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趋势
【北森】2023年,企业招聘有哪些新趋势、新策略?
春节之后,各行各业即将迎来防疫政策性开放后的第一个招聘季。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企业招聘更重视“里子”而非“面子”,并伴有结构性改变,一反往年的“抢人”常态,这也对企业的招聘组织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虽然不久前美团宣布计划在一季度招聘约1万人,开放2200个具体职位,拉开企业招聘的火热序幕。但有调研显示,当前多数企业招聘相对保守。
其中,78.64%的企业招聘量与上年持平;13.95%的企业将会增加招聘量。2023年计划扩招最多的前三行业是能源/化工/环保、电子/通信/半导体、机械/制造,这些行业分别有27.27%、23.08%、22.45%的企业计划扩招。
企业招聘结构也有相应调整。
“以芯片公司为例,往年达到三分之一的校招需求开始减少,而可作管理岗、能带项目带团队的资深经验型人才,其需求呈增长趋势。”某行业招聘专家表示,近两年市场环境变化,很多行业经历了挤泡沫的过程,市场估值、融资情况等都受到影响,降本增效成为很多企业人才招聘、人力管理的重要课题。
除了人才画像的匹配外,人才成本合理、扎实做事不浮躁等也成为了企业人才策略的重点考量。
“这和企业本身的发展策略也有关,能够看出大家开始注意内外兼修,招聘策略上更重视‘里子’了。”
北森首席人才官、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长周丹曾在演讲中表示,复杂环境下组织适应力建设变得重要。
“无论是二十大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提出,还是数字时代下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打造或加强组织适应力变得尤为重要。”
组织适应力意味着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组织都能够在其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具有弹性、能快速适应和应对变化。
这种组织能力需求已经映射到了企业招聘上。业内专家表示,过往很多企业在招聘上使用“快”字诀,招聘预算不计成本、招聘HR数量快速扩充以及快速筛选、快速匹配、快速到岗,但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低人才 “辈”出率,高人才流失率。
“尤其离职成本不可忽视,一名员工离职,重新找人到顺利上手,这一成本高达离职员工薪酬的1.5倍,如果是管理人员则成本更高。”
某制造业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大家都明白只有快是不够的,需要岗位职责足够清晰和精准,需要人才的过往经历和能力与岗位适配,需要人与企业的三观一致,甚至需要工作习惯行为模式都具有适应性等等,在解决多问题的前提下实现高效招聘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
如何基于企业弹性发展、良性高增长的需求,进行企业招聘?
北森认为,主要从招聘流程线上化、甄选能力体系化、运营能力稳健以及战略敏捷性四方面进行衡量。
“招聘流程数字化主要体现在需求审批、职位发布、面试安排等各个环节可以基本实现线上化,主要考虑流程是不是完备、操作是否流畅以及环节与数据能不能形成闭环等。”
其次是人才甄选能力需要更加精准和细致,比如人才画像的提炼可以更加全面且能够保证它可以在评估中被考量被量化。再比如面试官的能力的优化,包括职责的确定、通过培训提升评价能力等,保证甄选需求能够得到对应。
其三,想要提升企业的高质量招聘能力,提升企业的招聘运营能力,降低人才供给的不确定性是挑战。毕竟这不是上一套系统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体现在人才库精细化运营、内外部招聘渠道与品牌形成合力等企业能力上。
其四是企业战略敏捷性打造,不仅能够适应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和业务变化提供关键人才,还能让关键人才快速到岗、到之能战。
“目前来看,企业普遍认识到了数字化招聘的便捷与突破,招聘体系升级需求更加明确,但真正通过数字化底座支撑起企业高质量、高效率的招聘,满足企业长远的人才战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任重道远。”
如何打造数质化招聘组织能力?北森3月即将发布《2023中国企业招聘科技趋势报告》,届时将为您揭晓答案。
-
新趋势
【北森】《2022中国企业校园招聘白皮书》出炉,北森解读校招5大新趋势!
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三年,校园招聘也历经变革。从无接触应急而生,到数字化日渐成熟。从校招需求陡然下滑,到中国制造的稳定发展带来全产业校招争夺。
而今年,由内到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庞大毕业生又将面对一个更有挑战的校招季。
企业校招何去何从?
随着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更需保持人才战略定力。当下,数字化工具与模式基本具备,企业需要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让校招随需而变、随业务与环境快速调整,以满足企业常态化人才梯队建设的要求。
北森《2022中国企业校园招聘白皮书》基于上千家企业校招样本,带来行业趋势、人才画像、人才评估、数字化赋能以及模式创新的深入分析,助力企业校招精准定位,成功落地,满足企业动态化需求的同时减少外部变量风险。(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趋势一:
企业校招整体审慎,行业需求两极分化
2022年,随着疫情反弹、国际形势暗潮涌动、经济宏观调控、行业震荡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以及2023届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接近1200万,毕业生数量再破新高,就业压力更加凸显。
北森校园招聘大数据显示,2021-2022年企业校招供需指数从8月开始高于上一周期,整体学生求职压力增长高于企业招聘压力增长。整体而言,预计今年校招供需市场将面临企业对人才要求更高、评估更审慎的趋势。
根据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面向企业HR的最新调研,2022年(面向2023届)企业校园招聘人才需求根据行业不同而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医药制造、电子制造行业因科技创新、国产化替代,政策加资金的双向加持,生物医药行业与电子行业发展稳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催生校招需求的稳健增长。
互联网、消费连锁、金融行业因疫情反复,导致企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整体经济增速目标调整,其中金融行业、消费品连锁行业、互联网行业增长放缓,对应长线的校招布局和人才需求也相应更加理性。
而教育服务和地产行业则因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和行业政策调整,本行业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均受滞,校招需求同比去年呈现明显的收缩。
趋势二:
多元化花式吸引00后新生代
2022年是00后的求职元年,00后毕业生首次进入职场。
这群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而成长的00后们,他们具有踔厉向上,自主奋发,无惧变化与风浪;工作理性,端方务实,扎实规划和践行;事业开阔,涉猎广泛,不强求圈层互融;虽然也常妄自菲薄,保留锋芒,但也以平视世界之心,勉力笃行等性格。
他们在求职的态度上除了对考研考博考公的热情依旧不减以外,他们的求职期待更加理性,期待回归自我。企业原标准式的管理、单向输出式的雇主信息、传统的人才吸引方式,在00后这里,都需要重新设计。
北森认为,雇主品牌对外是提升雇主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一大利器,企业针对00后的多元人才画像,需要从认知到认同,以创新花式的方式吸引,将雇主品牌贯穿到求职体验全流程,才能在人才争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具体而言,企业可从人群定位、价值主张、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4方面展开。
北森全新招聘官网、校园大使项目、空中宣讲会直播、招聘新媒体矩阵运营4大维度可提升学生体验,将企业雇主品牌贯穿始终。
趋势三:
科技赋能,优选高适配候选人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更激烈的组织能力竞争,企业在人才战略的落实上需要更加审慎和坚定。校园招聘作为很多企业非常重要的高质量人才输入来源,企业应当以终为始,着眼于当下的用人缺口和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好接下来的校园招聘工作,积极有效的评估措施和方法,赢得这场重要的人才战争。
北森强调,以科学评鉴的方法落地企业人才战略,高效筛选,理性择人,小有创新,是今年校园招聘规划的关键点。
而要想招到“正确”的人也不难,人才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校招人才战略实施。我们以企业用人观为关键锚点识别出真正的同行者,用交互式智能测评深度探查,将Special Offer给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还可用算法测评技术还原人才画像,精确瞄准高绩效人群。
而为了平衡效率与体验,我们可用自适应技术让评估因人制宜,规避“求职倦怠”,用AI闪面让面试自动发生和智能运行。
最后,将测评反馈提供给新员工,一方面给予学生自我认知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企业的用人经理们提前对学生的特点有了解和准备,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企业内的着陆和职场身份的转变。
趋势四:
校招协同效能与体验“双进化”
在疫情反复、大环境不确定性下,校招线上化愈趋明显,线上校招从“被动选择”转化为企业的“主动设计”。北森经过对数十家企业进行实访观察后发现,无论企业对线上化体验评价如何,2022年校园招聘,线上化校招全流程的方案是企业校招规划的后备方案和保底底线。
随着线上化工具的不断迭代,体验和效果持续提升,以面试工具为例,北森与腾讯会议深度合作,不仅支持大型宣讲/集中群面流程不卡顿,更在场景体验上考虑面试不同角色的需要。
另外,简历筛选一直是校招中困扰HR的重要环节,手动筛选耗时耗力,HR工作超负荷,大量重复劳动浪费企业资源,在实践中,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基于企业自定义的人才画像要求快速识别筛选,并根据企业招聘简历加分设计快速掐尖优质人才,直通面试。
趋势五:
业务经理自驱卷入,校招从串行变为并行
招聘源于业务需要,引入的人才最终要走向业务,让人才供应、培养、效能发挥与业务发展能并肩加速才是招聘最根本的价值。
因此,业务部门和业务经理才是招聘的主角,用人方的主观能动性、在招聘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招聘的质量与效能。
据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调研,86.2%的HR认为业务经理对招聘的重要程度在8分及以上(满分10分),而其实际参与程度达到8分及以上的仅占40.9%,这其中的缺位,需要业务经理更深度卷入到招聘工作中来修正,让业务经理从面试官转变为主力,自驱招聘。
以校园招聘为例,业务作为Owner自驱的校招模式,让招聘可以回归业务发展是人才供应和人才质量的真正诉求;不仅招聘效率更高,招到的人才也往往更匹配,更长效。
然而在实践中,推行业务经理自驱的校招,并不容易,建议企业可以先从意识对齐,部分职位试点到数字化工具支撑三个方向先行,即人才意识先行、部分职位先行和数字化先行。
另外,在校招协作中,面试官是人才甄选的“主角”,要实现校招效率、高质量达成,运营面试官尤为重要。企业以人才视角和用户思维运营面试官,可以在面试官的科学选拔、专业赋能、合理任用、激励保留上更有体系。
校招是稳定的高质量人才供给渠道,随着人才争夺的日益白热化,校园招聘不仅是企业当前人才队伍补充的重要方式,还是面向企业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关键人才储备资源,更是雇主品牌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因此我们要从长期视角思考和开展校招运营,从雇主品牌出发定义校园招聘需求。
- END -
《2022中国企业校园招聘白皮书》基于北森人才测评的51万余条校招生一般个性测评(GPI)数据,覆盖1627家企业,3000+所国内外高校校园招聘数据,通过行业趋势、人才画像、人才评估、数字化赋能、模式创新等五大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助力企业校招精准定位,成功落地。
现在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这里,即可限时免费下载!
-
新趋势
必看 | 2022年人力资源新趋势!
2021年是重塑人力资源并巩固其新角色的一年,2022年将是人力资源如何增值的一年。
在过去的两年里,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公司运作方式变化更大的了。而且,没有其他业务部门比人力资源部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来跟上这种快速变化的步伐。
从最初向完全远程工作环境的转变、众多的封锁和健康问题,到大范围的重新开放(随后很快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辞职和人才短缺),对我们的经济和每个组织的破坏都是持续的,而不是偶发的。
这就是为什么意识到这些人力资源趋势并了解如何利用这些趋势在2022年及以后推动变革和增加更多业务价值更为重要的原因。
1. 作为产品的人力资源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显著的人力资源趋势之一是,人力资源从专注于项目转向专注于产品。
这代表着人力资源运作方式的根本变化,传统人力资源以项目思维运作,一个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一组可交付成果、一组预定义的资源,并以高效运行为目标。
另一方面,产品是持续的,它不一定有终点,旨在提供价值,随着影响的增加分配(额外的)资源。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会提高 HR 的服务交付质量,还将使 HR 能够更好地构建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的能力。
然而,这种转变需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升级,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内部客户、他们不断变化的习惯和偏好。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在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员工体验方面加大力度。
2.设计协作
办公室的作用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不再认为出色的工作只能发生在办公室里,更不用说在办公室隔间里了。事实上,77%的人在新冠疫情期间看到了生产力的提高,近三分之一的工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但缺点是远程工作缩小了员工的网络并使组织更加孤立,来自 ADP 的数据表明,与在现场工作的员工相比,远程员工与同事的临时对话更少(分别为 60% 和 77%),所有这些都对协作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在2022年,人力资源部需要变得更加谨慎,并参与帮助组织重塑协作、共同创造和创新的方式。
人力资源可以帮助创造条件,使员工(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够在整个组织内甚至跨组织地从事不同的项目(参见我们关于人才市场的下一个趋势)。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这一点:
设计一个工作场所(物理的和数字的),帮助团队一起工作和联系,无论他们坐在哪里;
推动跨职能团队的组织设计。这些公司包括传统员工、临时工和承包商,有意推动合作和思想多样性;
允许轮换的人才计划(参见我们的职业经历趋势);
利用数字平台异步连接员工,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协同工作等等;
通过对协作采取设计方法,人力资源部可以帮助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在家工作舒适感的组织,同时确保协作实践不断为组织提供价值和创新。这是一种人力资源趋势,我们预计在2022年会看到更多。
3.人才市场与人才配置
从新冠中吸取的最大教训之一是,公司不能再仅仅依赖于从外部引进人才。相反,紧张的劳动力市场迫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才。
我们的下一个人力资源趋势是通过人才市场更好地配置人才。总之,人才市场有助于将组织或部门内的员工与内部职业机会联系起来。这些包括职位空缺,但也包括跨部门项目、临时任务和其他计划。
在一些行业,人才配置是有机发生的。
例如在造船业,当新的任务到来时,专业人员就会被部署,只有在合同即将完成时才会“跳槽”,而竞争对手公司会得到下一个大合同。这样,员工就可以从事相关项目,并建立自己的能力。相反,公司能够根据可用项目快速部署临时但熟练的劳动力。
改变的是,人力资源部门越来越意识到(计划)技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寻求与其战略合作伙伴合作,以创建共同的人才市场。
最近,联合利华和沃达丰(沃达丰的子公司)发起了一项数字营销交流计划。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建立更加多样化的能力,而且还为思想和创新的交叉传播提供了机会。
但联合利华和沃达康并不是唯一的两家公司。事实上,根据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一份报告,近三分之二的企业现在更愿意从其他公司借调或租赁具备某些技能的人员,而不是招聘新的全职员工。
在这种模式下,组织会根据需要雇佣员工进行咨询或从事特定任务——这是我们将在2022年看到的人力资源趋势之一。
4.职业经历
另一个涉及技能培养主题的关键趋势是职业经历。
由IBM、AT&T和GE等公司运营的传统终身职业发展计划(在这些计划中,人才被识别、培养,并提供组织内职业发展所需的经验)现在大多已经过时。
现在,工人们不太可能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一个雇主。事实上,现在人们平均每四年换一次工作,18至24岁的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换工作5.7次。
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组织越来越多地投资于员工的职业经历。该组织的目标是扩大其能力,同时利用新的学习机会丰富员工的职业生涯。
公司定义了不同的体验:横向、纵向、旋转和回飞棒,后者是指有人离开公司几年,然后带着更多的经验回来。
这些经验中的每一项都有助于丰富员工,为他们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并为组织带来更多的能力。
2022年,重点将继续放在员工身上——企业也将通过员工建立组织能力。这是因为为个人提供和促进职业发展不仅对员工自身有利(因为他们有机会专业成长),而且对企业也有好处,因为这将提高工作、交付和服务的质量。
支持职业发展的组织将拥有更多敬业、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员工,使其整体上更具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职业经历将成为2022年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趋势之一。
5.拥有人力资源的企业转型
最近,当我让 10 名 CHRO 的房间里的人举手时,如果他们处于某种转型中,有九只手举了起来。后来,第十个人告诉我他错过了这个问题。
当谈到人力资源在转型中的作用时,人力资源通常涉及的时间较晚,而且主要是围绕人员管理的主题。然而,这种有限的参与是不幸的,因为人力资源部有大量的工具为这些项目增加巨大的价值。
这些工具包括组织设计、开发和转型方面的技能、构建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设计协作的能力。
随着变革变得越来越普遍,人力资源部有责任掌握这些变革过程,并衡量其影响和进展。鉴于其专业知识,人力资源部应在领导这些变革努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这将需要与整个组织的各部门进行更密切的互动与合作,人力资源部需要将领导力和业务需求与员工能力联系起来。
无论是帮助创建内部人才市场,确保在新的混合工作时代更好地协作,通过组织的业务文化和活动编织目标,还是推动更多数据驱动的决策,人力资源部门都需要拥有这些重要流程,因为业务和现实需要它。
6.为多重期货做准备
最重要的是,工作的未来是灵活和模糊的,世界变得太不可预测了,以至于不能只为一个可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员工越来越要求在工作地点、时间和方式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公司本身也必须学会变得更加灵活、敏捷和有弹性,人力资源部也是如此。
通过利用数据驱动的员工队伍和场景规划等,公司可以创建更具适应性的战略,随着业务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除非人力资源本身及其战略变得适应性和敏捷,否则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以酒店业中的一家主要酒店集团为例,该集团主要为商务旅行者提供服务。随着新冠疫情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公司面临着一个难题:商业旅行量在大流行之后是否会恢复,这使得该公司能够保持领先吗?或者它应该预测业务不会恢复,并为不同的未来场景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第一种情况似乎更有可能出现。然而,仅仅第二种情况是可能的这一事实就促使领导层和人力资源部采取行动。他们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应对措施,确保小组准备好应对这种情况。
例如,干预措施包括准备冻结所有职位空缺,用新的公司战略调整现有员工的技能,减少对商务旅行者和其他业务线(如游戏和会议设施)探索的组织设计。
换句话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以前持有的关于经营公司和管理员工的真理和信念变得多余。出于这个原因,许多公司将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造——通常是在没有太多警告的情况下进行。
而且,除非公司为不同的情况做好准备,并足够敏捷地做出快速反应,否则它们将无法在快节奏的现实中生存足够长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部需要密切关注其组织和外部世界的脉搏,并为多重未来做好准备。
鉴于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为多重未来做准备将成为2022年人力资源的主要趋势之一。
7.永远的人力资源技术
在管理人才或运营时(无意中)滥用技术的公司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无论是现在臭名昭著的亚马逊有偏见的招聘算法,还是最近的优步面部识别应用程序功能据称歧视来自种族或种族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司机,我们都被提醒,无论何时使用技术,我们都有责任永远使用它。
这一趋势还包括更广泛接受的人力资源技术。埃森哲(Accenture)和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仅在美国就有多达2700万名所谓的隐性员工。这些工人不会出现在公司的雷达上,这通常是因为缺乏灵活的申请人跟踪系统(ATS)自动将他们排除在外,因为他们缺少证书(尽管有相关能力)、技能或就业历史中的空白。
这些故事中的许多都引起了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关注。在所有部门中,人力资源部应该是道德技术的管理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流程中使用技术(美国55%的人力资源主管已经使用预测算法)或其他目的(如使用人工智能评估员工的现有技能),他们需要保持警惕,确保人工智能和算法能够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是超越预期目标。
为此,随着人力资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变得更加精通技术。他们必须发展数字能力,以便能够理解算法的基础知识。这也将使他们能够在为组织选择合适的技术时向供应商提出合适的问题。
目前,只有41%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具备这些能力。其余的人需要提高技能,才能将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力量。由于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技术为善”将成为2022年及以后主导人力资源世界的趋势之一。
8.从DEI到DEI&B
混合工作时代的一个好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远程工作,地理位置和地理距离已不再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更容易接触到更合格、更多样化的人才。
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领域的发展从未像过去两年那样迅速。我们已经认识到,在一个天生有偏见的社会中,更传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不够的。这有助于该领域走向“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或DEI)。
但是,多样化、公平和包容性还不足以创造一个有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适合新时代工作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一个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工作场所,有时也无法留住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员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
工作中的归属感增加了DEI方程。一方面,它是关于“渴望存在”,另一方面,它是关于“长久存在”,代表一种情感和时间维度。工作场所的归属感带来了心理安全和真正包容的转变。
DEIB代表着成为组织的长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各组织和人力资源团队日益意识到的,因此,这是我们2022年人力资源趋势列表中的一个。
9.从人员分析到数据素养的转变
在过去五年中,人员分析对我们管理人员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尽管几年前组织主要是在寻找人员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他们需要更有效地在其(人力资源)组织中实施人员分析。
关键瓶颈之一是更广泛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一般数据素养。例如,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需要更好地理解数据,以便在其组织中有效实施人员分析结果。
人力资源经理需要能够访问仪表盘并检索相关数据,以提供更好的建议。此外,人力资源分析师在使用业务和财务数据支持其分析时将更加有效。
这并不是说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需要成为数据收集方面的专家——如今,数据收集是通过技术和自动化或数据分析来完成的——大多数公司已经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
相反,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附加价值在于将分析结果和见解转化为行动,从而充分利用数据。然而,为此,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数据素养能力。目前,只有十分之四的人能够阅读、应用、创建和交流数据以影响决策。
10.有影响力的奖励
这场大流行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想在哪里、何时、如何工作,而且也改变了他们为什么想工作以及他们在工作中看重什么。
在流感大流行之前,公司对福利和包容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员工福利。所有这些都随着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变化而改变,因为人们对工作的需求比9到5的人更多。
员工的价值主张发生了变化,雇主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区分和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雇主品牌。此外,长期激励已经失去了许多吸引力。相反,它更强调灵活性、支持员工和创造目标。
雇主还需要决定如何提供包容性福利、全面的员工福利和心理健康支持,这可能导致重新思考和调整他们的奖励政策。
例如,为远程员工支付工资(无论是否基于位置,谷歌最近的决定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提高基本工资以吸引人才(如Target、美国银行)以及签约奖金。
当涉及到包容性福利时,它们是公司更广泛的DEI&B战略的关键部分。他们特别关注代表性不足群体的需求——这是许多组织尚未解决的问题。
包容性福利的例子包括:
确保医疗保健计划中不存在种族和民族差异。
选择符合其文化和语言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选择解决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公平的结果。
根据组织利益的公平程度,我们区分三个层次:
1、一个反应性组织,不考虑包容性利益是重要的,不提供任何。
2、一个积极主动的组织,认识到包容性福利的需要,并随时准备满足这一需要。
3、引入包容性福利并定期审查的公平组织。
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奖励方式的最重大变化将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组织将越来越多地根据员工的技能而不是根据他们的职称或以前的经验来支付薪酬。
因此,创造战略性、有影响力的薪酬是明年人力资源领域的最大趋势之一,并将在2022年继续出现在每个首席人力资源官的脑海中。
11.技能经济
技能从未如此容易改变,过去专业技能的半衰期为10至15年,IBM现在估计大约为5年,而更多的技术技能仅为两年半。
此外,技能越来越决定人们如何获得奖励。没有大学学位的自学数据分析员的收入可能比历史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还要多。这就产生了一些提供商,他们提供特定的高技能课程,并承诺在完成课程后在信息技术或其他领域获得新的职业。
在欧盟,公民可以使用Europass,文件包含个人简历、语言护照、文凭和证书,以及其国际工作经验的证明。所有这些都使识别特定和相关技能变得更加容易。
对于组织来说,准确地映射可用的内部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组织层面映射技能的好处也延伸到了员工。一个人拥有的技能越来越多地与薪酬、再技能和提升技能的举措联系在一起。了解自己的技能是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招聘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组织转向更多数据驱动的技能测试。随着人们工作经验的增加,教育史的相关性逐渐减弱。
确定相关技能、如何以及何时开发以及如何将其付诸实践,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将人员分配到最适合其能力的角色,并帮助员工导航其职业生涯。
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正处于商业领域最引人入胜的变革之一的前排位置。
这是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激动人心的时刻。面对大量挑战,人力资源在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
无论是通过在新的工作时代推动更好的合作、促进更好的职业体验、创建内部市场以缓解人才短缺带来的压力、拥有业务转型,还是通过提供包容性和目标驱动的组织以提供公平的福利,人力资源将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并将继续处于明年所有重要业务挑战的最前沿。
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经得起未来考验的人力资源,公司将停滞不前。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专业人士需要在2021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并在2022年突破可能的界限,为其业务带来更多附加值。
企业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人力资本解决方案服务商,2013年仁云成立于上海,获得用友战略投资,核心团队具有20+年HR管理数字化建设经验。
成立以来,仁云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客户搭建核心人力、人力共享、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本分析平台,以实现全渠道覆盖员工选、用、育、留等全场景的HR共享服务运营体系,从而降本增效、提升体验,助力大中型企业HR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
-
新趋势
福布斯:2017人力资源发展8大新趋势,你踩准了吗?
来源:《绩效管理创新与变革》公开课讲师
作者:姚琼
春节假期一转眼就结束了,HR小伙伴们又要撸起袖子好好干活啦!新年之际,带领大家一起解读最新由福布斯发布的2017全球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本预测趋势是由福布斯专家根据全球100多位著名人力资源人士的访谈,以及众多调查和最新行业报告得出的。作者还根据国内企业培训咨询实践进行了诠释与解读,绝对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
公司将更加专注于改善面试候选人体验和员工工作体验
作为公司市场营销部门,多年来的主要工作是提高与改善客户体验 ,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从今年开始,人力资源部门也要提升员工和潜在员工的体验。例如招聘,候选人一旦接到面试通知,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上网搜索评价。要是看到专业网站对公司有差评;或者HR对候选人的面试通知不到位,面试时间临时有事无法错开,让候选人没法产生良好体验感,估计候选人就会犹豫要不要来参加面试了。所以,候选人对公司的体验从递交简历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与候选人友好互动以及营造候选人良好的面试体验,也是弘扬企业文化的一大绝招。
但是这些,无疑让HR们增加了更多的面试工作方面的压力。在这一方面,HR要善于使用工具,这很重要。这里不得不推荐优面宝2017平台版,一款注重候选人面试过程体验,提高面试到场率,增强雇主品牌的面试管理工具。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HR被放鸽子。
据悉,现在注册优面宝2017平台版,还送百元红包。长按上方图片进行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链接:
umianbao.hrday.com,只需5秒即可注册领取。
一旦员工进入公司报到上班,人力资源管理者就该思考如何改造陈旧的奖励计划,投入更多的培训,更好地了解员工需求,进一步改善工作空间,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提升员工体验感和敬业度。如IBM就利用新的数据分析策略,预测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风险并及时通知经理,从而降低离职率,这已经帮助IBM节约了1亿3000万美元。
所以说2017是员工体验改善年,一点不错,人力资源部门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2
传统年度业绩考核演变成持续的回顾与辅导
在绩效管理流程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淡化一年一次的考核打分与强制分布,而更加重视对员工日常的反馈、沟通与辅导。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出生在九十年代中期,他们喜欢及时地反馈,而非每年年底的那次例行绩效面谈。持续沟通与反馈将成为管理的常态。
很多公司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趋势,进行了绩效管理体系的革新,并给这些及时反馈取了很好听的名字。比如Adobe 的check-ins (检查)机制,工作目标是每年设置,但工作进展回顾会定期反馈,这使得他们主动离职率减少2%;还有GE 的touchpoint(接触点) 绩效系统,经理运用APP和员工每天都有机会检查工作结果和提高能力,这使得GE在过去一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IBM的checkpoints (检查点)和微软的connect (连接)也是侧重在绩效的持续反馈与沟通上面。
推荐:如今的业务环境和战略背景下,传统绩效管理显得低效僵化,敏捷化开始渗透在业务中。如何重塑绩效管理,运用简单模型,在互联网环境下取得战略的成功?快加入GHR独家首发的《重新定义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点击了解详情课程吧!3月24-25日北京班,火热招生!3月5日前3880元,3月20日前408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详情请致电4006962298。3
组织重组从而更加关注团队绩效,而非个人绩效。
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就业形势如何,更多的企业开始强调团队绩效和团队合作。虽然员工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公司还是在不断重组团队,因为高绩效团队将使公司能够争夺未来业务的成功。组织重组的主要原因是千禧一代(80后)和Z一代(90后)从小参加团队运动,所以他们也希望在办公室有同样的团队合作。事实上,组织正试图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以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和市场波动。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把”组织设计” (organizational design)作为2017的首要任务。思科是拥抱这一趋势的第一个公司,他们创建了一个“Team Space“(团队空间),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团队高效工作的共赢智能平台。未来企业团队绩效肯定重要于个人绩效,随着组织更加偏平化、小团队化、敏捷化,团队绩效和个人业绩的考核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微软在进行绩效管理变革之后,考核员工的是影响力,侧重考核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和团队的贡献以及对他人的帮助。笔者有个客户,他们在国内的公司全部以团队方式运作,没有固定部门也没有固定经理。所有队员可以随时组建团队完成项目。2017他们开始学习运用Google OKR目标管理。因为OKR强调的是透明,强调是团队业绩和团队合作,而非仅仅个人绩效英雄主义。
4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将更多引入招聘与培训
随着Facebook收购Oculus公司,苹果申请3D显示系统专利和口袋妖怪游戏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的成功,毫无疑问,2017这些技术进一步得到运用。我们发现年轻一代希望公司能将虚拟现实引入职场。员工在工作之外经历的技术体验,也会让他们对办公室有同样期待。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可以帮助提高求职者的体验,也可以让员工培训更具吸引力,成本更低。例如,英国军队已经在招聘过程中使用VR技术;通用公司有一个虚拟办公室参观;而GE则把VR用在了校园招聘会上,他们让学生戴上VR头盔,参观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回收机设备。IBM Watson(IBM认知计算系统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个技术平台)已经开始研究候选人的个性。让候选人打字给机器人,机器人会在几秒钟内给出一个完整的候选人性格报告。
5
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靠文化与价值观招人留人
在美国,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为4.6年,而很多年轻人工作两年就会离开公司。而2016北上广以及主要城市离职率在20%。现在社会已经没有终身雇佣合同了。根据统计,美国76%的全职工作人员要么积极寻找工作,要么寻找新的机会,而有48%的雇主因为技能差距和高流失率无法填补他们的职位空缺。根据中智统计,2016年度52%的90后已经为跳槽做起了准备。80后中有跳槽意向的比例为38.1%。此外,民营企业及本科学历的白领也表现出强烈跳槽意向,分别占到47%和46.9%。
在所有这些人才的流动中,优秀人才的抢夺来的非常激烈。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个更强调员工体验的公司,更多关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更能吸引人才和留住员工。当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时,马云曾明确指出:“有一样东西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就是企业文化、使命感和价值观。”阿里巴巴的厉害之处在于把企业文化当真,认真执行。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名字叫六脉神剑。分别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其中三剑是做人的:诚信、激情和敬业,是基础;二剑是做事:团队合作、拥抱变化,它是中间力量;而剩下的一剑,则刺中要害,点名方向,说的是“客户第一”,这个是六脉神剑最深功力所在。阿里巴巴就是按照六脉神剑价值观招人,管人与留人,这也让它成为最吸引年轻人加入的公司之一。
6
企业将更多采用多种用工方式以降低用工成本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更多企业开始探索各种节约用工方法。除了全职员工以外,更多的项目制用工、临时性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实习生、自由职业者纷纷参与到企业用工潮中,在企业内部组成更加灵活的团队。在美国,研究表明未来几年,至少有40%的企业员工属于自由职业者。这个趋势也将在中国企业更多的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雇用是按需、按项目,同时又要降低社会保险成本及其他员工福利,未来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会和全职员工一起工作。许多自由职业者在远程工作,未来一个经理不仅要能管理现场的人员,更需要管理散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自由职业者团队。
随着国内共享经济不断蔓延,滴滴打车、人人物流等新兴互联网产品出现,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到多元化选择工作、随意支配碎片时间的队伍。特别是生活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群体,不分灰领、蓝领、白领、金领,他们都有机会参与灵活的“零工经济”状态,这也就不奇怪有打零工这样的APP上线,因为它符合新时代多样化用工潮流。
7
千禧一代与新新人类Z一代在职场相遇
2016 年是Z一代(90后)工作的第一年,而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80后)已经成为了管理角色。年轻Z一代在看待新业务前景,对工作场所的要求和对技术拓展与学习方面和年长的员工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一项新的研究发现,Z一代和和千禧一代都表示他们有信心用自己的能力去满足工作期望,准备着改变世界。但哈佛商业评论发现,只有7%的企业提供了领导力项目来培养他们。企业对年轻一代领导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这80/90后两代人将继续给公司施加压力,使得公司需要改造更温馨的办公环境,更多地奖励员工,给与员工更多的灵活性,才能使公司的利益和事业与这两代人协调一致。我曾经服务的一家公司,他们在公司内部不允许出现“经理“、”主管“、”老板“这样的抬头,因为80/90后不希望在公司有阶层,他们希望在团队中平等的合作,而任何人都有机会管理项目,只要他有能力。
8
职场健康和员工福利,成为吸引顶尖人才的关键。
很多公司制定健康计划来降低缺勤率和吸引人才,并节省医疗保险费用,而员工在过去的几年中也变得更加有健康意识。去年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员工说他们的公司支持员工的福利并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去年相比,2017 与健康有关的员工福利增加了58%,健康福利提高了45%,在2017年这个趋势将持续。因为公司意识到工作压力是员工面临的最大的健康问题,所以他们投资为员工创造一个更放松、更健康的环境。
谷歌向山景城北海湾区当地政府租借20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以建造其4层全透明的楼帐篷式结构新办公楼,外面罩上巨大玻璃。谷歌的目标是令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从而让员工有全新的工作环境体验,激励员工更开心工作。Fitbit公司推广健康乐活产品,可穿戴设备通过数据保护和健康问题来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从而帮助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也投入不少,我在一家企业培训时,看到企业专门设立了健身房,里面配有健身器材,乒乓桌、拳击袋等设施,员工培训休息时,都可以去放松一下。
2017年开始了,经济发展将持续放缓,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就业市场也将变得更加艰难,这导致企业需要投资更多以吸引人才。如果企业愿意创造一个更灵活与放松的的工作环境、持续关注员工发展,不断运用新的技术进行人力资源革新,人力资源效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将面临更多机会。所以我们HR小伙伴们任重而道远!
-
新趋势
重磅 | “互联网+人社”发展白皮书,解读人社信息化新趋势
11月30日,以“共建·共享”为主题的首届互联网+人社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代表、行业专家、互联网公司和创业企业,共商人社领域新趋势和发展方向。腾讯研究院联合互联网+合作事业部、微信城市服务在大会上共同发布《互联网+人社发展白皮书》,以互联网+指数解读各地区人社发展现状。
各省市的落地服务、用户活跃度、用户增速有哪些亮点和特色?一线城市和低线城市之间是否存在传统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哪些地区已经在互联网+人社领域做出了大胆创新?哪些业务板块连接互联网+最先得到了升级?《白皮书》对互联网+人社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为《白皮书》核心内容:
引言
民生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我国也日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全部工作涉及到“人”,围绕“人”展开,是最关乎民生的领域之一。
信息化是民生助跑器。人社系统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增强工作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启动金保工程,人社信息化的应用基础不断夯实。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人社部主动适应这一趋势,于近期出台了《“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赋予了人社信息化新的内涵,把人社信息化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新的阶段。
“互联网+人社”不是把人社服务简单搬到网上,而是通过“互联网+”推动工作观念的转变、服务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感知民心、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可触达性。微信在平台上开设了城市服务入口,集成社保查询、医保查询、公积金服务等诸多人社功能,实现了行政服务大厅、政府网站、政府APP、城市服务等不同服务渠道的融合发展,极大方便了民生。同时,众多基础服务在不断的迭代实践中,被二次开发并加以重新认知,不断衍生出更便捷、更立体的简政体验。
本报告基于人社信息化的发展脉络研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案例,对“互联网+人社”的应用情况、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其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人社部门推进“互联网+人社”、利用移动互联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传递人社改革正能量提供支撑和镜鉴。
1、人社信息化PEST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涵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三大领域。作为人社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2002年10月国家层面正式启动人社信息化建设,即“金保”工程(国家信息化十二金工程之一)。15年过去,人社信息化面临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图 1 人社信息化发展PEST分析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1.1 P-政策环境
李克强总理今年两会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来,政务服务的模式、渠道、平台等发展骤然增速,政府服务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革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正由一项便民利民的发展举措,升级成为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与集聚民间创新的重要杠杆。在此背景下,政府信息化面临更高的价值诉求:由服务内部业务效率向提升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活力转变。
具体到人社,通过金保一期建设,一个以业务网络三级互联、应用软件基本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体系已形成,为各级人社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政府信息化价值诉求升级大背景下,金保二期的“互联网+人社”则要服务于人社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战略的落地,服务于增强创新能力、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等目标的实现①。
表1 国家对人社信息化的价值诉求在不断升级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依据中国政府网公开信息整理
1.2 E-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各行各业信息化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社会各行业和生活所全面应用。政策加持背景下,政务信息化一马当先,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咨询机构智研咨询预测,2014-2018年,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投资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我国IT总体支出的增速。
图 2 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纵观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历程,进入门槛越低、标准化程度越高,互联网渗透率越高。其中,医疗、养老、教育、人资等领域因为相对封闭且高度非标准化,互联网+的历程尚处于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社保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资源投入未来必然处于上升阶段。
图 3 互联网+人社正当时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1.3 S-社会环境
用户日益凸显的“网络居民”属性要求基于互联网获取公共服务将成常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这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支付、出行、旅游、餐饮等越来越多的线下场景被线上化,用户“网络居民”属性日益凸显。人社事业因为跟每位用户都密切相关,线下向线上全业务转移则势在所趋。
图 4 越来越多的线下场景被线上化
资料来源:Kantar Media CIC,《60秒看中国社会化媒体表现》,2016.11
社保不断扩容、人口老龄化、流动迁移活跃等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管理手段。近年来,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5岁以上人口高达1.44亿,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老年抚养比不断升高将进一步加剧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基金支出增速已连续4年高于收入。而活跃的人口流动迁移也在引爆社保、医保的异地业务办理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一套更大容量、更统一、更精细化的社保信息系统来解决,这也是驱动人社信息化加速演变的最直接动力。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1.4 T-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的带动下,人社信息化基于的技术环境也在发生基因突变:云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四重趋势并发。
云化:人社系统集中了全国近十亿人的数据,且覆盖人群还在加大,其速度远大于社保网点办事人员增加的速度。同时,人口在城市间的迁徙增加,对社保异地业务办理提出了更多要求。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云技术在人社领域的应用,构建人社行业云,加强基础网络管理与网络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各业务深度智能应用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打造面向未来的管理和服务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社业务需求。
移动化:2015年移动互联网正式超越PC互联网成为主流,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入口。政务服务亦复如是。依靠行政服务中心将办事部门物理聚集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水电费缴纳、交通违法缴罚、高考分数查询、医院挂号缴费等服务相继“落户”移动终端。截止2016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开通了超10万个政务微信公众号为用户在线提供政务服务。未来,移动化应用广度与深度将成为检验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
社会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虽然强调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核心平台的地位,但对微信城市服务、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平台的服务价值同样做了充分肯定。前微信时代,政府网站对于BBS、BLOG及微博的价值认同仍停留在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阶段,而微信的出现推进移动政务迅猛发展,第三方平台不再作为信息通道或服务补充渠道出现,而成为政务服务延伸发展的重要阵地。
数据化:人社业务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涉及就业、参保、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及其他经济活动轨迹,数据体量已积累到产生重大价值的数据化阶段。这就要求人社信息化新的发展阶段要具备“数据化”思维,即数据信息开放思维、数据信息整合思维及数据信息分享的思维②。
“四化”趋势下,金保二期工程将带来业务流程、办理方式的变革,同时创新人社体系服务、管理的手段。
2、互联网+社保指数分析
微信城市服务平台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将散见各处的基于移动互联的政务民生服务集合起来,为本地市民和政府、第三方机构提供高效连接。一方面市民不必再逐个搜索查询相关服务项目及提供机构,省时省力;另一方面,政府等可以通过城市服务统一入口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微信城市服务已覆盖全国362个城市,累计服务用户超过2.1亿。
图 6 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广泛连接政务服务与用户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人社服务共覆盖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共124个地级市(直辖县)。
其中,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海南、黑龙江和湖南7省实现了全省覆盖,所有地级市均开设了入口。
2015-2016年期间,人社公共服务加速向移动端转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大众线上社保/医保查询、就业信息查询、职业考试查询的习惯逐步养成。即,C端人社服务正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图7 在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开设人社服务入口的地区
注:亮蓝色表示全省都上线,深蓝色表示省内部分城市上线,灰色表示未开通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2.1 “互联网+人社”服务的用户粘性
进入2016年,随着上线城市逐渐增多,人社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在微信城市服务整体月活跃用户③规模的占比由1月5.29%提高至10月的14.37%。用户需求可见一斑。其中,湖南、广东、黑龙江、福建、北京、海南、重庆、贵州人社用户占比均高于平均水平。湖南以33.22%的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反映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人社服务也保持了较高的回流率④,达到20.0%,是微信城市服务中回流率最高的领域。“互联网+人社”服务,对于培养用户移动政务习惯、带动其它政务移动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图8 人社用户占比、回流率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2.2 服务丰富度具有显著区域差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对线上服务提出要求:“应上尽上”(服务广度)和“全程办理”(服务深度)。就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看,人社服务在广度上已基本覆盖人资、就业和社保三大块,其中社保服务覆盖最广。总体来看,全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区域覆盖率有待提高,且各地具有显著差异。
图9 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上线的“互联网+人社”服务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在渗透率方面,人社服务区域覆盖率仅有34.3%,低于交通、公安、医疗等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图10 微信+人社服务区域覆盖率及服务丰富度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以覆盖最广的社保服务为对象,对其服务广度(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覆盖情况)、服务深度(查询、服务指南、办理等全流程的覆盖情况)综合打分发现,湖南的社保服务丰富度得分遥遥领先。其省会城市长沙“12333”微信平台自2015年4月上线以来,做了诸多创新,包括首创发放“虚拟社保卡”,在微信一键完成“社保卡信息查询”、“社保卡发放进度查询”、“人社服务机构位置导引”、“参保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待遇信息查询”、“医保卡余额及明细”、“就业补贴申请”等多项功能。后期随着开通微信交社保、报名缴费、就诊结算全流程等支付业务的开通,湖南在服务丰富度还将有更大上升空间。
相比之下,山东、辽宁、云南等地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湖南、贵州等先发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服务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11 各地在社保服务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2.3 广东“互联网+社保”指数位居全国首位
综合上述维度加权计算各地“互联网+社保”指数⑤发现,广东“互联网+社保”指数居于全国首位,凭借广泛的活跃用户群体、广泛的区域覆盖、稳定可靠的服务质量等优势遥遥领先其他省市。湖南、福建紧随其后。
图 12 “互联网+社保”指数前10大省份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2.4 发展的不只是微信城市服务
尽管微信城市服务平台集聚了大量的人社用户和服务,但“互联网+社保” 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当地“互联网+社保”的发展实际。据腾讯研究院不完全统计,除了上线微信城市服务、政府网站和12333,这些省市还开通了数量不等的政务APP,实现了一个入口,多个平台融合发展的格局。以广东为例,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人社APP、12333电话咨询服务平台在全省实现了全业务、多渠道的100%覆盖,最大限度地拓宽已有渠道的服务半径。
图13 各级政府形成了“政府网站+微信+APP”的服务平台体系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2.5 活跃的并非只是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自然也就成了“互联网+人社”数字红利的第一批获益者。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据绝对地位,合计占微信城市服务人社用户的近7成。
低线城市(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有望成为互联网+人社服务的价值洼地,其用户增长速度、活跃度不亚于一二线城市,有些甚至大幅超越。93个低线城市中有58个城市的月活跃用户增速在50%以上。除了渗透时间晚于一二线城市、用户基数较小等常规原因外,移动互联对于后发城市的价值在加速释放也可能是动因。因为对于后发城市而言,PC时代的政务服务基础稍显落后,有的甚至没有,因此不存在平台分流现象,用户更习惯于从一个平台上集中获取服务。
图14 低线城市的用户增速超一二线城市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微信城市服务平台
3、互联网+人社开启新模式
互联网向人社事业传递的价值点在于“连接”和“创新”两个方面。通过“连接”改变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解决现存触达用户效率低的痛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新价值,破解现存难点问题和增量挑战,实现治理创新。
图15 互联网向人社传递的价值点:连接与创新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3.1 公共服务供给“轻量化”
人社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城市服务等移动平台通过思维和技术创新助力人社公共服务越来越“轻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移动化
国办发23号文① 要求:2017年,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人社业务也在加快从线下转线上,支持在线业务查询、预约、认证、办理、支付。全国120个城市的公众可直接在微信上进行社保查询。通过将社保查询、医保支付等服务流程移动化,无疑有助于解决用户排队时间长、查询不方便、医保结算繁琐等民生服务痛点。
图16 人社服务移动化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轻量化
人脸识别、LBS、移动支付等技术为人社服务的身份认证、查询、缴存、导航、支付等关键环节轻量化、后台化提供了可能,有效缩短了服务时间。
1)认证轻量化
图17 人社服务轻量化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2)支付轻量化
社保涉及资金和信息流的交付。尤其是使用医保就医的用户群体庞大,2015年全国医保人数达到6.7亿,医保支付贯穿就医全流程,从挂号到诊间支付使用频繁。使用微信医保支付打通挂号、诊间的缴费场景,打破只能线下刷医保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的现状,将传统的7步医保就医缩减至4步,有效解决“三长一短“中挂号排队长、缴费排队长问题,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也提高医院满意度。目前医院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数据显示,微信就医人数、门诊支出、住院支出的比重逐日提高,目前已分别占到30%、50%和25%。
图18 微信助力支付轻量化,医院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传统医保和微信医保就医流程对比
3.2 基于三大场景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能力
人社大数据完成“原始积累”
大数据正在成为新的能力。尤其是在人社领域,这种能力的数量、多样性和复杂性都在快速增长。随着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和省级人社部门均已建立了数据中心,庞大的人力和社保数据不断向上积累和集中,主要有三类:
◆ 档案数据:指人社部门利用各级人社数据中心的就业监测、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监测、社会保险联网监测活动,以及基于这些监测和分析而进行的决策行为。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各级人社业务经办平台、自主性一体机等。
◆ 行为数据:是指人社部门基于自主开发APP或第三方移动平台提供各项服务过程中采集到的用户行为和政民互动数据,这些数据更为海量和动态。
◆ 交互数据:指人社部门与公安、民政、卫计委、金融等部门按照协议交换共享的数据,主要为政策制定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图19 人社大数据正在“苏醒”
这三类数据呈现出“大数据”的特性:
◆ 体量大。人社参保人数几乎覆盖全国。仅一个二线城市的结构化社保数据就达到TB级,如果算上12333电话语音、医保药店视频监控、人社微信的语音、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接近PB级。
◆ 价值高。人社数据涵盖个人就业经历、职业技能、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工资收入、单位用工、就医养老保障等高度敏感信息,对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高。
◆ 动态性。人社数据是个人、企业运行状态的数字化展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数据。
◆ 碎片化。人社部门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比较难。
◆ 实时性。人社尤其是社保经办实时性强,对数据处理速度提出挑战。
综上所述,人社大数据应用的原始积累已初步完成,具备大集中的条件。截止2015年底,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已发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达到8.84亿人,养老、医保关系转移系统分别有超过30个省份的321个地市、15个省份的72个城市正式接入。
但不到1%的数据得到了分析利用
尽管各行各业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目前全球仅有不到1%的数据得到了分析利用。人社领域也不例外,主要有如下原因:
1. 数据散而乱。“分部门管理、分地区实施”的管理现状导致如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农村低保、优抚对象、特困救助对象等数据信息分别储存于不同的系统,散落在不同部门,由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提取利用困难;
2. 分析能力不足。大规模数据资源的利用缺乏足够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3. 隐私和安全的障碍。
大数据将在感知、发现和决策展现威力
人社领域如何才能弥补不断激增数据和需求与当前能力之间的差距?答案是:基于三大场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基础能力。
◆ 感知能力:基于人社庞大而富有价值的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对医保、养老、就业、医疗等业务和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形成对大众公共服务个性化需求的感知与预判能力。应用场景主要如下:1)人才就业服务:通过提取、整合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数据,精准刻画失业人群画像,以及市场紧缺工种,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服务;2)社保基金监控:通过对住院费用、人次、基金支付、药品使用情况等数据比对分析,确立基金运行监控的方向和重点。
◆ 发现能力: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挖掘深度洞察,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例如1)将低保人员数据与公安部门的家庭人口数据、车辆管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可准确发现不符合条件虚报冒领低保人群;2)通过一卡通,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参数,筛选过度医疗和医保骗保行为。
图20 大数据在人社就业预测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 决策能力: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支持体系。1)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有利于节省社保支出的突破口,加强对预算执行和社保缴纳环节的风险控制;2)将社保数据用于信用评估,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对个人信用的评估成本;3)结合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分析辅助决策。结合人口大迁徙的轨迹与特征以及社保征收情况、欠费情况、社会工资增长比例等分析指标,对社会保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判,并调整相关政策。
3.3 互联网+人社基础设施的两大要素
云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
政府业务加速向云迁移:近两年,云计算应用从游戏、电商、社交等互联网行业向金融、政府、制造等传统行业扩展,尤其是政府。截止2015年,济南市52个政府部门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80%采用云模式。
人社云化基础已具备: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结,90%以上的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联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同时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多次对网络带宽进行升级。
人社业务痛点需要云化:传统模式下人社业务系统多而分散孤立,难以支撑用户随时随地查询、支持多终端多平台的应用需求,社保基金管理透明公开、异地报销结算的政策需求,以及建设多地多中心业务灾备体系的安全需求。负载时系统宕机、数据堵塞现象时有出现。凭借低成本、高扩展且部署快等优势,云计算为上述业务痛点提供了破解之道。例如,四川政务云在腾讯和电信联合支持下,在28天内完成124台服务器、1000T存储的部署以及56个云监管接口开发和调试,半年内完成包括人社厅在内的7个厅局18个系统的迁移。
指数显示,“互联网+人社”发展与云高度相关。通过测算,“互联网+人社”得分与云基础高度相关,相关系统为0.87(置信水平99%)。再次表明云计算对于人社发展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人社公共服务全流程、多平台向移动端的“大迁徙”,中央——省——地市平台的“大互联”等业务实际要求人社IT基础设施加快云化步伐,为“互联网+人社”新模式提供基础。
图21 案例 云模式带来的价值
资料来源:Source: IDC, 2013
安全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二要素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IT系统如来源验证和数据过滤、应用软件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分布式DoS攻击、云安全、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均面临诸多安全挑战。人社领域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技术和业务层面。
技术层面
根据 CNNVD 统计,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CNNVD收录漏洞总量已达 80300 个,其中 2015 年新增漏洞 7754 个。新增应用软件漏洞达 5142 个,其次为操作系统漏洞,共 1788 个,而硬件漏洞数仅为65 个⑥ 。乌云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大量曝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已经超过30个,仅社保类信息安全漏洞统计就达到5279.4万条,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
图22 安全漏洞不断增加成最大挑战之一
资料来源:《互联网+企业网络完全生态研究报告》
云是“互联网 +”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同时云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攻击者一旦发现云平台的漏洞并加以利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根据
safenet 调查报告,关于云计算问题,有 88.6% 的企业表示最担忧其安全性。云服务商 UCloud 发布《2015 公有云安全年度报告》显示,Web 攻击、暴力破解等漏洞攻击次数相比2014 年增长超过 40%。
业务层面
人社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及多种业务,且有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互,尤其是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与海量,都为数据安全存储和管理带来压力。再加上各业务分系统融合、互动、开放的必然要求,也加大了安全挑战。
面临技术和业务层面的安全挑战,人社现有网络安全资源不足,且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使得提高安全能力成为“互联网+人社”基础设施的第二要素。
4、看得见的社会价值
“互联网+人社”新模式,究竟可带来多少社会价值?
◆ 测算1:公共服务轻量化可以节省多少时间⋯⋯
图23 案例:深圳试点微信医保支付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2016年8月,微信在深圳南山5家医院试点医保移动缴费服务。对于通过安全认证的用户,用微信即可完成挂号和门诊的医保移动缴费。打破了只能线下刷医保卡进行医保支付结算的传统现状。至今已有超过33万的深圳市民使用过“医保移动支付”,省略线下医保挂号、挂号缴费和门诊缴费3次排队步骤,累计为深圳市民节省1.1万小时。
测算:全国120个城市可在3个月节省15.7万个小时
以深圳案例为基准,对全国124个上线“社保服务、医保服务”的城市可节省时间进行统计测算得出,从8月至11月,人社服务的轻量化可为全国已上线城市市民共节省15.7万个小时⑦(【11.50, 19.90】万个小时)。
图24全国124个城市可为用户节省15.7万个小时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全国参保用户近10亿,如果均可享受移动红利,可节省时间将更大。
图25 全国124个上线人社服务的城市可节省时间情况
注:圆圈大小代表该城市节省时间的多少
◆ 测算2:互联网+人社可提高多少公众满意度⋯⋯
案例:长沙12333嫁接微信平台提高市民满意度10个百分点
“长沙12333”微信平台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并全国首创通过微信卡包发放“虚拟社保卡”。市民可通过社保卡数字证书验证等多种方式来激活“虚拟社保卡”,在微信平台完成各项社保卡的应用功能,具体包括“社保卡信息查询”、“社保卡发放进度查询”、“人社服务机构位置导引”、“参保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待遇信息查询”、“医保卡余额及明细”、“就业补贴申请”等多项功能。随着长沙12333支付功能的开通,将在2016年11月份开通灵活就业人员和城居微信交社保,后续将进一步实现微信考试报名缴费、就诊结算全流程等支付业务。同时,目前已经实现12333电话呼叫中心和微信客服坐席系统的联动运行,市民随时通过微信平台与12333客服人员实时咨询对话,后者通过微信平台的智能机器人获取人社咨询服务信息。截至2016年10月底,服务号关注人数达38万人,完成虚拟社保卡实名认证超31.6万人,累计完成网上服务1621万人次,最高日关注人数1.5万,日活跃用户超5万人次,极大地节约了长沙人社局的行政成本,提高广大市民办事效率,广大市民对人社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测算:人社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2%
移动平台良好的交互性激发了用户参与政务和服务评价的积极性。数据显示,每月参加服务评价的用户数都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而人社作为刚需服务,在移动平台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全国平均得分为4.1分(满分为5分),满意度达到82%,落在满意度高&评价数多的第一象限。
图26 互联网+政务服务满意度四象限图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
①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2016年11月
②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著作《互联网+政务:从施政工具到治理赋能》,电子工业出版社。
③ 指标含义:月活跃用户数:一个月内至少访问过该城市内该服务一次的去重用户数。
④ 回流率:连接两个月访问过该城市内该服务的用户数/上个月的活跃用户数。
⑤ 计算方法:服务项目价值分、服务质量星级分、月活跃用户数、回流率、故障率、重点行业丰富度6个指标加权计算“互联网+人社”指数,详见可见腾讯研究院2016年6月发布的报告《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
⑥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6.11
⑦ 由于每个地区单个用户通过城市服务节省时间大致服从指数分布,推断该地区所有单个用户节省时间加总而成的该地区用户节省总时间打住服从伽马分布。再根据各层数服务质量星级分与深圳城市服务星级分的比值估计各城市用户通过城市服务节省总时间变量系数。最后对所有城市服务节省总时间变量进行100000次模拟并加总,对100000次模拟结果取均值得到估计的微信城市服务节省总时间为15.7万小时。去掉模拟结果中最小的2.5%和最大的2.5%之后,得到对于微信城市服务节省总时间95%置信区间的估计【11.50,19.90】万个小时。
-
新趋势
看微信公众平台如何引领招聘新趋势
当下互联网的一句名言:“传统企业做事都是项目包括预算、立项、执行和监控;而互联网企业所做的都是围绕用户。” 传统的招聘方式耗时、耗力、耗财、缺乏互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作为抢占人才第一流量入口的新秀之星“微信”则掀起了一场招聘领域的创新变革。“在新媒体时代,现实中的弱关系或无关系,却直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形成强关系,微信已掀起一场关系的创新和革命。”
微信公众平台引领招聘新趋势
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招聘。企业通过建立公众平台,设立企业微信招聘帐号,与用户建立一对一的关系进行沟通,进而将职位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鼓励主动求职者们(Active Job Seeker)通过微信投递简历。
从微博招聘转移到微信招聘,我们需要了解微信与微博有一些区别:微信最强的地方是强大的入口(内置浏览器功能,跳转到企业的招聘网站),和强悍的熟人关系链和互动功能(朋友圈)。通过微信跳转过去可以展现更多的内容(基于手机端的页面)。不过自定义菜单还处于测试阶段,并未开放。
微信上的招聘主要有三个功能
1. 超级入口:企业招聘公众帐号实现部分简单功能(自定义菜单),跳转到企业招聘的移动端页面上(需要企业自主开发),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比如与ATS打通,让求职者可以查询面试进度等)
2. 交流与互动:通过语义和语音识别,实现部分高级互动功能,比如查询职位、recruiter和候选人通过微信直接交流,微信上直接分享投递简历等;
3. 信息推送:招聘职位(关键职位)的推荐,雇主品牌营销的推广。
如果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畅想一下若微信和LinkedIn等对接,大规模的招聘项目,可选择不需要填写简历,只需扫描下二维码就可以得到所有的信息。二维码直接链接到LinkedIn profile、招聘网站内的Profile。
微信“人才圈”是如何建成的?
前文我们提到“微信最强的地方是强大的入口(内置浏览器功能,跳转到企业的招聘网站),和强悍的熟人关系链和互动功能(朋友圈)”。那么,这样一个强悍的“人才圈”是如何建成的呢?
“1个微信公众号+多个微信个人号相互关联运营,把各种候选人名单List导入到手机通讯录,用微信个人号的自动识别好友(和手机号或QQ好有双向关系的)功能,实现各个List的相互关联,这天然就形成了TalentCommunity。此外,微信给招聘,人才社区,雇主品牌,Leads Generation等话题很多拓展及想象空间。例如:把应聘者的微信Network,借助其微信个人号Drive到雇主微信公众号,就是把Leadspass到微信公众号后台,配以在线HR客服,就是Real time的内部推荐了。”
除此外,据说目前腾讯已有成熟的方案提供,不需要个人号参与便可完成上述步骤。
随附一些有关微信招聘专家观点
相关案例分享:Jibe、Mobolt是国外用的比较多的Mobilerecruiting解决方案公司,支持直接在手机上填申请表或者说意向(非简历),直接调用Dropbox或者Google doc里的简历文件,调用LinkedIn数据等等,但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的结果显示最终的申请行为最多的还是回到了Desktop,这可能是申请者还是认为该方式不够便捷。”针对此案例,我们认为Jibe、Mobolt是第三方的招聘工具,在移动端的体验还是差一些。
微信招聘应注意:1)公司所属行业和公司需求的人才是否为微信活跃群体。2)打造Talent Community如果采用大群方式,这与建立公众号不同,要考虑到candidates互相是可以看到对方的,隐私如何处理,候选人是否愿意被圈进来。3)微信推送内容的质量和频率对于一个以交流为主的平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掌握好质量与火候。
微信核心价值:微信的核心价值其实是CRM,用在人力资源领域就是TalentRelationship Management,所以关键是要候选人维系、管理的机制建立好。内容相对而言是其次的,因为微信5.0以后,对于信息推送的限制非常强。现在通用磨坊、海尔、宝洁等都用微信用于内部员工的engagement,培训跟进等。微信其实相当于Web App,比传统的App更有效。中国银行两年前做了一个手机App,做储户的管理和服务,推了两年只有90万用户,但是他们两个月前上了微信以后,现在已经有1000万用户了。
自媒体时代,微信确实在招聘领域掀起了一场创新性的变革,不仅利于企业端,同时更是给应聘者提供了非常多的便捷。
【文章来源:招聘兄弟会】
-
新趋势
《浪潮之巅》作者吴军:你值得关注的三个新浪潮
《浪潮之巅》是很多科技圈朋友的必读书,里面提到的企业基因论、科技浪潮颠覆而非均衡论,以及从资本、机制等角度阐释科技行业沉沉浮浮的规律,确实令人受益匪浅。作者吴军上一次修订《浪潮之巅》大约在 2007 年,随后的 5 年中,他一直在持续观察与重构自己的方法论,下面梳理了吴军对未来三大值得注意的趋势,略有删减。
一、从“互联网赚钱模式+移动互联网颠覆效应”看,创业者需要新活法
【“倒推式”创业】广告、游戏和电商是目前主流的互联网赚钱方式,如果逃不出这样三个商业模式的话,你就要想,你可能在什么时候你会面对和百度、腾讯的竞争,如果可能避不开,你就要反过来倒推。从三个模式里面挑一个,如此一来,我一开始知道需要怎么做。
【Facebook 危机的根源】我写《浪潮之巅》的时候,互联网领域最明显的趋势是出现分工,有了上下游的概念,先用平台拴住人,然后再赚钱,由此催生了 Facebook。那时,你要把所有的应用去争取放在 Facebook 上去。现在,Appstore(安卓 + 苹果崛起)取代了 Facebook,这个角度来讲,Facebook 在三四年的时间里,都是一个很危险的公司,因为他在无线方面动作太慢。
【移动优先】以前,你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和应用,要考虑 Facebook 和社交网站,要考虑腾讯的朋友圈等等,今天你不考虑这个,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如果胆子稍微大一点,你可以没有 PC,你甚至不用考虑 PC 用户。因为你是做新的公司,是往后看三年,不是看今天的市场,你直接就上无线了,你直接做安卓和 iPhone。不过,这事在中国还有点艰难,在美国,创业者只要做这两款应用就可以了,但在中国有二十多个平台要发布,未来这个市场需要整合,将应用发到二十多家平台,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事。
【“变色龙”公司致胜】现在我们不需要恐龙,而是需要变色龙,情况环境变化快,不是找了有经验的人就能保证做成,这是一个变色龙能赢的时代。你最后做成的那个公司,可能和你当初想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我刚刚说了一家社区的网站,就是及时从广告模式转到电商模式。
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大趋势,所有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
【Tesla 与小米的秘密】小米和 Tesla 很像:首先,它们的硬件高性价比配置是不可否认的;其次,它们将一个原来大家拼价格的一个商业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的商业。现在 Tesla 数量很少,假设这种车在街上开了很多,它将会知道每一辆车的方位和你的开车习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还会带来其他的商业需求。
【“互联网化”是最大商机】我 1986 年的时候去过北京首钢,负责人告诉我们引进了一些王安的计算机,他说你看我实现了计算机化,那个时候中国企业没有计算机,他很自豪。现在想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过去近 30 年中,中国企业初步完成了计算机化,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化。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将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机会在哪儿?机会就在这儿。当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我站在浪潮之巅,这个浪会推着你。
三、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将逐步引爆企业级技术应用的新投资浪潮
【被忽略的企业级市场】在我们原来的印象中,个人掏腰包买的设备,不会比公家掏钱买的更好,但是你今天看你在用的,你随便去银行看一下,看他们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这说明在过去二十年中,他们没有什么改进,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永久性的会发生吗?全世界的企业级的 IT 不投钱,只有我们消费者在投钱?它们的动作慢是在于迭代比较慢,但改变一定会发生。
作者:刘琪 微信公众号:liuqi-guancha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