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应用
    关注企业移动化建设的七大关键要素 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伴侣。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截至2014年,将有17亿台移动设备访问网络,浏览网络资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正在开启移动应用新时代。苹果公司(Apple)凭借着iTunes应用商店成为了移动体验领域的标杆,让应用落户于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手中。2013年初,苹果便宣布了iTunes应用下载量高达400亿,仅在去年,用户注册数已达到下载量的半数。智能移动应用的陆续推出不仅让用户也让企业获益颇多。企业移动应用必须提供企业所期望的便利下载体验,也要满足企业的额外要求以使应用使用达到零风险。许多企业在面对移动应用及企业信息访问管理方面,略显得力不从心。   下述七大关键要素可帮助企业应对企业移动体系中应用数量激增的局面。 1. 部署:利用企业移动平台 企业打造移动化的首要步骤是部署企业设备和员工个人设备,以及各生产类应用。目标很简单:用户下载应用并可立即使用。应用信息载入、注册及启动等工作都由企业移动平台完成——服务器信息、登录信息或认证信息将自动推送至用户设备。     2. 配置:基于岗位角色与职责 部署与配置工作应齐头并进。企业员工的终极愿望是能够自由使用任何设备、应用及访问任何信息。理想的情况是,若员工使用企业派发的iPhone 或者 Android 手机,则企业可立刻根据员工的岗位角色与职责(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配置相应的安全信息与适宜的商业应用。     3. 存放: 云端 VS. 企业内部系统(就地) 企业可自行选择信息与应用存放地。可存放于云端或就地部署于企业内部系统,或者两者适度结合。至于如何把握度,则无正确答案可言,但是IT部门必须清楚了解移动信息各部分的存放处,以及,最重要地是,谁有权访问这些信息。     4. 不局限于移动设备管理(MDM):管理设备、应用、信息及万物 IT部门必须控制移动设备对企业信息的访问。至少,在移动硬件丢失或遭窃的情况下,IT能够关闭设备、信息或应用。其中,关键步骤是制定配置锁定与安全策略。MDM软件可帮助IT集中管理,保护及部署移动数据、应用及平板电脑与手机类设备。从MDM到移动应用管理(MAM)到移动信息管理(MCM),这些系统将帮助企业保障设备安全,甚至保障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之下的所有设备的安全。     5. 安全:贯彻于整个生命周期 来自美国软件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的一份研究表明:每年因移动安全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平均经济损失高达42.9万美元。因此,企业移动蓝图的每一部分都必须考虑安全问题。安全策略必须整合入初期移动策略以及移动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以灵活应对移动计算的后计算机时代。     6. 互操作性:采取跨平台措施 在移动企业中,所有设备、应用以及云服务必须能够相互识别及共享信息。企业在面对基于HTML的移动应用、Web应用及原生应用时,可采取以下三点来达到互操作性。     首先,跨平台支持。大多数企业必须实现对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以及BlackBerry系统的支持。     其次,后端连通性。例如:当所有的移动用户在同一种后端系统之下运行旅游管理软件Tripit时,企业应用需要在企业后端系统中运行。例如: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需要在企业自有的CRM系统中访问企业客户信息。请假类应用也必须在企业自有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之下运行。     最后,企业应用必须符合企业信息技术安全标准。员工将通过开放的互联网来访问企业数据,因此企业需要保护内部商业数据。     7. 移动应用:对外采购及或开发自有应用 移动化始于应用打造者,打造者可以是个体开发人员,或是欲开发应用的客户,或是某合作伙伴,或是企业内部开发团队。许多大型企业将从应用自主开发中大大获益。这些移动方案可利用各类应用与工作流程工具,使用界面来实时监管从销售至企业运营状况等全方面内容。     一些应用或许由企业内部打造及使用以解决某一特殊任务。另一些应用或许较标准化,并通过各种应用商店,如苹果应用商店(Apple App Store)、Google Play、 Windows Phone App Store 或者 BlackBerry World等进行出售。   【文章来源:人称T客】
    企业应用
    2014年08月25日
  • 企业应用
    【姿势】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 【互联网时代的商务内涵】   企业的互联网时代大体被业内认为是基于互联网做业务,基于互联网进行商业推广,基于互联网进行客户经营。人类近现代划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和互联时代三个比较明确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目前来看,计算机的发明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表现为信息量、信息传播、信息处理的速度等都呈几何倍增,乃至形成信息爆炸。互联时代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为它改变了信息和人的二元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也因此会引起整个社会商业模式的变迁。在工业和信息时代,信息和人是二元分化的,信息有其载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等,人需要从各种载体上获取信息,而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基本上是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的。而在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人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新闻视频等各种信息,同时通过微博和朋友圈进行分享和传播。人最终成为了信息以及传递的一部分。   按照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即便如此,互联时代到底未来商务的什么理念,哪些内涵依旧是企业不变的经营砥柱?产品依然是一切经营的根本。传统企业的位置因素就会慢慢的被削弱,而用户评价和口碑则会慢慢通过移动互联网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好的产品可以带来二次传播,广告则未必。好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的圈子、粉丝、社区形成了多维的忠实客户圈。互联网改变的是产品、服务和传播的服务通路,但是并未改变商业的基本运行规律。任何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都必须有强大的后台支撑,改变的只是产品和服务以及传统的界面,互联网时代,除掉渠道的模式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模式更加便捷之外,没有纯粹意义的“轻公司”   互联网经济下要思考的是消费者,而不是仅思考互联网工具。很多传统企业触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发微博、做微信服务号、开网店。在传统媒体时代,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较高,今天,每个消费者在自己的朋友圈就能了解很多信息,因此,依靠拍拍脑袋就做经营决策最终得到的谬误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企业更多是利用网络的工具来接触客户、培育客户、跟进商机、创新产品。例如发起社区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研发的讨论,或者是开设电商平台来看消费者如何选择产品。一切的根本是用户,这也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性的社群经济,洞悉消费需求,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的创新本质并没改变。因此,传统企业要转变的思维是,如何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社群化的产品创新和营销体系,但是这并不代表对于传统营销体系的全盘否定。传统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用户基于渠道、零售的多层实体组织,接触用户的通路多级汇总抽取之后,不够实时化,不能准确描述用户的真实想法;互联网时代需要真正的思考如何运营用户和构建粉丝经济,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基于社群的创新和营销值得关注,同时消费者权力扩大化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变革。原来的商业是消费者是现金交割就结束了,现在是交了钱商业服务才刚刚开始。厂商开始对用户行为进行长期的跟踪,然后不断地提供服务。互联网用户群的出现使得生产以用户为中心围绕价值网络配置资源。   今天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聚合,已经变成了了人格认同、兴趣相投或者消费行为一致的族群、圈子、社群的时代,“强关系、小圈子”是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因此,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要更加注重垂直化、细分化、传媒和传播的方式,也要更加精细化、空间化和社区化。同时虚拟与实体不是替代,而是相互融合,打动消费者也要虚实结合。这两年很多纯电商品牌都在设立线下的体验,阿里和腾讯目前的竞争从线上转向移动和O2O,为什么?说明虚拟经济正在走向实体化,打通融合是趋势。   【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优势的三大价值】   推动工业时代发展进步的是规模化生产带来的规模效益,那么互联网时代,推动时代发展和进步则是品牌和服务。笔者多年在浙江考察服务制造企业,大部分都是品牌代工厂,或者品牌非常局限,只是当地的二、三流品牌。2008年前,一直靠压缩成本经营,质好价低,几乎成为了所有考察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现在,设计创新,寻找竞争差异化几乎成了所有企业的共识。其中所有创新中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又是这些中小型企业打开困局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时代将没有所谓互联网企业,也没有所谓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服务客户,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重新建立一套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融合的商业规则。   从实践角度,笔者认为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的机会和价值可以归结为公司治理,网络优势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   1.所谓公司治理价值,实际就是互联网创新基因,企业利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的创新基因改造公司治理战略结构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交付产品只是与客户亲密关系的第一步,生命周期的服务并为之形成产品创新生命周期的接入才是互联网经济提供的最大价值,日常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始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就是一例。传统企业扎实的运营基础和按部就班的执行力和互联网时代创造力,学习力,自下而上的改造力可以相互结合。   2.所谓网络优势,基于互联网进行客户经营、业务推广、供应链响应。   1)经营客户:对于经营企业客户的公司,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营销,原有的传统销售模式,多以“拉客户”为主,而互联网的核心是“营客户”,由拉到营,互联网可以让传统企业快速触碰到大量原来没有触及的长尾客户;   2)品牌建设:工业时代通过广告媒介进行公司品牌建设和宣传,互联网能够实现针对特定圈子客户、用户的直接接触、宣传、推广以及反;这些信息可以迅速的转换为对品牌忠诚度的正能量,扩散在公共社交媒介中,并得以极大地放大,同时针对客户的服务、抱怨、建议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的得到处理,而不是层层反馈之后的缓慢反映和不透明的处理;   3)促进供应链响应:通过网络需求端实现客户需求准确获取,改进创新能力;通过互联网自动化处理业务,实现企业间作业少人化、无人化的交易;通过互联网社区海量数据,反向指导企业生产,改进产品规格。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ERP之后,很多企业也没有在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升级,借助微博、微信、网站、APP等各类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服务客户,不仅服务客户的手段多样化。   3.所谓企业文化,互联网中大量创新的工具,包括社交、APP、SAAS管理应用等,大多基于扁平化组织结构基础上,公司组织结构层次简单,人员授权更加直接,人员能动性调用更为快速。互联网流程随时可得、移动和无所不在、自发性的群组管理、开放性的文化心态能够极其有效的将企业核心业务价值流与辅助支持业务完整的整合起来。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   转型的必要性早已不需要讨论,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重视也早已成为重中之重。但现实却总是过于骨感,转型项目的效果始终难尽人意。作为巨大技术的传统企业,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确实在前文论述的环境、机会、挑战面前要做出痛苦的选择和再次征途,完成企业2.0甚至3.0的蜕变。这种蜕变过程漫长、风险巨大,战略风险首占其一,同时如何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来为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建立更好的战略先机才是真正之本。   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几个关键的要素中,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具备特殊性,   ● 移动化 移动化运作,使得企业人员交流更加迅速,人员参与经营,小团队管理成为更加便利的现实90后00后新生带走上企业的移动应用的主力操作者,他们更喜欢张扬、个性的表达自己在组织、团体中的地位、认可和价值。   ● 大数据 从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转向客户参与的经营,基于用户的大量社交、沟通行为记录了对企业、行业的认知,社交数据的决策价值逐渐凸显,同时大数据存储、搜索、检索等技术问题也成为解决的中心问题。   ● 社交化 中国企业实体趋向于异地化、小集团化运作,跨法人、区域进行内部协作并扩展到和外部经营实体和最终用户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群体,便成为平行于现实社交群体的第二大实体和目标市场以客户需求满足转向用户为中心的体验满足转化    因此,企业采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方案应当具备几个大的方面特征:     1、具备大数据环境中下的云存储和服务器存储两种机制下的企业经营数据中心。 能够将海量的经营数据以及多源的业务数据集中起来,为智慧化的经营决策、业务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撑。大数据的支撑,最终导致智慧经营的产生,只有能够储备经营各相关数据,才能产生提供数据服务、挖掘和分析建议的智能软件。   2、随时随地可得移动应用,并集成社交、CRM、个人管理等领域需求的移动解决方案。  无所不在的用户群体,使得沟通需要无时无刻,业务处理也要基于各个场景进行。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第二个巨型市场,快速消费品,服务行业更需要移动端的应用来聚合客户、用户、体验销售与感受服务。同时内部管理针对日趋分散、高流动性办公的员工,也需要BYOD的方式解决人力管理、任务管理等业务。   3、通过条码进行业务标准化作业。能够通过条码形成单据标准化作业减少输入工作错误;通过条码形成仓库物流流转标准化、容器化、定点化、定量化处理;通过条码实现车间工序流转报工的实时完成、物单同行。高效率、标准化、小批量、无缺陷的内部管理是面向互联网按需定制、按需设计并达到C2M的必然途径。    4、通过公共社交商务搭建3大平台:员工平台、伙伴平台、用户平台。社交平台分为公共平台和内部业务平台。员工平台能够实现新一代员工更为自由的工作习惯以及更快的沟通机制。伙伴平台实现供应商、经销商、外包商的订货、物流、开票等商务的集成,同时完成业务沟通和协同。通过用户平台了解客户需求,建设粉丝圈,发布产品信息,促进商机转化等等业务。三大平台对于舆情的掌握更是作用巨大。   小结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前提下,符合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特征的一些新型热点应用,在企业应用市场上会有一个推广和逐渐普及化的过程,像移动、电商、条码、物流、商业分析、协同,这些都将近一步的帮助企业快速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和互联网战略的需要。究其本质,如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对传统企业断言: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不接受互联网。真正拥抱互联网,转型互联网思维,才是企业选用企业应用软件的前提,软件不是万能钥匙。   作者:李华焰 系用友U8高级产品经理 特此感谢!
    企业应用
    2014年07月09日
  • 企业应用
    企业应用受宠---2014年移动互联网创业五大预测        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已经涌动三年,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用户手机桌面。也有很多的创业者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纷纷投入到移动互联网者创业大军之中。如今三年已逝,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军中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佼佼者,反而是互联网巨头中诞生了很多超级App,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着生死抉择,是继续坚持还是转型,是被收购还是继续融资独立,是继续运营还是关门大吉?东楼不妨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做几个大胆的预测,对与不对,留待明年评说。   预测一:超级App独霸手机桌面,或出独立上市公司 与此相反的是,如微信、微博等用户规模超过3亿的超级App将占领智能手机终端,未来更可能作为平台将小App提供的服务接入进去,整合越来越多的小App的功能,从而整合为航空母舰式的超级App。微信就有这样一个趋势,同样百度地图也有如此企图。这些App有完整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将为用户提供从娱乐到社交,从购物到支付的一站式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另一方面这些超级App也提供给中小App导流和输血的作用。这些超级App将形成一个生态闭环,成长为巨无霸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甚至能够诞生一家上市公司。相信,坐拥超过4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如果能够从腾讯分拆,或许有可能成为另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   预测二:App热潮回落,创业者开始回归理性 经过2012-2013年的野蛮生长之后,App创业者将回归理性。回顾2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其中,渴望着一夜暴富。但如今,2年以来,虽然有很多App达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只能到处抱大腿。像唱吧、墨迹天气等过亿的App尚且不知道何时能够盈利,更何况哪些用户规模不足百万的屌丝应用,更感前路迷茫。 App作为一个中间过渡性产品,承载不了创业者的梦想,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夭折和死亡。目前大量的App下载入口被巨头们把控,推广费用高居不下的情况下,2014年,更多的创业者将黄粱梦醒,更多的创业项目将趋于理性,不再一味的追求个人用户数量,更多的App厂商将放弃发展个人用户,转型服务企业客户。   预测三: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转型,更多关注企业应用 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始清醒冷静,重新设定自己的公司运营目标。不再一味的追求个人用户数,而是更加实际,通过发展企业客户来获得收入。越来越多的工具类产品涉及到商务办公领域,希望通过企业买单来达到收入。但这类转型之路同样曲折,如市场上各种提供给企业使用的各类社交化的办公App。这类软件的销售更多的依靠关系,这和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初衷将会相违背,很多创业者寄希望于优秀的产品体验打动消费者从而引领消费,而针对企业市场这块,更为实际的国情是,80%以上的销售依赖于销售团队而非产品口碑。   预测四:移动App未来或是“非主流”,更多依附于硬件设备 与以往App创业者以一款App为主打的创业公司不同,2014年,或将诞生更多的以智能硬件切入,软硬结合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这个玩法更大,将不是一般的创业者所能玩得转,需要有资金实力雄厚或具有风投背景的创业者才能扛起大旗。 我在虎嗅的FM创新会上,曾经遇到一个创业者,他刚刚从国外归来,带着一笔风投,创业项目是智能童装,童装上带有智能设备,并通过App来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中,App就成为了最次要的配置,最重要的是童装及智能设备的生产,App则成为了一个配套的服务入口。   预测五:下载市场红利吃尽,收入开始走向下坡路 不得不说,这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期,唯一受益的是各种各样的下载渠道,比如91,凭借着91手机助手和旗下的安卓市场,直接卖到了19亿美元。还有360依靠手机助手,通过网游联运和广告位置售卖,收入也很丰厚。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放弃个人市场,转战企业市场,下载市场的广告投放客户将减少,并且随着百度或浏览器轻应用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不再把提升App的用户数作为第一运营目标,更多的是通过浏览器或超级App来覆盖用户,下载市场将不复躺着挣钱的美好时光。创事记 李东楼
    企业应用
    2014年01月18日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