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西班牙】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供应商Factorial获得8000万美元融资,以加速增长业务
总部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Factorial是一家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业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供应商,公司获得了 8000 万美元的融资。
支持者包括 General Catalyst。
自 2019 年以来,Factorial 的客户群已从 70 家激增至 10,000 多家,最新的融资将使 Factorial 继续发展壮大,直至在资产负债表限制最小的情况下实现现金创收。公司在 2022 年 10 月完成了 1.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目前仍有超过 1 亿美元的银行存款,当时公司达到了独角兽地位。
公司打算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发展壮大,直至实现现金创收,将资产负债表上的限制降到最低。
Factorial 作为一家 SaaS 企业,Factorial 通常会花费前期现金向新客户销售产品并发展业务。虽然这项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利润,但却会给 Factorial 带来短期的现金流出。通过 General Catalyst 的投资,Factorial 可以在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或稀释现有股东的情况下,利用投资为部分成本提供资金,从而加快增长速度,同时由于 General Catalyst 拥有下行风险,也不会给公司带来负担。
最新注入的这笔现金与 Factorial 在 2022 年成功完成 C 轮融资后保留的三位数百万美元资金相辅相成,巩固了 Factorial 的地位,使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灵活资产负债表推进当前的增长轨迹。这种财务增援不仅能保留股权,还能对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进行战略投资。因此,Factorial 可以加快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
"作为欧洲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我们希望能够在不需要股权融资的情况下保持增长轨迹。与 General Catalyst 的合作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打造优秀的产品,帮助更多的客户,而不必担心资金筹措问题",Factorial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ordi Romero说。"General Catalyst 是世界上声誉最好的科技投资者之一,这让我们的融资过程变得非常容易。他们了解企业和市场的质量。
"General Catalyst 与 Factorial 团队相识多年,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客户群的业绩表现,因此战略性地选择了投资该公司并加速其市场推广战略。General Catalyst 公司董事总经理 Pranav Singhvi 补充说:"这一决定符合我们的目标,即发现并支持具有重大市场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我们认为这笔销售和营销资金将改变 Factorial 的游戏规则。得益于 General Catalyst 的投资,我们将能够以资本效率高的方式加快我们的客户获取工作,从而确保可持续的快节奏增长,同时有效地为我们的投资者带来双倍的股本回报,"Factorial 的首席财务官 Moran Laufer 说。
Atomico合伙人Luca Eisenstecken表示:“这项投资有力地证明了有弹性的高质量业务,以及GTM引擎,Jordi,Bernat和Factorial团队正在建设,并进一步验证了Factorial成为欧洲领先的技术企业,”Atomico合伙人Luca Eisenstecken表示,他领导了之前的C轮融资,并作为该轮融资的一部分加入了Factorial的董事会。
往期融资报道:【欧洲】针对中小企业的HR软件公司Factorial获得1.2亿美元C轮融资,晋级独角兽行列! - HRTechChina.com - 向上的力量!
关于Factorial
Factorial 公司成立于 2016 年,由首席执行官Jordi Romero领导,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从核心人力资源到费用管理的自动化流程,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组织内的员工。公司为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的 10,000 多家公司提供服务。
-
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印度】SaaS初创公司Darwinbox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融资
一家印度SaaS初创公司日益吸引来自国外的客户,该公司刚刚完成了融资以扩大其业务。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总部位于海得拉巴的Darwinbox经营基于云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表示已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1500万美元。B轮融资将公司的总融资提高至1,970万美元,由红杉印度牵头,现有投资者Lightspeed India Partners,Endiya Partners和3one4 Capital参与了此次融资。
200多家公司,包括广告技术公司InMobi、金融科技初创公司Paytm、 饮料企业集团Bisleri、汽车制造商Mahindra、柯达集团以及送货公司Swiggy和Milkbasket使用Darwinbox的人力资源平台为50个国家/地区的一半员工提供服务,Darwinbox的联合创始人Rohit Chennamaneni在接受采访时告诉TechCrunch。
该初创公司与SAP和Oracle等巨头竞争,他说,其平台可实现高水平的可配置性、易用性,并了解现代员工的需求。Darwinbox营销副总裁Gowthami Kanumuru在接受采访时说:“如今,已经习惯于使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例如Uber和Amazon)的员工对他们自己的公司人力资源产品的使用经验感到失望。”
Darwinbox的HR平台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包括公司为雇员提供保险和提早工资贷款的能力。它的平台还具有供公司内员工进行交流和交谈的社交网络,以及允许他们通过电话快速语音命令申请请假或召开会议的AI助手。
“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在寻找某些关键字。如果员工告诉系统他或她今天感觉不舒服,它将自动为他们请假。”她说。
Darwinbox的平台旨在处理新员工入职,保持绩效,监控员工流失率并保持持续的反馈循环。或如Kanumuru所说,整个“从退休到退休”的周期。
L&T是Darwinbox的客户之一,该公司的任务是在印度许多城市建立地铁。L&T正在使用Darwin的地理围栏功能来记录员工的出勤情况。“他们没有使用其他公司通常使用的生物特征打孔机。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只需要1,200名员工使用手机从工作场所办理登机手续即可。” Kanumuru说。
此外,Darwinbox认为,西方公司的解决方案并不适合这里的人们,因为Darwinbox很大程度上专注于为亚洲的公司提供服务。去年,这家初创公司开始吸引东南亚市场的客户。
她说:“我们的成长证明了我们的愿景。” “在运营六个月之内,我们就有超过23,000名员工使用我们的平台。”
在给TechCrunch的一份声明中,Lightspeed的合作伙伴Dev KhareVenture表示:“面向印度/东南亚市场的SaaS公司有新趋势。这种趋势正在积聚力量,并反驳了传统观念,即以亚洲为重点的SaaS公司无法成为大公司。我们坚信,专注于亚洲的SaaS公司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使其规模扩大并实现盈利。Darwinbox是这些公司之一。”
Darwinbox的Chennamaneni表示,这家初创公司将利用新资金扩大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市场的业务。Darwinbox还将扩大其产品范围,以满足更多员工的需求。该初创公司还希望使其平台能够实现诸如预订机票和酒店之类的任务。
曾供职于谷歌和麦肯锡(McKinsey)的陈纳曼尼(Chennamaneni)表示,Darwinbox的目标是在未来6至9个月内将客户数量增加一倍。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Manish Singh
来源:https://techcrunch.com/2019/09/25/india-darwinbox-raises-15m-to-bring-hr-tech-platform-to-more-asian-markets/
-
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将“客户成功”带进中国,这位 SaaS 老兵悟出“销售要懂得拒绝客户”
摘要: 在SaaS领域创业15年,北森 CEO 纪伟国已经足够清醒——谈及技术难点,他会反问“难做吗?”;谈及客户服务,他会包容销售放弃客户;谈及趋势,他不认为 AI 是门槛,积累的数据才是。
钛媒体注:以企业为用户的产业互联网,正在呈现与消费互联网完全不同的运行规律——免费、补贴、流量、入口、关系链等经过消费互联网多年验证的手段,在产业互联网竟然都不那么灵验了。
产业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可能现在谁都不知道答案,但我们至少可以不断提出问题。
2017年,钛媒体将会密集访谈产业互联网的大咖风云人物,由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领队,探寻问题的答案。
如果将国内的 SaaS 领域比作一条跑道,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北森云计算”(以下简称“北森”)无疑是这条跑道上的领跑者。
从2002年成立,北森用了八年时间将“人才测评”做到行业第一,年利润上千万;2010年,在 SaaS 尚且沉寂的时候,北森已开始部署第一代 PaaS平台;2015年,北森正式更名为“北森云计算”,并于隔年登陆新三板……看上去,北森的转型之路似乎走得顺风顺水。
可在北森 CEO 纪伟国印象中,北森在做 SaaS 之后,不仅盈利再也没有出现,原先在测评领域的优势也全部清零,北森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在一个新的领域不停地“踩坑”。
“我们做过免费版本,也做过小客户,但做得都不久,一发现不对就赶紧跑了。”纪伟国说到。在与钛媒体记者的访谈中,纪伟国用“四处乱撞、匪夷所思”形容北森投入到 SaaS 竞争之后的状态。他甚至总结出一套“踩坑”方法论——“踩的坑多了能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你在里面爬出来的速度。”
虽然到现在纪伟国仍不时面临企业试错的成本,但有关SaaS 领域的通识问题,北森已经达成了共识。2014年,纪伟国曾前往美国考察,同行的还有其投资方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晔和熊飞,在走访了一圈成功上市的美国企业服务公司后,纪伟国坚定了北森要“锁死”大中企业的目标。
同样在2014年,SaaS 快速成为一个风口,不少企业试图将线下的单点职能,比如协作、考勤、报销等搬到线上视作一种突破,可这种近似于 O2O 的“伪创新”,受制于其低复杂度,并不能在崇尚服务与专业的To B 领域形成门槛,而真正有需求、有付费意愿的大中企业,又难以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SaaS 产品,这就形成了企业服务领域一道尴尬的鸿沟。
北森试图去填平这道鸿沟,可代价就是初期巨大的投入与高昂的客户教育成本,2012年,北森成为国内第一家组建 CSM(Customer Success Manager 客户成功经理)团队的企业服务公司。在纪伟国看来,当 SaaS 在销售、交付、实施、付款环节均产生巨变后,传统软件一锤子买卖的时代已经过去,“卖出产品”不再是一场交易的完结,而是开始。
你可以将北森理解为To B领域的京东。相比市面上充斥的 O2O 式的企业服务软件,北森想把 SaaS 这件事儿做重。但“重”并不意味着产品功能的繁琐与技术架构的冗杂,而是体现在产品链条的完整,与交付产品后维护与服务的专业度。
为了让北森在 HR 赛道上的车辙更深,2016年一整年,北森在完成新三板挂牌的同时,上线了 PaaS 平台2.0版本;而在2017年2月、5月分别完成两轮共计近 2 亿元融资后,北森还将继续推动 CSM 团队的建设,同时加大对 AI 以及数据能力的投入。
“人力资源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但3、4年过去了,没有哪家公司说我可以做得很好。”在8月18日召开的“北森iTalentU2017”用户生态大会上,北森发布了《2016-2017中国企业人才管理成熟度报告》,数据显示,与12-13、14-15年相比,中国企业人才管理成熟度在16-17年出现六年来冰点。
“AI 是变革人力资源行业的关键力量”在接受钛媒体记者专访时,纪伟国表示,他用“锁死”这个词形容北森与客户的关系,这背后显示出北森的发展路径,它希望借助人才管理软件的产品线拓张、与 PaaS 生态化战略的推进,实现续约率、新客户获取等营收指标的快速增长。
以下为钛媒体与北森 CEO 纪伟国的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后发布:
谈技术:挑战在观念上,而不在 Technology 本身
钛媒体:很多 To B 的企业在做一些低复杂度的“伪创新”,就是把原来消费互联网的“单点突破”,进行一点点改进后,就成为支撑公司的 SaaS 战略了。其实这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过于简单,北森是怎么做大中企业的 SaaS 产品的?
纪伟国:我们先跳开SaaS,看大中型客户的业务。昨天我看了两个客户的招聘,这个客户全国有1万多家门店。它怎么招店员?一般的公司是HR在招,但到了他们的门店,一个门店就两三个人,没有办法通过总部的 HR 招,这个业务就跟其他公司的招聘业务完全不一样。
再看另一家航空客户,航空公司面试空姐和别的公司也不一样。面试空姐的时候,空姐穿统一的服装,每人身上带一个号,面试完之后评委都不知道她们的姓名。这是航空公司统一的规范。里面有利益纠缠,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实际的业务。
像我们去了良信,他们希望今年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变成从上往下分解式的。这家公司选了一种OKR的方法,但又不是一个纯OKR绩效管理,它和全中国都不一样。
其实每家公司的老板不一样,而业务不一样,面临的挑战不一样,这里的管理模式都是变化的。其实SaaS 跟以前的软件并没有本质差别,但是你要理解好业务,并给你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解决成功了,客户就跟你一直在一起。
像第一家客户我们就服务得比较好,客户用了以后也觉得不错,他们就会继续提需求:有没有招聘?有没有绩效?整个ARR由十几万快速地升成了一百多万,这就产生了巨大变化。
所以你说怎么去做,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贴近客户、理解客户的业务,基于他的业务场景、挑战,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技术架构,它是Technology 的东西。
钛媒体:所以说,原来C端的业务相对好做,是因为它的产品可以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再去找到适合这套逻辑的消费者。但在B端,产品必须适应客户。
纪伟国:YES!对,对。
钛媒体:北森做 PaaS 也在解决这个问题。原来做套装软件的时候,有大量需要线上定制化的东西,但 SaaS 不一样。前些年业内也讨论过 ASP 和 SaaS 的关系,理论上讲,都要由后台的一套系统去服务所有客户,那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
纪伟国:北森的软件也可以去为不同客户交付不同的业务。基于PaaS平台,我们可以开发 OA、CRM。其实传统软件,比如说Oracle 、用友、金蝶、底下都是平台,就可以支持为客户定制。现在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以前可能一个客户一个平台,现在所有客户用一个平台。
我觉得互联网的人理解这个比较难,但做企业软件的人理解这个挺容易,它中间有一套元数据去做描述。技术上有没有挑战?有,但是元数据这个东西一点都不新,不难做。
唯一的难点就在:以前是一个客户一个软件,现在所有客户一个软件,并发搞不定。你要搞定并发,必须换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再加上元数据。很挑战吗?我觉得是有挑战,但还好。互联网领域的人觉得太复杂了,但企业软件原本就挺复杂的。
钛媒体:企业软件的难度就在于与互联网的结合,包括刚才谈到并发、多租户的问题,北森怎么解决?
纪伟国:其实是慢慢把 Fusion 往上变。这里面有N种技术架构,Salesforce、Workday 和北森的都不一样,你选择哪个技术方案,最后都可以走出来。
技术的演变需要跟着外部技术的动态去变化和调节。所以我觉得技术不是这里的挑战,非要说挑战的话,可能互联网的人会觉得这个事情太复杂了,他们不喜欢玩这个。因此这个挑战在观念上,而不在 Technology 本身上。
这件事真正挑战的是什么?它不是说你用语言数据描述一个平台你就赢了,当元数据描述完了,你确实能进行定制开发了的,但这才是10步里的第一步。
拿今年我们公司HR模块举例。这个HR业务里面“审批”这个流程发生了两点变化:
第一,本来A批完、B批完、D批完就结束了,新的流程要A、B、C都批完,D才批。另外一家公司又说,A批完以后,B可批可不批,但C必须批完才能往下走,当D说驳回的时候,又需要驳回到上一级,也可以驳回到第一个人重新走一遍。
第二,这个工作流需要随机调用,可以调领导、也可以调领导的领导,或者自动调HR,就这个东西变了一下,复杂度就会迅速飙升。
所以你会发现,当软件进到业务系里面,类似的问题是成片的。这个事情复杂度非常高,而且越做越复杂、越做需求越多,你需要不断地往上加需求——它的挑战是在这儿。
钛媒体:这意味着后台系统越来越笨重。
纪伟国:对。所以 SaaS 软件的问题在于,你怎么去解耦整个技术架构,让每块业务相互之间不要耦合,再用敏捷设计去解决个别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体系既保持完整,又不互相干扰。比如在淘宝这么大的体系内,“短信发送”功能就是一个单独的体系,它只用考虑自己的升级、敏捷、维护就可以。
北森一开始就是用松散耦合去架构整个体系因实北森有一个特点,就是产品线非常多;另外,HR体系的业务本身也特别复杂。比如说我们的招聘软件就分成5组开发,如果不解耦,这个业务根本没法干,所以我们很早就按照这个逻辑在做。
钛媒体:北森现在在做 PaaS,觉得有难度吗?
纪伟国:难做吗?PaaS 这个事情分三个角度看,第一个:开发平台;第二个:让伙伴去帮你交付个性化的业务;第三个:让第三方可以自主开发一个独立的软件。
如果你把 PaaS 看成第三个,全球只有 Saleforce。如果你看成前两个,那全球排名靠前的SaaS软件基本都是这么干的,因为如果你没有那个平台,大客户你就做不了。
钛媒体:北森在技术上的目标是什么呢?
纪伟国:我们当然希望做到最后一步,但那个周期要很长。再者,每家公司都有必要做成那个样子吗?也未见得,全球只有 Salesforce 一家做成这个。
另外,PaaS 业务的收入在全球来看也没有那么高。目前各业务占比中:IaaS为50%;SaaS占40%;PaaS只有10%。
谈客户成功:销售的目标不是“销售”,而是解决业务问题
钛媒体:北森在上线 SaaS 产品后,付款方式变成了月租、按年付,客户反馈如何?
纪伟国:客户对付费没有太多感受。但对客户而言有一个大变化:以前安装完软件之后厂商就撤了,有问题的话额外再谈钱。现在要想怎么让这个产品深入到客户业务里边,不断给客户提供业务实践。
钛媒体:现在北森的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
纪伟国:公司现在一共1000多人,研发300多人,销售300多人,CSM(客户成功)200多人。
钛媒体:CSM团队的职责是什么?
纪伟国:“客户成功”就是在企业客户买了产品以后,怎么样让这个产品更深入到客户业务里边,帮他们把产品用得更深,来保证客户续约。他的目标是确保客户在买了软件后的业务目标能被实现。这和售后有一定区别。售后是说,假设客户的简历导不进去或者登录不了,解决这些问题。
钛媒体:用什么指标去考核CSM团队?
纪伟国:续约率。在北森,销售的目标不是卖,而是要解决业务问题。我们一位实施顾问这样形容北森和传统软件的差别:首先,过去一锤子买卖的付费方式中,把软件实施上去,尾款就可以不要了;或者我请客户喝酒吃饭,实施完签完字就赢了,但现在不行,签字了也没用。销售必须专注于帮客户的业务去落地,要不后边没完,所以看待问题的视角都发生变化了。
钛媒体:这也是跟传统软件销售最大的区别。
纪伟国:这个变化蛮大的。就是因为你要续约,会导致从销售到售前,所有人都要立足于客户成功。我昨天见客户,问他们有没有把薪酬、HR一块买了?结果我们销售说:“别买。”为什么?因为我们那两个产品还不能特别好地支撑门店管控的模式。
钛媒体:销售自己说不能卖?
纪伟国:对。卖了就把这个客户给毁了。销售也明白,一旦卖错了,实施出问题,销售也跑不了。
这当中最主要的还是价值观,就是大家不接受(盲目推销)这个行为,这是最主要的;另外当你拒绝了客户,客户也觉得这是你们的文化。第二,销售也要依靠第二年的续约提升收入,北森有十几款软件。你本来卖了A,就能卖B、C、D,可如果你卖了一个不吸引客户的产品A,一旦出了问题,后面的销售机会通通没了。
谈趋势:做小微客户讲究获客成本,做大客户要看续约率
钛媒体:北森的 SaaS 业务是如何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的?
纪伟国:要跟客户接触。其实这方面我们做得没有那么好,接下来公司要做一个很大的调整,就是所有人都要看向客户。
如果将客户反馈的问题串行下来,很多时候信息流到后面都是错的,客户要的是个功能,功能背后实际上藏着客户一个问题。你要透过客户反馈的功能,看到他背后的问题,这是企业软件的复杂和挑战。
钛媒体:这个问题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去解决呢?
纪伟国:首先北森的每个产品都必然是一个团队,产品复杂之后,客户一多,有时这个产品就形成了多个团队,分别负责产品的几块,而且这几块要独立上线,独立支持客户业务。
这些团队要跟前线混在一起。早期产品就是实施和产品一起,到了销售环节,再让产品往前串联。而不要形成销售、实施、CSM、产品这种固化的链条。
不过北森的特点是产品多,我们是国内 SaaS 企业第一家走多产品线的’如果你只有一个产品就不用考虑这些,你从CEO到执行层本来就只有一条线。
钛媒体:SaaS现在主要是靠远程交付,还是说需要到现场?
纪伟国:要现场,但现在交付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安装版,首先客户得买服务器,你必须现场装。装完了以后,你所有的配置在现场。我们现在安装网络环境,这个工作就没了,准备数据跟以前没什么差别。
第二,准备完数据以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北森完成,而不需要在客户那里。那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一部分时间到客户那里。那这样的话,实施顾问其实的容量可以做到更多。他本来能接1个客户,现在可以同时接3个客户,成本是降了,实施周期快了,因为他省掉一部分工作,比如说部署环境、测试这些东西他都省了,这个时间也降了。
第三,我们也强调这种敏捷迭代,因为后面有CSM,你不需要一把做到位了,后面还有人接着,分阶段敏捷实施,这个制造的方法有变化,导致他的周期就会有缩短。
所以实施顾问还挺喜欢SAAS模式的。人都是这样的,你交付客户,最后尾款不要,实施顾问虽然这么干,但每个人肯定干得也不开心,谁做事情不希望客户成功呢?
钛媒体:销售渠道现在什么样?完全是自己的吗?
纪伟国:很多渠道我们尝试了一下,我们觉得现在时机不具备,最大的难点是在客户成功,因为这种模式本质是客户成功。我们现在没想好怎么让这个渠道体系能跟我们一起,去致力于客户成功。因为我们试过一下,人家一定是赚钱导向的,这两个之间是有冲突的。
钛媒体:消费互联网的规则是搞流量、搞入口、搞关系,您觉得产业互联网未来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纪伟国: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他们之所以有未来,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客户,并且是牢牢地锁死了。
还有AI的出现,除了让数据产生预测的效果,也可以替代很多人工的劳动,在人力资源软件领域,AI会取代很多外包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契机,把客户规模做起来,通过技术去提升人力资源平台的效率。我们肯定不会做CRM,但会进入人力资源的其他业务,到时北森就不只是一家软件公司了。
钛媒体:您怎么看大企业、政府系统架构方面的趋势,是不是都在 SaaS 化?
纪伟国:大方向肯定是这样的。但我不觉得未来所有的客户都会买。比如我们说续约率,假设你的客户能连续买5年,这个客户是50万的贡献。如果只能买2年,就只有20万。
所以国外 VC 为什么不喜欢投做小微客户的?他们认为做小客户的SaaS就不是订阅式收入。大客户有比较高的续约率,所以能预测未来收入;小客户只能算到期收入,所以对于做小客户的 SaaS 公司而言,它要保持获客成本足够低、大客户续约率足够高。这就是两种模式里面最本质的差别。
钛媒体:SaaS 领域最近出现什么关键性的新技术?
纪伟国:AI。我们认为AI肯定是重构下一代软件很重要、很重要的力量。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只是给软件加功能,你永远竞争不过用友金蝶;但 AI 是一个产业型的变革,老的厂商,诸如Oracle、SAP 都没追上来,但好歹他们有钱可以去买,只有微软追上来了。
跟别的SaaS公司不一样,北森已经存了十几年的数据了。所以当AI来临,数据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举几个简单的场景。很多人校招拿着简历去投,这部分简历就没法入库,拿回公司扫描又很麻烦,现在用手机拍一下,利用 AI 和 OCR 技术一键上传入库,就解决了一个巨大的业务场景问题。
第二,发布职位广告时往往会面临几百家招聘网站的选择,究竟哪个职位适合什么平台,比如说前台肯定是58同城;IT工程师肯定是拉钩;房地产可能适合去猎聘……AI可以告诉你在哪个平台能找到你理想中的人,以及中国上万家猎头公司的情况。
做AI有一个巨大的前提。我不认为算法技术有多难,北森也不是做技术的公司。深度学习 Tensor Flow 或者其他机器学习平台到处都有。算法你做得牛,我差点,你精准度90%,我85%,这又如何?其实从商业结果无本质差别,但是影响结果最大的,其实是数据,数据多才能练得好。
钛媒体:北森现在还在亏损,年报也提到积累老客户,保持续约率,您认为这个周期大概是多少?
纪伟国:这取决于你的选择。如果我们想做,明年就能把钱挣了。另外也取决于你未来选择哪个资本市场,如果你选美国,十年内可能看不到盈利。
钛媒体:你现在对 SaaS 业务,都关注哪些指标?
纪伟国:续约率是首要的,还有新客户的获取、NPS值(用户净推荐值)、以及产品渗透率。
(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刘湘明;整理、撰文:苏建勋)
-
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HR管理利器“i人事”已获得5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
【猎云网上海】10月22日报道(文/姜嵇雪)
今日,中小型企业的智能化的HR管理工具“i人事”创始人张恒军向猎云网(微信:ilieyun)独家透露,已于今年4月份获得来自于掌门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为盛大联合创始人陈大年)的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猎云网了解到,“i人事”隶属于上海立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说到做这件事儿的原因,张恒军告诉猎云网:“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在智能化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用新的技术,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立纳网络成立的初衷。”
“i人事”集合了人力资源、互联网、IT技术等行业的精英力量,用互联网思维,研发出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永久性的免费给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使用。而且,“i人事”最大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其永久免费的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i人事”利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人事管理的规范化。
张恒军告诉猎云网,“i人事”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了智能终端(手机)作为人事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手机端可以完成各种人事管理的基本功能。手机即是考勤机,同时考勤数据也直接对接到人事管理后台,而不用每月底HR们再手工导入各种考勤数据。除此之外,加班、请假、出差等,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HR们能在后台直接看到。值得一提的是,“i人事”会将所有的人事信息保存在云端,HR们不用再为日益增加的纸质资料的保存而发愁。
简单来说,“i人事”集结了智能化考勤、便捷式服务、移动版薪资单、员工自助式管理、基于云端的管理模式、基于移动端的管理模式六大功能,以此来提升HR的管理效率和价值。
关于团队,创始人兼CEO张恒军曾先后在艺龙旅行网、易趣网和麦包包等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运营工作。团队还有王景飞和左仁贵两位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技术开发。
注:文中所涉金额由创业者提供,猎云网不做任何背书。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