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漏洞
突发:美国HR科技巨头 Rippling起诉Deel涉嫌企业间谍活动:商业机密盗窃与“蜜罐”陷阱引发行业震动
HRTech概述:HR科技圈爆出重大诉讼!市值120亿美元的Deel被控策划商业间谍活动,长达4个月秘密窃取竞争对手Rippling的客户信息、销售数据及内部培训资料。据诉讼,Deel通过安插在Rippling的“间谍”进行6000多次非法查询,精准掌握竞争动态,甚至在客户考虑切换供应商时提前干预,阻止客户流失。Rippling通过“蜜罐”实验发现,Deel高层及法律团队均涉入,证据确凿!当法院强制要求提供证据时,该间谍竟然锁进洗手间,拒不配合。Rippling表示,这种系统性商业间谍行为已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将全力追究责任。
该案件可能成为HR SaaS行业最重磅商业机密诉讼,影响深远。更多全球HR科技动态,请关注 HRTechChina
2025年3月18日,科技和人力资源行业一片哗然。人力资源软件公司Rippling正式对竞争对手Deel提起诉讼,控告其通过培养内部间谍实施长达四个月的商业机密盗窃和企业间谍活动。这一诉讼不仅揭露了B2B SaaS领域激烈竞争的暗流涌动,还因其戏剧性情节和创新调查手段(如“蜜罐”操作)迅速成为科技圈的热点话题。
诉讼核心:Deel被控策划系统性间谍活动
根据Rippling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Parker Conrad在3月17日发布的X帖子及随附的50页诉讼文件,Rippling指控Deel在其内部培养了一名间谍(代号D.S.,疑为一名爱尔兰员工),以窃取Rippling的敏感商业信息和战略数据。这名间谍被指控平均每天在Rippling的系统内搜索“Deel”23次,访问超过1300次敏感Slack频道,下载包括客户定价建议、销售额会议记录、产品演示和竞争策略在内的关键文件。
诉讼文件详细描述了间谍如何利用Rippling的内部工具(如Slack、Salesforce和Google Drive)获取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递给Deel的高级领导层,包括Deel董事会主席兼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ouaziz、美国法律负责人Spiros Komis以及外部法律顾问。Rippling声称,这些行为构成了“蓄意攻击”,旨在破坏其市场竞争力和客户关系。
“蜜罐”陷阱揭露真相
Rippling的调查采用了创新的“蜜罐”(honeypot)策略,成为本案的亮点。Rippling创建了一个虚假的Slack频道“#d-defectors”,并在2025年3月3日向Deel的三名高层发送一封法律信函,暗示该频道包含可能对Deel不利的信息。信件发送后几小时,间谍立即搜索并访问了这个空频道,这一行为被Rippling视为“确凿证据”,证明Deel的高级领导直接或间接指挥了间谍活动。
戏剧性一幕:间谍锁卫生间拒交手机
诉讼中披露的另一戏剧性细节发生在2025年3月14日。当爱尔兰高等法院指定独立律师试图执行法院命令,获取间谍的手机以保存数据时,该间谍将自己锁在Rippling都柏林办公室的卫生间内,拒绝交出手机,并声称“我愿意承担违反法院命令的风险”。随后,他逃离现场,试图删除证据。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和公众关注。
法律指控:多重罪名指向Deel
Rippling在加利福尼亚北区美国地方法院提起的诉讼涵盖了多项严重指控,包括:
违反《反勒索和腐败组织法》(RICO):指控Deel通过有组织、系统性的行为实施商业机密盗窃和非法竞争,构成“勒索和腐败组织”的模式。
商业机密盗窃:根据《防不正当竞争法》(DTSA)和加利福尼亚州《统一商业机密法》(CUTSA),Deel被控窃取Rippling的客户数据、销售策略和内部通信。
非法竞争:Deel通过间谍活动不公平地干扰Rippling的市场运营,试图招募其员工和锁定其客户。
协助和教唆违反信托义务:Deel被指控教唆Rippling员工违反对公司的信托义务。
侵权干涉:Deel的行动非法干涉了Rippling与客户和员工的关系。
Rippling寻求经济赔偿、惩罚性损害和禁制令,禁止Deel使用或披露窃取的信息,同时强调他们不愿轻易诉诸法律,但面对这种“违法行为”必须采取行动。
Deel的回应:否认一切不当行为
面对Rippling的指控,Deel迅速发表声明,否认所有法律不当行为,并称Rippling的诉讼是“耸人听闻的指控”,试图转移对其自身法律问题(例如俄罗斯制裁违规)的注意力。Deel表示将提出反诉,但未提供具体细节。这一回应表明,双方之间的法律战可能旷日持久。注意的是Deel的回应主要通过第三方媒体报道,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声明。
行业影响与公众反应
作为估值均超过100亿美元的人力资源科技公司,Rippling和Deel在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竞争激烈。此次诉讼不仅暴露了行业内数据安全和商业机密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广泛讨论。X上的用户将此事件比作B2B SaaS领域的“肯德里克对德雷克”戏剧,称其为“企业间谍电影般的情节”。一些评论者甚至开玩笑说,LinkedIn和Netflix可能会对此感兴趣。
Rippling的诉讼文件还显示,Slack活动日志和“蜜罐”操作成为关键证据,凸显了现代企业依赖数字化工具的脆弱性。业内专家指出,此案可能促使人力资源技术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和数据保护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背景与竞争格局
Rippling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旧金山,估值高达135亿美元,提供整合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平台,服务于全球2000人以下的企业。Deel成立于2018年,估值超过120亿美元,专注于全球员工管理、薪资支付和合规服务。两家公司目标客户重叠,竞争激烈,此前已因俄罗斯制裁问题和市场策略发生公开争执。
Rippling声称,他们更希望通过打造优秀产品获胜,但面对Deel涉嫌的“违法行为”,必须诉诸法律系统。Deel则否认指控,称Rippling的行动是竞争中的“恶意攻击”。
未来展望
这场诉讼的最终结果尚不明朗,但它无疑将对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法院将如何评估“蜜罐”操作的合法性、Deel是否真的参与了间谍活动、以及双方在数据安全和竞争伦理方面的责任,都将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结果如何,此案已为科技行业敲响警钟: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必须在合法与道德的边界内行动。
Rippling和Deel的高管均未对进一步细节置评,但科技界和法律界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一备受瞩目的企业间谍案。
-
安全漏洞
Glassdoor匿名社区被实名的隐私泄漏事件:职场社交平台的信任危机
概要:网友爆料Glassdoor未经同意添加真实姓名到用户档案,威胁到匿名安全。用户Monica发现自己的全名和城市信息被不正当添加。Glassdoor坚持此举合法,但却加剧用户对数据泄露和法律风险的恐惧。此举反映了Glassdoor收购Fishbowl后对身份验证政策的更改,引起公众对其长期匿名承诺的质疑。用户的担忧加深,要求更大的透明度和对个人数据的控制。保护隐私,维护信任应成为首要任务。
一个匿名让大家发表工资和对老板公司评论的公司,悄悄得把用户的真实信息添加到用户资料中。。。引发了巨大的风波。
随着Glassdoor被曝未经允许添加真实姓名到用户个人资料,公众对隐私的担忧急剧上升 在一件震惊公众的事件中,广受欢迎的员工评价及公司透明度平台Glassdoor的用户披露,他们的真实姓名在未征得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被添加至他们的个人资料中。这一隐私侵犯事件在专业社区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开始质疑在处理用户数据时的道德界限,以及这一事件对职场评价平台匿名性的可能影响。
一位名为Monica的Glassdoor用户通过一篇博客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在与客服互动后,自己的名字和所在城市怎样意外出现在了她的Glassdoor个人资料上——这是她声称在注册过程中从未提供过的信息。她的经历揭露了Glassdoor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做法,表明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基于从电子邮件往来中提取的详情而被添加到个人资料中。
这一事件不仅破坏了用户对Glassdoor隐私保护承诺的信任,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数据泄露或法律行为可能导致身份暴露的担忧。Glassdoor一直以其用户政策中的匿名保证为核心,这一政策允许人们在不担心遭受报复的情况下,坦诚地分享对雇主的看法和意见。
争议随着Glassdoor在2021年收购了Fishbowl而进一步加剧,这一行动需要更改用户验证方式。
这次整合导致人们更加密切关注Glassdoor对用户隐私的承诺及其服务条款调整的透明度。
这种情况引发了关于用户隐私和平台内容真实性之间平衡的重大问题。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律师Aaron Mackey表达了对于用户信任可能被侵蚀和此类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担忧。这一发展可能成为行业对用户隐私处理方式的一次重要测试,特别是在数字权利和数据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
面对这些指责,Glassdoor的回应显得比较温和,其发言人Amanda Livingood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该公司对匿名性和用户选择的承诺。然而,缺乏开放的对话和对数据处理流程的明确解释,使许多用户感到不满,并对平台的未来方向持谨慎态度。
这一事件的影响超越了Glassdoor本身,标志着专业网络和评价行业可能迎来转折点。这个领域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加强对数据处理实践的透明度,并加强对未授权信息更改的防护措施。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情况可能促使相似平台重新评估其政策,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严格的隐私标准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政策集体前进。Glassdoor的这一插曲不仅凸显了透明度与隐私之间的细微平衡,也强调了在信息和用户赋权时代,数字平台面临的挑战正在不断演变。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