用户,还是只有一个大的目标,没有分解......第三年,他们已不需要再做年度计划了。
这个案例是个非常极端的案例,因为这个情况其实在很多创业团队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为什么要把一个大的目标做分解?
一是重新思考的过程,自己过一遍流程,才会发现很多问题。
二是做好分工,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目标分解的团队执行力和不做目标分解的团队执行力,是千差万别的。
三是事后总结的依据,只有分解了的目标才具备总结的价值。
NO.3 只关注用户不关注财务
在座的每一个创业者都可以想一下,你们公司的现金余额是多少,你每个月花多少钱,你的用户增长和成本是什么关系。
我见每个创业者都会问他这个问题,从我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60%以上的创业者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当然完全不知道答案的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说,你等一下,我问一下我的财务。
创业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至少9个月的现金储备,而且你在这个时间点上,你一定要去想,如果扣掉六个月,我只有三个月钱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另外我建议所有创业公司都要定期去做“寒冬生存测试”:当你减少市场投入的时候,你还有没有活跃用户的增加?当你完全不做市场投入的时候,你还有没有活跃用户?
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检验自己是不是活在烧钱模式下,一旦你的公司处在烧钱模式,寒冬到来时你会非常危险,因为很难再有新的资金进来。
NO.4 速度太慢
第四种现象叫做速度太慢。导致速度太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执行力不够。在速度太慢的环境下,有两种情况是要避免的:一种叫完美主义,永远处在测试版。第二种叫过渡依赖外部资源,导致时间不可控。
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测试自己的进度:找一个投资人的朋友,每个月给他发一个消息,讲讲自己的最新进展,看看他什么反应。如果他不回答,或者回复两个笑脸,基本上说明你的进度有点慢,因为投资人时间很宝贵,感觉你没什么进展,基本上不会多聊。如果他跟你很多互动,说明你的进展还是不错的。
NO.5 闭门造车,拒绝交流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高质量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公司战略转型的时候。
之前遇到过一个面临转型的公司,我们前面花了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办,但是迟迟没有结论,当时公司账上就剩下三四个月的钱了,面临很大的一个困难。
最后我们就把当时我们投过的其他公司CEO召集起来,和他一起头脑风暴,那次交流确实非常有效果,把我们很多之前纠结很久,想不通的问题都想通了,所以他们转型非常成功,从亏损的公司到第二年的三千万营收。
而且今天的创业越来越难单打独斗,十年前你创业是单打独斗还OK的,因为在那个年代,输赢完全是以产品的好坏来决定,因为是用户说了算。
但是今天其实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平台,阿里系也好,腾讯系也好,当别人用这个资源平台,而你是一个人,你的竞争难度就一定会加大。
和投资人谈估值
先高后低不如先低后高,Play Game是个危险的做法。
第二块,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和大家谈谈创业者融资时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觉得被问得比较多的,就是创业企业如何和投资人谈估值的问题。基本上一个公司的估值大致由这四个方面决定。
财务表现
比较直接的,就是我们通常讲的PE(净利润倍数)有多少倍,PS(销售收入倍数)有多少倍。
一般有净利润的公司都会用PE来做这个判断,通常比如说国内的上市公司去收购企业的时候,会接受的PE基本上在15倍左右。国内公司去上市的时候,证监会要求PE一般在20倍左右。所以基金在接受公司估值的时候,根据市场热度,大部分PE从10倍到25倍不等。
第二种根据PS(销售收入)估值,适用于还没有产生利润的公司,根据不同情况,PS通常从1倍到10倍之间都会有。
市场潜力和市场热度
市场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潜力,比如未来可能做到100亿美金的市场和10亿美金的市场,投资人在估值考虑的时候就会不同。
二是市场热度,比如O2O在2014年很热,很多公司的估值看了就觉得离谱,但是还是能融到钱。所以顺势而为,做市场比较热的方向,你的融资是相对容易的。
团队
第一次创业的团队,比如刚毕业的学生,你可能都没有见过超过100万的钱,这种情况我是不太敢给你1000万美金的。如果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管,曾经管理过几千万美金,这种情况我们会放心给更多的钱。
融资阶段
天使期,A轮、B轮、C轮,还有PE轮。越前期,估值越小。
还有一个方面其实是创业者会经常考虑,但和企业的真正估值没有关系的。比如创业者要融1000万美金,但是只愿意给10%的股份,所以他必须要一个亿的估值。如果你的价格投资人并不接受,那么创业者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创业计划。
在估值的时候有几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大家不要犯常识性错误。
1、商业计划书里写天价。
商业计划书是一个让投资人愿意跟你见面的材料。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看完前面觉得有点兴趣想谈一谈,这个时候你弄个天价,跟我的心理预期差太远,有可能连见面机会都没有。
2、先高后低不如先低后高。
大家总觉得先开个高价,让投资人慢慢还呗。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是,本来有5个投资人对你感兴趣,但是因为你的高价,可能减少了3个人,最后就剩2个人。5个人对你感兴趣和2个人对你感兴趣,最后的投资完成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你感兴趣的人越多,你越容易完成融资。
还有一个情况是,你一上来开了1亿美金,见了10个投资人,10个人都没谈成。这时候你说我调低点,调成7000万美金再去见10个人。但是投资圈其实是很小的,大家都会知道你曾经用1亿美金估值去融过一次,没融到,现在又来融了。
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原来那些人为什么不投你呢?所以当你的估值不断下降的时候,对你感兴趣的投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导致你融不到钱。
反而不如说,最开始确定一个估值范围以后,选择较低的价格去融资,获得最大数量的兴趣,如果大家在交流过程中真的都对你感兴趣,你的估值自然会上去。
3、Play game是个危险的做法。
很多创业者会去利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去做Game Play,想拿到更好的价格。
有时候我们去一些创业者公司,黑板没擦干净,上面还写某某基金的名字,或者做PPT演示的时候,不经意地把其他VC的文件夹给你看一眼。
但是其实基金的圈子很小,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生疏。如果你讲的内容不是很真实的话,我一个微信就问到了,如果对方给的反馈和你说的不一样,那么你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大家不要用什么谈判技巧,跟投资人交流,简单直接有效最好。
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讲一个故事
与其按照模板来,不如用自己的节奏打动人。
三个方面讲一下商业计划书的准备。
1、商业计划书最好自己写。
商业计划书其实是最能真实反映一个创业者想法的东西,所以我的建议是最好是自己写。
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其实就跟我刚才讲分解目标一样,是你自己在重新思考的过程,并且你的个人特点会很明显地表现在商业计划书里。
如果你是技术出身,你的商业计划书里,可能对于技术部分的描述就会比较多,如果是市场能力强的人,关于市场的观点就会很多。
2、好的商业计划书其实是一个故事。
举个例子,两年前我在广州一个咖啡厅里面偶然听到了一个创业者和我的一个朋友聊关于自己创业的故事。因为他们是朋友,所以讲得非常精彩,为什么要创业,然后发现了一个什么机会。当时我很被打动,后来我联系到这个人,说我要投你。
但是到了A轮的时候,他跟我讲了三四遍商业计划,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就说你当初那个感觉去哪儿了?后来改了三四遍才慢慢找到感觉,最后总算拿到了投资。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出,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就是创业者讲的一个故事。与其按照规范的模板来写,按照投资人的节奏来走,不如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节奏来打动别人。
3、六个简单的问题说清楚就行。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是我做这件事,怎么才能做到,做到以后我会是什么样的公司。这几件事情说清楚就行。
路演时,简洁有效真诚最重要
面对尖锐问题不要一味抵御,投资人所有的问题都在看你的反应。
路演其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因为基本上投资人在跟创业者见面最开始的一个小时,投资人们就会决定,我到底要不要投你。这里讲几个我们觉得经常碰到的一些小失误。
1、路演的时候千万不要一根筋。
来了以后就开始背材料,不管你提什么问题,他总会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后面有,你别慌。
像这样的路演通常都是很失败,因为时间到了,而投资人想知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所以路演的时候大家要随机应变,要根据投资人的状态来展现自己。
2、要注意听投资人的问题,不要一味防御。
很多时候感觉创业者火气很大,多问几个问题他就发火了。
比如有个创业者的段子是说,你们投资人总问,如果BAT做这个业务你怎么办?那我要反问:关于BAT做投资,你怎么看?
其实吧,我们去问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无非是想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你对你做的事情有没有考虑周全。我们通过这些问题来判断你这个人的能力,因为投资就是投人嘛。我们所有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在看人的反应,你的反应决定我对你的看法。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听投资人的问题,不要一味防御。
3、不要用太多的技巧,简洁有效最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就问说你到底要融多少钱,这个问题该够简单了吧,80%的创业者不会直接回答,甚至有的给你讲十分钟,你也没听到最后的答案,其实我真的只是想知道你想要融多少钱。
所以大家不要用什么谈判技巧,跟投资人交流,简单直接有效最好。
4、说过的谎话和大话总是要还的。
有的时候,创业者并不是有意要说假话,但是说着说着就变成在圆谎了。所以在跟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对投资人都要永远保持真实。
5、读懂投资人的反馈。
很多时候,我们去见十个八个投资人,回来以后都说挺好的,最后真的再见的可能就剩两个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读懂投资人的反馈。
第一种叫“保持联系”。你这个不错,挺好的,我们保持联系。这个基本等同于拒绝。
第二种也是保持联系,但是后续投资人会主动问你进展,比如过了一个月他会发个微信说怎么样了。
还有一种,是马上开始安排各种见面。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就这三种回复了,当然还有第四种,直接当场拒绝你。
了解了投资人的反馈之后,你才知道怎么制定接下来的战略。如果很多人对你感兴趣,你可能要激进一点,如果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你就得保守一点。
最后,其实简单地讲,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把投资人当成好朋友一样交流,真诚有感情地来交流,就好像我上面说的在咖啡馆遇到好的创业者的例子一样,其实那就是最高效的方式。
*本文根据高翔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有删节。
本文转自36kr,作者:混沌研习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2369.html
-
资本寒冬
“冬天是适合蛰伏的时候”:来看投资人眼里的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下如何融资?合伙人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有多重要?当投资人在看项目的时候,他们在看什么?上月底在杭州梦想小镇举办的2016初橙·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暨创响中国巡回接力杭州站上,湖畔山南资本董事总经理牟雪、IDG资本VP楼军、软银中国执行董事潘政荣和线性资本合伙人张川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湖畔山南资本董事总经理牟雪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阿里十几年的发展中,最大的创新,基本都来自于下跌的时候。冬天的时候比较适合蛰伏,因为外界环境遇到了巨大变化,穷则生变,困境当中容易激发出人的创新力。”
牟雪在演讲中回顾了阿里集团的发展路径。从1993年创立, 当时是互联网元年、门户时代;到淘宝以后的快速上升期,这段时间阿里做出了支付宝、淘宝;2007年-2009年是一个下跌,下跌的过程中阿里做出了天猫和阿里妈妈;因为天猫阿里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2015年年中又开始进入“冬天”。
牟雪提出了应对“寒冬”的几点建议:第一,现金流是生命线,能够维持公司熬过“冬天”;第二;开源节流。冬天节流固然重要,但是开源更重要。一辆车快速跑的时候零件不会掉,当车慢下来了反而零件会掉。所以,不仅要想着节流,也要想着开源问题。
软银中国执行董事潘政荣 | 聊聊合伙人
“找到合适的人,有时候比找到钱更难。” 软银中国执行董事潘政荣表示,他理解的合伙人一定要求“长期的承诺”,而且一定是全职。早期创业团队要想到股权怎么分配,用好的股权吸引合伙人。
潘政荣分享了几个经验,一是避免平均分配,出现分歧的时候无法形成合力;二是尽早讨论清楚原则,因为估值提升以后,你会发现每一个点对应的一定不一样;三是预留足够的空间,可以把相应的5个点、10个点、20个点先预留出来;四是约定退出机制。
此外,潘政荣还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合理代持/持股公司;二是谨慎承诺;三是土豆条款;四是分期成熟+调整约定。五是亲兄弟,明算账;六是书面记录。
IDG资本VP楼军 | 资本寒冬下的融资策略
“上个月的时候我和杭州做天使的投资人交流,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去年交流的时候都在问‘你们最近投了啥?’今年交流的时候说‘你们这边死了多少家了?’这个时候大家突然意识到外界说的‘冬天到了’。”
什么叫融资?楼军表示,如果没有融资一个企业正常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慢慢做、慢慢赚钱,到一定原始积累以后企业再考虑接下来我们干一些大事儿。有了融资以后,把原始积累这一段过程可以跳过去了,直接考虑接下来想干什么大事情。大家到了B轮,今年B轮死、C轮死的企业特别多,因为不知道怎么变现。所以创业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商业化。
融资应该怎么融?融过创业或者融过天使轮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要么就是跳单,要么就用低价撬动第一个TS,用这个筹码撬动更贵的TS。楼军说,不要这么想,第一个给你出投资意向的投资人是真心看好你的,第二个不一定。 你会冒一个很大的风险,把第一个TS放下了拿更高估值的TS,被跳单的几率已经高50%了。刚开始追求估值不要太高,要追求的是最支持你的投资人。
线性资本合伙人张川 | 构建自有的投资认知
“无论以前做过什么、读过什么专业,都不重要。人的智商差不多、情商差很多,学习能力差很多。一部分学历很好的同学,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张川表示,只有上升的学习能力,才能在海量知识的冲击下保持与时俱进。
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教育、智能硬件等都是张川感兴趣的领域。他表示,看项目的时候,会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趋势,在看团队的之前我看的是趋势,任何一个往上走的行业才会看,已经证明往下走的行业不会投;二是看时机,时机很重要;三是看团队,看团队合伙人的组合,包括他们的互补性和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和原来相关,关系度多大。通常张川会问一些不成立的问题听听这位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对看起来完全不成立的事件的回答来测试团队的学习能力;四是看行业是不是可持续、规模有多大;五是看风险回报。
更多干货内容可关注初橙微信公众号chuchengziben。
-
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又来了?十位投资人说出了他们的理解与选择
编者按:前些日子,一张疑似“张颖内部分享”的截图在网上传开,于是“资本寒冬”的论调又一次在创投圈出现,紧接着网友们纷纷“催包凡交稿”。在此之际,分答与我们一起发起一个讨论,关于投资人在本次“资本寒冬”中的看法,以及哪些企业能够得到投资人们的青睐。
去年5月到8月,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哀鸿遍野的三个月,上证指数由7年以来的高位5178点暴跌至3200点,几近腰斩。二级市场的遇冷似乎也牵连着一级市场投资人的态度,“资本寒冬”的论调适时出现了,很快就成为当时互联网创投人最流行的话题。
一整个春夏秋冬过去了,二级市场没有丝毫回暖的迹象,上证指数甚至一路下探至2700点附近,看上去这个“资本寒冬”好像还没有过去。
就着这个话题,记者通过分答进行了一次采访,60多人参与了这个讨论,其中更是包括10余位知名风险投资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对资本寒冬的理解。
天使投资没有寒冬,只有洗牌
相比市场中的嘈杂声,直接与资本寒冬利益切身相关的风险投资人大多并不认可资本寒冬的说法。前百度副总裁,清流资本合伙人王梦秋甚至认为从来就没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寒冬,“因为资本市场的钱并没有减少,有质量的项目依然可以在冬天拿到足够多的钱。”好未来教育的投资总监贾晓楠也持有类似观点:“假设资本寒冬真的存在,那也不是资本总量变少了,而是投资人变得更理性了“。阿尔法公社合伙人许四清则表示,“我们投天使轮不在意资本寒冬,这个阶段对资本的敏感度比较低。”普思资本高级投资经理李春阳直言资本寒冬对机构是好事:“帮助我们淘汰身子骨弱的企业,筛选起来也容易些”。
投资人说不在意寒冬,但从总的数据上看他们似乎把钱袋子捂得更紧了。2016年已过半,但从IT桔子披露从投资数量上看,2016年种子、天使、A轮的投资数量只占2015年的33%、21%和45%。从金额上,2016年创业公司融资金额更是只有2015年的25%左右。
优秀机构投资人的态度与大盘的整体下行趋势形成对比,充分验证了天使投资领域的二八法则——优秀的投资机构并不畏惧寒冬的到来,但是更多的机构与创业者正在经历着残酷的洗牌。
哪些公司在寒冬中会被翻牌子
寒冬中被拒绝投资的理由有千万种,但受青睐的企业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在采访中我们询问了这些投资人在寒冬中投资了哪些企业以及背后的投资逻辑,他们也说出了寒冬中的投资偏好。
传感器、大数据、医疗
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我们最近投资了一家做光纤传感器的企业,主要用在医院和养老院中的设备。它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我们认为能真正穿越资本寒冬和经济低谷期的行业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健康领域,一个是颠覆型的科技。
光信资本副总裁吕薇:在资本寒冬中,我们希望把钱投给抗周期强的领域,例如医疗。因此我们投过一家叫就医160的公司,团队配合默契,且业务很扎实,在全国几千家医院都很好的合作关系,业务上有很高的护城河与门槛,这个不是烧钱就能获取的。
顺为资本投资经理段誉:在市场低谷的时候,两类公司会比较受欢迎。一种是有高增长潜能,并能产生现金流的,这种企业生存能力不是问题,而且还有很好的想象空间。另一类是有明显的核心技术的公司,俗称硬科技,我们投资了一些有核心技术的传感器公司。
娱乐、消费升级、音乐
清流资本合伙人王梦秋:我把目光聚集在消费和消费升级这个方向,我们看一些特别有品质的消费品牌、按照人群交易细分的渠道平台,以及非常有调性的消费引导媒体。
创享资本合伙人贾珂:资本寒冬对范娱乐行业影响有限,我们近期投资了一间虚拟偶像公司叫厦门优塔。我们认为音乐是长期存在的娱乐行为方式,大众的参与感也很强。该公司研发的引擎对中文的支持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共享经济、教育
愉悦资本合伙人李潇:我们主要投资了三类公司,一个是途虎养车网和小猪短租,他们在行业内已经有了领先地位和很高的壁垒。第二类是好租网、梦想加这种用共享经济等创新方式改造巨大的传统行业,第三类公司是把中国已有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做全球化的拓展,我们投了一个东南亚版的支付宝。
未来工厂高级投资经理姜敏:教育行业有非常好的抗周期特性,并且有很好的现金流。为公立学校提供有用的产品和内容的公司兼顾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方向。
模式、团队
阿尔法公社合伙人许四清:找到最优秀的人,资本寒冬就不可怕。我们把钱投给了类似薪人薪事、美洽、见过宠物、诸葛IO、pmcaff这样的企业。一是大方向好,二是商业门槛特别明显,最重要的是创始人过往有成就,我们投的团队创始人超过一半在BAT360这样公司做过总监或以上职位。
好未来投资总监贾晓楠:资本寒冬的时候投资人会变得更理性,一些“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性感商业模式会不受欢迎。盈利模式清晰的公司会更受投资人青睐。此外有前瞻性、足够务实、人不多但是精良的敏捷型公司投资人会很喜欢。
普思资本李高级投资经理春阳:我们投了在行,除了它在共享经济领域开拓出非常好的变现方式,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团队展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分答这两个月的惊艳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
资本寒冬
企业服务创业公司困境:淘金者将死之时,卖水者又有几多时日?
这句话,恐怕是很多专门给创业公司做企业服务(B2B)的公司,最近都在想的事情。
由于创业公司普遍遇到了融资难的情况,从去年后半年开始创业市场开始流行“资本寒冬”这一说法。上不了市的独角兽创业公司和退不下来的中概股,则是寒冬中的前路艰难的典型。
但就在这场寒冬中,仍有公司在逆流而上。KPCB 数据显示 2015 年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规模达到了 52 亿美元,增速高达 66%;IT 桔子的数据则显示 2015 年前三季度企业服务公司融资笔数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企业服务市场的前途一片光明,熟悉市场规则的人却有一些不乐观的看法。
“2000 年科技泡沫的时候,很多广告公司突然发现没有业务,活不下去了。原来他们的客户都是科技创业公司,是这些创业公司没钱打广告了。”前网易 CTO、新浪联席总裁,现在专心于投资业务的七海资本创始合伙人许良杰说。他向我介绍,网易那年上市之后股价大跌,在做下一季度预期时发现收入骤减的始末原由正是这一情况。
在硅谷创业社区巷内(Shinect)举办的一次分享活动上,许良杰表示,现在不少以创业公司为客户的企业服务公司,在资本寒冬中大量 2C 创业公司倒塌后不久,将会经历同样的遭遇。
许良杰,七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和 Lake Dai,LDV Partners 合伙人
他认为,现在跟千禧年的情况还是有区别的。当年他供职的搜索引擎公司 Excite 收购了电子贺卡公司 Blue Mountain,结果这家公司空有大量用户却没有收入。最后 Excite 倒闭了,人们开玩笑说最后 Blue Mountain 的创始人倒是赚到了钱。
“现在的创业公司还是有收入进来,只不过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估值太超前。”换言之,如果创业公司的资本市场能够整体以相对保守的估值去交易,2C 和企业服务公司各自的存活期都能更长。
企业服务创业公司另一个容易导致死亡的地方,在于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为不同客户定制服务。很多 B2B 公司都会进入这样的误区,想要获取更多的客户,放下身段去搞定制——那是咨询公司的业务模式,并不适合创业公司。
许良杰建议企业服务创业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至少 85% 是不变的核心,剩下是可定制的空间。他指出,决定产品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是创业公司自己,而不是所服务的客户,“找到自己最重要的 10 个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发出产品去服务好他们。”言下之意,对于核心产品之外的定制需求,要懂得说不。
虽然“资本寒冬”的字眼听上去有点可怕,但并非所有提供企业服务的公司,都会因为客户的消亡而断了给养。Lake Dai 认为,企业服务公司出现问题与客户公司出现问题之间的滞后期,跟企业服务公司的销售周期有关:如果提供的服务是按月订阅的,比如项目管理软件,可能会更早感受到问题的出现;反之,如果是销售周期长的公司,比如像许良杰所举例的广告公司,可能会在更长期发现问题。
“对于处在财务危机的客户来说,你提供的服务离钱越远,你被他们甩下的时间就越早。”许良杰说。这其实很好理解,假设你是做效率软件的,跟营收没有直接挂钩,就有更大的可能被甩下;但如果你是做 CRM(客户关系管理),或者 IT 运维,提供服务器的,就有更多机会被客户保留下来。
但无论如何,对于企业服务公司来说,在前述的滞后期里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这就需要企业服务公司积极观察客户企业所在的行业变化,常看媒体报道是最直观的,但许良杰也提出了不少新颖的方式,比如房价贵不贵、堵不堵车等等。
更有趣的是,倒是有不少公司会在资本寒冬里活的很不错。许良杰分享了自己在 eBay 的经历:“2002 年经济不好的时候,很多创业公司都去变卖资产,结果 eBay 的生意反而很好……”
事实上,有些行业的发展跟整体经济的走向是相反的,比如有研究发现,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更愿意花钱进行教育培训,以及医疗相关的产业对经济情况的敏感程度也很低,可能由于医疗是人们最后选择压缩投入或放弃购买的服务类别。如果你的服务对象是资本寒冬里苟活着的那些科技创业公司,应该考虑把核心客户群放在相对状况更好的行业。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就像成功学鸡汤里那个从淘金大军中急流勇退改为挖渠卖水的菲利普·亚默尔一样,当淘金者一个个死掉的时候,跑到城里去卖冰激凌是个不错的思路。
来源pingwest 作者:光谱
-
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硅谷的创业公司也不好过,Dropbox等公司开始削减员工福利
编者按:作者 Eugene Kim,Business Insider 的科技记者。曾为《财富》(韩国)撰稿,负责科技和创业公司的报道。他获得了纽约大学学位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
上个月,当 Dropbox 员工走进位于 Brannan 街的新办公室,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从未见过的镀铬熊猫雕像,雕像闪闪发光,足足有 5 英尺高。
这座雕塑象征着公司的吉祥物——熊猫。它也标志着 Dropbox 公司获得了认可,成为了硅谷的精英公司,而奢华的装修便是这类公司的统一风格。
但紧挨雕塑(据传闻称 Dropbox 为此花费了 10 万美元)的便是本小备忘录,上面是雕塑的备注信息,非常有趣:
“多年来,熊猫对 Dropboxers 来说意义非凡,创建此雕塑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初心……当然,这一做法并不可取。要让自己的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得谨慎对待每一块钱。我们都想拥有美好的东西,这无可厚非,但是同时不要忘了问自己:‘如果这钱是我的,我会这样花掉吗?’”。
这条备注传递的信息很明确:Dropbox 准备像其他众多初创企业一样,开始通过削减开支来一点点实现盈利。
Dropbox 在上轮融资中估值达到了 100 亿美元,此次的调整意味着即使是估值最高、融资最多的初创企业也难逃硅谷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影响。疲弱的投资环境和科技 IPO 市场使得各规模创业公司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削减成本,并进一步将重点放到盈利方面,这表明过去几年在硅谷盛行的挥霍无度以及不惜成本追求增长的文化正在发生改变。
备注当中还写到,“我们会一直保留熊猫雕像,以此来提醒公司全体人员,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精打细算都非常重要。当然这只是帮助 Dropbox 节约成本的一种方法,如果你还有其他办法,请告知我们。” 并在备注中附上了接收关于成本节约建议的邮箱地址。
节俭文化
Dropbox 过去一直以丰厚的员工福利著称,而最近该公司又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对此进行削减,这意味着公司将采取更为严厉的资金管理政策。
三月份,在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Dropbox 表明公司将取消在圣弗朗西斯科的免费往返班车以及健身房的洗浴服务,同时将晚餐时间推迟一个小时至下午 7 点,以及每月的来宾数量限制在 5 人。(在此前,这是不设限的,而且在周五可以去免费酒吧,这算一大福利。)
这一调整将对 Dropbox 的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公司在邮件中写到,每位员工每年的福利加起来至少有 2.5 万美元。按公司大概 1500 名员工计算,公司每年在福利上就得花费 3800 万美元。按照这样的规模,任何用来节约成本的方式都能提高公司的盈利。Dropbox 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除了 Dropbox,还有很多其他知名初创企业最近也在全公司采取措施来节约成本。很多市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比如 Evernote、Jawbone 和 Tang 等,都推行了节约成本的措施,例如裁员、关闭部分办公室或者是削减员工福利等。
Prosper 的做法更为极端,它在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了 19 亿美元的估值。该公司宣布,今年除了裁员外,还将取消 CEO 的全部年薪。
获得超过 2.3 亿美元融资的云软件提供商 Anaplan 也更换了 CEO,其部分原因是其战略调整:更致力于提升企业效益。
即使是像由Andreessen Horowitz 所资助的 ToutApp 这类小型公司,最近也宣布公司今年不会花钱去赞助任何活动,以此来支持 “冷酷运营(operational ruthlessness)”,并逐步实现盈利。
为了应对日趋冷却的风投环境,硅谷众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削减成本。投资者最近对他们手中的钱也变得更为谨慎,同时对那些挥霍多年却没能获得收益的创业公司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根据研究公司CB Insights 的研究,自从 2015年 最后一个季度以来,所获得估值低于上一轮融资估值的企业(“down rounds”)在数量上超过了风投支持的独角兽初创企业。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 First Round Capital 去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来自各个阶段的创始人中,有超过 95%的人认为 2016年 的融资环境应该会保持不变,或者变得更加艰难。
此外,一些颇具实力的 VC 投资人,比如 Benchmark Capital 公司的 Bill Gurley和 Union Square Ventures 公司的 Fred Wilson,最近也越发频繁地谈到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警告创业公司尽快进入 “勒紧裤腰带” 模式。
“鉴于最近融资环境的变化,我认为大多数创业公司在支出时要考虑再三并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 Matrix Partners 的 David Skok 在新闻平台 Business Insider 上表示,“从长远来看,这是件好事,也是在为成为伟大企业做准备。”
大型创业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
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网络游戏初创企业 Kabam 的员工最近发现,办公室茶水间里的点心没以前多了。尽管公司对此给与否认,但有人认为公司现在只在茶水间里零星地摆放着一些点心,使得吃点心不再像以前那样方便,从而减少员工吃点心的次数。同时还有消息称 Kabam 裁减了近 8%的员工,以此进一步将重点放到削减额外费用上。
图: Dropbox CEO——Drew Houston
对于 Dropbox 来说,削减成本虽然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的 VC 市场,但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野心。之前 Dropbox 的 CEO Drew Houston 就反复申明过,他不再需要向私募市场筹集资金了。
Dropbox 也许是想告诉投资者,公司有足够的业务实力支持其进行 IPO。
最近几个月,科技公司面临着残酷的公开市场环境,今年只有一家科技公司在进行上市,这在行业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相当低的。
由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重心放到盈利上,那些资金消耗率高的初创企业正试图想尽办法按之前在私募市场所获得的估值进行上市。
“对于那些保持现金流平衡的企业,公开市场转变了其态度,” 风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的 Matt Murphy 表示,“当你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就要尽可能实现公开市场所关注的东西,也就是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实现正向的现金流。”
然而,对于所有初创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留住员工。初创企业削减福利以及推迟上市的做法会让员工感觉受挫,从而决定跳槽去那些福利、股票流动性更好的大企业。如果员工开始成群结队离职,那么这些创业公司只能自食其果了。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称,“这不仅仅是 Dropbox 所面临的状况,而是整个硅谷的现状。我们融资过多。所有人认为我们有能力抵抗住经济衰退。”
注:本文译者为 Trista Dong。
本文编译自:businessinsider.com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